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2020全国两会报道综述:新闻"佳肴"云端烹制一样美味

袁舒婕 郝天韵
2020年06月02日09:01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新闻“佳肴”云端烹制一样美味——2020全国两会报道综述

记者与政协委员通过屏幕隔空问答,是今年“委员通道”采访的特色。

云端访问、AR看两会、Vlog等成为今年两会媒体新技术应用的“宠儿”。

特殊时期的重要会议,在发展历程中镌刻下特别的印记。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胜利闭幕,2020全国两会画上圆满句号。

然而对于参与此次两会报道的记者们而言,还有些意犹未尽。《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冯飞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特殊的一年,特别的两会。一直‘云采访’的我们,倾听着云端采访的建言献策,却没有了当面采访的‘唇枪舌战’。特别的采访,总有些许遗憾。那些未踏足的会场、那些未采到的代表、那些未听到的讨论,期待来年再相见!”

记者们或许有些遗憾,但特殊的两会报道,那些特殊的打开方式,也给今年的两会记忆添上不一样的色彩。会内会外、线上线下……新闻人借云端采访、云端传播为受众烹制了一道道精美的新闻“佳肴”,以开阔的视野、饱满的叙事,留下一个个精彩的报道。

及时正面阐释中国精神

面对多元的传播主体、舆论场域,主流媒体的正面阐释与生动故事的描写,及时准确地传达着两会信息和官方权威声音,及时、有效、精准地进行舆论引导。

《人民日报》社论《凝聚智慧力量 迈上新的征程》、新华社社论《凝心聚力再出发,砥砺奋进新征程》等,站得高、论据实,不仅重在正面阐释,而且强调共情,说理透彻,感情真挚,充分彰显了中国精神。《工人日报》的《“云经济”热起来,为疫后经济发展“敲黑板”》、《中国日报》的《两会让世界看到信心如磐、汇聚起磅礴力量的中国》等评论有效引导舆论,坚持大事发言、正面引领,有厚度和深度,突出可读性。

回顾此次的两会报道,大部分媒体的报道主题宏大,笔触则落细落小,每一篇稿件都有明确的主题,与当下热点紧密相连。《人民日报》的《从人民中汲取磅礴力量》、新华社的《中国两会,向世界传递了什么》等报道,记者在写作中遵循大格局出发、小细节切入原则,注重用具体案例与翔实数据、生动故事与严谨逻辑传达报道意图。文里俯拾皆是的两会现场故事,让报道更亲民、接地气。

《新时代的人民法典》《这本“百科全书”,你能用上!》等关于民法典的报道,立足中央精神的传递,坚持以小切口折射大主题,不仅思想深刻,可读性强,而且通过趣味地解读让老百姓更直观了解民法典带来的变化,提升了传播的有效性。

《农民日报》记者高雅此次两会去了梅地亚新闻中心参加新闻发布会。在高雅看来,脱贫攻坚、粮食安全、乡村振兴等一系列与“三农”有关的热词在本次两会上频频出现,在谈到采访感受时,高雅对记者说:“与以往不同,为疫情防控考虑,本次上会很难与代表面对面聊天,但是仍然能够从电话、视频采访中,感受到代表们的履职尽责,听取农民心声、了解农民诉求。他们把来自乡土的声音带到会上,让‘三农’声音更加响亮。”

湖北是疫情防控的决胜之地,今年,大家格外关注湖北。《湖北日报》累计推出50多个两会专版,推出900多条各种形式的新媒体报道,累计阅读量达1.1亿人次。在《湖北日报》两会的策划里,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副总编辑张晓峰推荐了《代表委员的战“疫”故事》等策划,他说:“我们要传递信心与希望,浴火重生的湖北没有退缩没有消沉,迅速打响了民生保卫战和经济发展战。”

“怎么在弱连接的情况面前,做到强呈现,是这次两会我们遇到的最大问题。”贵州日报报刊社副总编辑代乐说,他们主要是通过充分利用会前的黄金时间、充分谋划好会中报道主题、充分鼓励各媒体平台做好创新报道解决了这个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贵州日报》相继推出了《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大道上阔步前行》等文章,引发热烈反响。

现场报道方式百花齐放

“隔着屏幕远程采访两会内容,以前确实没有经历过,这是第一次。”“代表委员没有进行直接的接触,从流程、形式到采访方式,今年大家关注的议题,和过去每一年的两会都不太一样。”在总理记者会现场,很多记者回忆起两会这段时间的采访,都感慨万分。但他们也都提到,隔屏采访、两会Vlog、“云直播”、视频连线……特殊的两会报道有着特殊的打开方式。

“长枪短炮”用不上,“围追堵截”代表委员也不灵,视频报道怎样才能鲜活生动?两会Vlog今年“热”了起来。为了第一时间传递现场信息,很多媒体都安排记者运用Vlog全景式记录、互动,原汁原味传递现场信息。

《南方都市报》记者刘嫚今年已经第四年跑全国两会了。4年来,她看到随着媒体行业的转型,每一年报道的形式都出现新风潮。刘嫚对记者说:“比如2017年流行起全媒体矩阵,传统媒体都在尝试多样化的传播方式。2018年开始,短视频表达成为两会报道的一个趋势。去年全国两会以来,南都尝试了大数据看两会的方式进行多角度传播。今年跑两会我们也不自觉地想着如何去创新报道。”今年的总理记者会,刘嫚采用了Vlog的报道方式。早起化个妆,一路上怎么到达会场,吃什么早餐,会场氛围如何……刘嫚说:“区别于传统报道的严肃,Vlog接地气地向读者传达在新闻背后,记者工作的日常。”

新华社记者张扬、《光明日报》记者孙小婷等小播主也格外吸睛,她们手持手机云台,一路拍摄了自己从驻地出发到会场报道的全过程。“记者化身视频博主,让观众从记者视角进入两会现场,围观‘云采访’从准备到结束的全过程。即使镜头微微晃动、说话出现卡顿、操作设备遇到故障,这些画面中的小瑕疵或者尴尬,都因为真实自然的流露而格外具有亲和力。”孙小婷说。

面对上会记者少或者是没有上会名额的问题,很多媒体把报道的主体——代表委员推到了前台,代表委员们由过去的被报道者,转身成为报道者。

《人民政协报》微信公众号两会特别策划《委员出镜》栏目首期一经推出,圈粉无数。很多网友因为天天坐等这一栏目,而记住了气象小哥哥、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卫星气象研究所所长张兴赢;养驯鹿的市长、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副市长杜明燕;能剪会拍最后还会放催泪弹的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合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总裁洪明基……有记者看完委员拍摄的内容之后笑称:“深深的危机感,再拍要抢我们饭碗了吧?”

“如何传送视频资料”“自拍要注意的些许事项”……两会召开前夕,《湖南日报》记者对即将赴会的代表委员进行了一场特殊的培训,等代表委员上会之后,他们就变成了“记者”。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的《代表委员Vlog》则是邀请代表委员拿起自拍杆拍摄Vlog,用视频讲述履职故事。这些代表委员们会摄影、能直播、擅写稿……他们的报道让很多媒体没有因为上会记者比往年缩减而缩窄报道面,反而因为代表委员的加入,而意外鲜活、视角独特。

“云中对话”解决采访难题

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上会记者大幅减少,各家媒体也面对着新的课题与挑战。今年的全国两会,以采访在云端、传播“云”上见的形式,拥抱新技术,顺应新潮流。

往年新闻都在追独家,今年的两会报道则更强调共享。这既是对疫情防控下驻地记者队伍精简的应对,同时也体现了当下媒体与网络技术合作、媒体与媒体合作的新趋势。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在云端会议室内,同时接受了《农民日报》、《科技日报》、中国网、《南方都市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等多家媒体采访。直播间内采访秩序井然,问题相互补充,让代表采访更为清晰、直观、全面。

很多媒体访谈借助了“云客厅”,嘉宾们“跨屏”也能“围坐”在一起,从两会热点话题说起,展开“云中对话”。两会期间,《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和《光明日报》、光明网联合推出“全国两会云访谈”,围绕“政协委员眼中的书香中国”这一话题,邀请委员和嘉宾进行线上交流,畅谈委员们是如何读书、如何将读书与履职工作相联系的,深入探讨人民政协在推进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所具有的优势和力量。《山西日报》全媒体推出《两会云访谈》特别节目,连线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中心视频采访室,“云对话”全国人大代表。

《广州日报》是27年来第一次没有名额进京采访两会,但他们厚积“云”发,准备了“云桌会”的形式,邀请代表委员和各方人士,分别就大湾区建设等话题设置议题。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常务副总编辑黄卓坚说:“我们的记者虽然没有去北京,但是我们通过各种新媒体手段,采访了75%的在粤全国人大代表和60%的驻粤全国政协委员。”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