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提“四力”做专家型电影记者

陆芳
2020年06月18日14:10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提“四力”做专家型电影记者

“专家型记者”并非新概念,在新闻实践中,指的是除了具备新闻传播理念、知识与技能之外,对某个领域有较深的了解,成为某个行业的专家。全媒体时代的专家型记者,除了必须是某个领域的专家外,还可以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提高新闻作品的传播效率。

现代媒体传播出现报道领域细分,电影报道也成为文化报道的一个重要类型。从2001年全国8.9亿元票房,到2019年642亿元票房、银幕近7万块,20年时间里,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电影银幕数位居世界第一,电影产量稳居世界前列。中国电影产业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投资、创作、发行等产业链也日渐完善。与此同时,中国影片质量不断提升,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作品集中涌现,不仅在国内市场上斩获颇丰,在国际电影节上也屡屡获奖。中国电影的发展,成为电影报道的重要内容。而这一领域也因为专业性比较强,越来越需要专家型记者。笔者从2001年开始从事电影报道,结合多年的报道实践,认为全媒体时代做好电影行业的专家型记者,应着力提升“四力”。

练就勤快“脚力”,放眼国际平台。电影报道中,电影节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欧洲有戛纳、威尼斯、柏林三大国际电影节,国内有上海、北京等国际电影节。从新闻价值来看,国际电影节也因其影响力大而具有更大的传播意义。近20年来,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节的竞赛单元不断崭露头角,艺术品质得到肯定。与此同时,中国在电影节市场交易中扮演重要角色。好的专家型记者应该练就勤快“脚力”,加强对这些国际电影节的采访报道,让报道在视野上胜人一筹。

练就敏锐“眼力”,与行业共成长。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球银幕数第一,票房仅次于北美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中国电影产业链从前端投资,到创作发行,再到营销宣传,经历了巨大的发展。面对突飞猛进的产业变化,亦需要电影记者不断加强知识积累,才能使报道更有深度,并得到专业人士的肯定。特别是面对金字塔顶端的名导演,如果缺少专业积累,则很难有与其深度对话的机会。

练就善思“脑力”,成为影评人。随着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国产电影创作进入旺盛期,涌现了一大批口碑、票房双丰收的电影,但也有不少平庸之作。内容生产多了,评论也要跟上。评论对电影创作非常重要,国外影评一直被电影人重视,很多主流媒体都辟有影评专栏,有职业影评人。这些影评人对一部电影的评价,有时能决定一部电影的生死,足见影评力量之大。创作影评需要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阅历,才能有独到而令人信服的见解。相对于中国电影产业的崛起,国内影评发展相对缓慢,专家型记者在电影报道中积累了海量的阅片量,加上对电影创作的了解,具有创作影评的优势。专家型电影记者,亦可以通过练就善思的“脑力”成为一个影评人。

练就独特“笔力”,成为行家里手。专家型电影记者不仅需要文字功夫,更要善用新媒体,甚至可以尝试打造一个“小而美”的媒体矩阵。创立于2010年的“陆芳观影团”目前是《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客户端以及微博、微信公众号联动的一个电影媒体平台,内容涉及电影新闻、资讯、观影活动、评论等。平台早期定位是利用影院资源与读者互动的报纸栏目,于2010年在新浪微博注册了“陆芳观影团”微博,2016年又注册了同名微信公众号。经过近10年发展,“陆芳观影团”微博粉丝已达3万,微信公众号也有了近3000粉丝,平均每年举行的观影活动数量在100场以上,涵盖暑期档、国庆档、春节档等各个热门档期,观影人次更是数以万计。“陆芳观影团”保持了主流媒体的特色,作为坚持独立发声的电影媒体平台,履行舆论监督职责,成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一次创新尝试。

 (作者单位:钱江晚报社)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