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新传毕业生遭遇特殊毕业季 2020后浪“入海”后奔向何方?

2020年06月23日09:19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新闻与传播专业毕业生遭遇特殊毕业季2020后浪“入海”后奔向何方?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注定是一个特殊的毕业季,许多毕业生开启了“云毕业”“云就业”的模式。他们没有与同窗的相拥告别,没有感受到人潮汹涌的校园招聘会,却已经站在了分别的交叉口。

毕业季的到来,意味着就业的开始,疫情之下,许多行业受到冲击,这给今年毕业的学生求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今年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学生就业情况如何?媒体环境日新月异,新闻与传播专业学子就业选择有哪些变化?近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多位新闻与传播专业的毕业生,了解他们的就业现状和选择思考。

疫情之下:影响明显 在无奈中作出选择

留学难以成行、大型招聘会取消、公务员招考推迟……2020年的这个毕业季的确太难了。

毕业后出国留学深造,是现在很多学生的选择,但受疫情影响,留学形势出现了很多不确定因素,给打算出国深造的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学生增加了不小的阻碍。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李樱(化名),原本已经申请了英国利兹大学研究生,雅思成绩和相关材料都已经通过,拿到了录取通知书。但是由于疫情影响了签证及入学手续办理等问题,她现在只能等一年再出国。

其实,疫情不仅对出国留学造成了影响,让在国内选择参加公务员考试的毕业生同样无奈,肖迪是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的一名研究生,目前她已经考上了老家教育局的公务员,但她仍有些遗憾地告诉记者:“今年的疫情让我错过了最想去的工作岗位,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我应该是回老家当公务员了。”在做就业准备时,肖迪做了“两手打算”。去年10月,肖迪报名了公务员考试,进入了面试;12月,她又回生源地参加了选调生考试,考上了报考岗位。但是,相较于选调生,公务员考试中报考的岗位让肖迪更加向往,“正常情况下,公务员考试3月就可以进行面试,疫情原因一直都没有进行面试,而我选调考上的老家教育局岗位即将入职,所以选调生成为了我现在唯一的选择。”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研究生徐青(化名),目前还在寻找合适的工作,她告诉记者:“目前我已经投递了十几份简历,多数是媒体行业的,比如出版社、报社和通讯社等,也有部分央企和国企。接到了几次面试,但是还没有接收到正式的录取通知,感觉近几年就业形势比较紧张,再加上今年疫情的影响,就更难找工作了。”徐青原本有一个十分心仪的实习机会,也十分难得,她计划在2月初回学校后就开始实习,这样就能在毕业前得到转正的机会,但由于疫情原因没办法回北京实习,最终错失了这次机会,对她来说很是遗憾。

择职因素:理想重要 生活也很重要

现在,媒体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新闻与传播专业相关的就业界限也在逐渐模糊。记者采访的毕业生中有人愿意在未来之路继续耕耘传媒行业这片“热土”,也有人在尝试后选择了转身。那么,影响他们做出选择的原因是什么,现在的学生求职就业更在意哪些因素,也许他们的回答不能代表全部人,但却实实在在地反映出一些现状。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李清芷通过前期在央广网广东频道实习,目前已经拿到了转正机会,准备正式入职,她在就业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地域因素,“当初来广州读书,我就是看中了广州的地域优势,这里的媒体氛围比较好,毕业之后就想留在这里了。我们班同学留在广州和深圳的还是比较多的,深圳主要是互联网行业发达,很多同学都去互联网企业了。薪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这也是为什么互联网企业吸引了很多同学的原因,岗位匹配度也很重要,大家想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有人选择留在媒体行业,也有人选择了离开。“媒体行业在大城市有更好的发展机会,但是北京的房价确实让我觉得今后难以立足,在多家媒体单位实习之后,我发现工作节奏快得让我难以适应,和我想要的生活方式相差很远,所以我选择离开媒体这个行业。”肖迪很坦诚地告诉了记者她的选择原因。在就业时,她更多的考虑是能否保证生活的质量,新闻与传播专业相关的工作大多集中在大城市,行业前景需要考虑,但是能否在一个城市长久立足也需要考虑。肖迪表示,在她身边,与她有同样想法的同学不在少数。

认为自己在大学本科专业知识积累得还不够,所以想要学习深造,是李樱和她身边与她共同选择继续求学的同学的想法。李樱表示,本科她也去过奥美等传媒类公司实习过,感觉自己如果工作还需要补足很多能力,尤其是觉得今后想要继续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英语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就选择了出国。

徐也晴则对记者表示,她身边同学考虑的因素不尽相同,有落户、工资、稳定程度等不同因素。但就她个人而言,更侧重于工作的时长和稳定程度,所以更倾向于选择去央企、国企,选择相对稳定又能有自己个人活动时间的工作。

校方助力:多措并举 帮扶学生就业

采访中,记者还询问了受访学生所在学校对于学生就业的帮扶措施,学生们也都给予了肯定的回答,高校为帮助毕业生就业,积极开展了多种简历辅导讲座、就业经验分享会,为学生就业提供线上指导,也动员校友的力量,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其实,一直以来就业都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就业已经越来越贯穿在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了让学生们成为“不断线的风筝”,学校方一直在作着努力。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赵丽芳向记者介绍,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就业工作体现出了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服务化、信息化等特点。全程化与全员化是指学生在读期间,学院通过就业指导课、职业规划课、导师下午茶、模拟招聘会、就业资讯速递等形式,实现院内全员动员,并以学院的名义及时通过校友分会发挥校友力量,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择业指导与帮助。

“专业化、服务化与信息化是指学院对就业数据、结构与问题进行专业分析,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微信群及时推送、发布就业资讯与指导信息;根据学生不同需求,分专题分形式,一方面增强就业指导服务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积极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比如,针对不同需求,学院‘职属新传’校友分享沙龙组织公务员、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等不同主题的专场;针对考研复试学生专业教师提供模拟面试指导;针对简历比赛中出现的问题,校友评委从用人单位角度给出修改建议等。”赵丽芳说。

就业工作对于学校而言是一项系统工程,反映在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南京晓庄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孙涛提醒,帮助学生就业,必须结合本校、本院的办学特色和优势,结合目标区域、单位和市场人才需求的具体情况进行统筹规划、综合考虑,不断调整,精准定位。“作为学校目前需要培养学生树立灵活的就业观,即先就业、再择业;其次,按照OBE模式(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对学院的专业设置、培养方案、课程大纲、师资力量进行调整和优化,满足目标市场对毕业生能力的实际需求。”孙涛说道。(见习记者 朱丽娜)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