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最是一年春好处》:建设美丽乡村 通向“诗和远方”

2020年07月09日13:50 |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小字号

“湖南洪江的老蕨根生长在横岩乡的万顷竹海之中,进入竹海,有一条秘径—古代船帮栈道。张丽从小跟着爷爷在这条栈道中穿梭,爷爷拉着排筏远去的背影,是张丽儿时最深刻的记忆。”

跟随着张丽的脚步,镜头随着航拍视角,在烟雨中,洪江古栈道逐渐延伸至青翠的竹海之中,湘村之美,尽入眼帘。

“这里是当时的贮木场,我爷爷就是在这里拉着竹排,将木头运输出去,他们每次出门都会带一点蕨粑。”

而现在,张丽组织起村里的巧妇们,将蕨根粉生产成为真空包装的蕨粑,便利的交通将大山里的美食运往山外。

作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重点纪录片,《最是一年春好处》所展现的就是一个个身处世外,却颜值超高的湖南乡村里的诗和远方。该八集系列纪录片由湖南卫视、金鹰纪实卫视联合出品,2020年4月6日起在湖南卫视《我的纪录片》栏目播出,6期节目获得索福瑞59城同时段收视率第一的好成绩。

《最是一年春好处》以春天为喻,用“美食、美景、美物”的小切口,聚焦湖南乡村将脱贫攻坚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展现乡亲们谋求小康生活,共建中国梦的美好图景。

美在和谐,美在永续——用“两山”大格局关照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是当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载体。

《最是一年春好处》系列纪录片在创意之初,就做出了这样的顶层设计——显美、求美,赞美。显美,展现中国乡村的自然生态之美,激发人们寻找“诗与远方”的内生动力;求美,讲述人民与自然和谐共处中,用双手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创造财富的故事;赞美,揭示建设美丽中国和建设美丽乡村的内在联系与必要性,构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美上加美”的必然景象,心向往之,必全力以赴。

第3集《寻鲜》,摄制组来到了位于雪峰山脉中段,被誉为“湘中第一林区乡镇”娄底市新化县奉家镇,这里绿化覆盖率达79.1%,俨然一番世外桃源,而这得益于国家退耕还林、长防林等政策的实施。离家多年的奉友华回到家乡,发现原来肆意开垦的农田已经成为了满山竹海,当地农户依靠楠竹产业脱贫致富,生态也得以保护,原本回家探亲的他也产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导演用大量的航拍镜头呈现了绿意盎然,也用温暖的长镜头捕捉了奉友华一家以春笋做宴,家庭团聚的和美,个人价值的创造和留守家乡不再是中国人的难以抉择,而是永续的发展之路。

而在《黄金》一集中,平江合旺村的茶油古法压榨传承人钟可均在面对机械榨油的现代化趋势中,在等待一个好消息:当地政府正在积极申请,希望用政府补贴等方式来传承他的茶油古法压榨技艺,将农村中的匠人精神世代相传,让这里的旅游产业和茶油产业增添历史文化的厚度,在尊重与保护村庄既有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之上,继而进一步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村庄的建设与发展,而非一味追求所谓的“现代化”发展模式,让乡村之美伴随不同的生态和根源,美而不同。

美在创新,美在贴近——用美食小视角切入“建设美丽乡村”大背景

着眼于大格局,片子却立足于小切角,政策解读的官方语言让位给民间的通用语言——美食,这也是《最是一年春好处》在众多关于扶贫攻坚纪录片中“甘于少数”的创新之处。而这一视角确立,节目组也有所考量。从政策层面来说,美丽乡村建设要以经济发展为动力支撑,特别要立足于农村当地的优势资源,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以项目带动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以当地特色农产品产业为切入,从侧面展现脱贫攻坚中,对于农村产业发展所做出的巨大努力。从传播角度来说,美食也是走近观众的一把钥匙,所以每一集的节目视角都以当地春天的特色美食开始,从地理气候,到饮食文化,再到经济价值,导演组都为观众安排地妥妥当当。

刚刚脱贫摘帽的江永县盛产香芋,可香芋酿的酒你尝过没?洪江的雪峰散养乌骨鸡比哈士奇还难抓,你是不是想吃鸡一试?于有意思中承载意义,在一群80后,90后编导们的镜头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于扶贫纪录片的大胆创新,基于事实的存在,而在镜头呈现和故事选取上,他们用心尝试。

在这样一点一滴的尝试中,一个个本就颜值过硬的宝藏乡村C位出圈。在展现美食所生长的绝美自然环境时,不吝手笔,用大量的航拍和延时镜头呈现;挖掘美食,尊重当地风俗,一比一还原深山食堂的诱惑力……

而在这些铺陈的过程中,用一种润物细无声地将扶贫攻坚的艰难的昨天和充满希望的今天讲述出来;昔日江永、洪江的贫困地区因为交通不便,缺乏产业而贫困,而如今道路畅通、依托电商等渠道,销售农副产品,探索出一条条符合本地实际的精准扶贫的路子……

纪录片其实是从美食出发,顺藤摸瓜,讲述的是一条越走越美的乡村振兴之路。

美在奋斗,美在老乡——“诗与远方”的建造者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在农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也界定了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准——老乡们小康了,才是真正的小康。

《最是一年春好处》的故事担当,都是老乡们。他们有的是坚守在扶贫一线的当地党员干部,有的是回乡的创业青年,更多的则是与土地打交道的农民。他们身上不变的是中国劳动者身上坚韧的姿态和奋斗的决心;变化的,从贫困到小康生活的巨大差异。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纪录片镜头下的老乡们是可爱的而值得敬佩的,他们在千百年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历练了意志和智慧。

千百年来在张家界武陵源陡峭的石壁上曾经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为了一日三餐,将生命寄付于一根绳索,在陡崖上冒生死采摘石壁上的岩耳,练就了生存的智慧和胆识。粟学礼已经是现在为数不多的采摘者之一,如今他所在的武陵源山区因为旅游开发而日渐富裕,虽然有了更多的生活选择,但是他依然不时去采摘来改善生活,以技谋生,这是他的倔强与刚强;周红秀,大瑶山里的能干媳妇,头脑灵活的她用互联网将瑶族香粽销售到全国乃至海外,她的香粽制作“员工”平均年纪就有70岁,让这些没有收入来源的老人们老有所依,老有所为,是周红秀为振兴家乡做出的坚守。

在自家开设农家乐,门前溪中捕鱼做农家饭的奉大叔;去茶农家中收茶,在天子山山顶直播卖茶叶的姑娘龚熙源;发展人工培育芦苇菌产业的创业大叔石跃龙……这些生于此长于此的老乡们用真实的生活构架起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

最是一年春好处,建设美丽乡村,“诗和远方”已然就在眼前。

(责编:燕帅、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