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中国电影产业新一轮发展机遇很快到来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 饶曙光
2020年07月15日09:34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新一轮发展机遇很快到来

当前,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积极向好,以及各地电影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出台的一系列支持电影产业恢复和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地,相信很快便会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政府赋能影业重焕生机

当前,中国电影产业结构性调整已初见成效,但仍旧以单一的票房收入模式作为维持电影产业发展的主要动能。因此,保障院线和影院的稳定经营便成了维持中国电影产业健康平稳发展的枢辖所在。

为了弥补此次疫情中各大影院停业所产生的巨大损失,各级政府和电影主管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影院进行扶持,这些政策和措施从补贴和减免两个方面对影院进行帮助,既对影院的复业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又稳定了整个电影行业的信心。

这些政策和措施也惠及各类电影企业。这对于本身抗风险能力较弱但又是产业发展主力的中小型电影企业而言,宛如救命稻草。

但据不少一线电影公司反映,在此基础上可能仍旧需要继续推出一些富有针对性、稳定性、有效性,且充分尊重电影产业基本规律、电影艺术创作规律、电影传播媒介规律的长期政策才能保障后疫情时期中小型电影企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相信随着相关政策的陆续调整和出台,电影创作、融资、制作、放映等产业链条上下游各环节内受疫情影响所出现的问题会逐一得到解决,从而实现整个产业链条的再次融通,影业重焕生机。

积极淬炼内功重整旗鼓

电影产业和市场的复苏不仅需要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也需要行业内的自救和互救。

在电影产业上游,可以发现,此次疫情中那些依然坚挺的电影企业往往具备一定的核心竞争力——内容创意能力、内容生产能力以及内容传播能力。事实上,内容生产能力不仅是电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电影产业、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电影发展的基石与根本。

无论如何,作为电影创作者,在关键时刻绝不能“失语”。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出现了太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为电影创作提供和积累了大量素材。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电影市场上将会涌现一批优秀且富有艺术审美价值的抗疫题材电影作品。

电影产业下游,虽然众多院线和影院陷入停业和现金流断裂的困境,但依旧通过各种方式寻求生存途径,大多属于短期的补救性方案。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仍旧需要加大影院和院线的改革力度,全面提升影院服务质量和水平,推动影院向专业化、优质化、差异化、特色化目标迈进。因为电影市场的恢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院线和影院作为服务型行业,应该开始分析疫情结束后的消费者心理。

疫情过后,电影产业上游和下游再次实现合流,可能迎来“报复性观影”。但“报复性观影”应该只会集中于少数头部电影、“硬核”电影、高峰品格的电影,不大可能惠及所有的电影。因此,就需要为其他数量庞大的中小制作成本电影探寻一条新的发展途径以获取生存空间,维持整个电影行业的生态平衡、生态优化。

疫情过后人们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消费习惯都会发生很大变化,而所有这一切都取决于消费能力。电影院与视频网站及其背后力量的博弈将会越来越激烈,电影院生存也会越来越艰难。

兼容并蓄推动“电影+互联网”

必须承认,互联网技术对中国电影的影响越来越大,甚至可以成为推动中国电影结构性调整的决定性力量。因此,我们必须以兼容并蓄的姿态推动电影拥抱互联网,通过“电影+互联网”的方式为电影开拓新的发展途径和新的生长空间,从而逐渐摆脱单一的票房收入模式,实现电影产业的多样化可持续繁荣发展。但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目前整个产业内传统线下模式仍旧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因此,仍旧需要尊重传统电影产业、行业内的基本游戏规则,尊重内容至上的不二法门。

线上发行电影也好,为观众提供网络观影方式也罢,都只是一种有效的补充、延伸和拓展。电影院终究是电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是网络可以完全取代的。从网络上看电影,终究不能与在电影院看电影同日而语。换言之,即使我们承认通过网络看电影也是欣赏、消费电影的一种形式、渠道,但其视听指标上的“文化折扣”是无法弥补的。

当前,中国已逐渐步入后疫情时期。但放眼全球,疫情扩散蔓延的势头却不容乐观,全球影业也由此迎来了至暗时刻。但无论如何,中国电影必须迎难而上,化危为机,将电影产业、行业抗疫过程中积累凝结下来的经验转化为智慧、方案和力量贡献给全世界,以实现推动全球影业复苏和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的双重抵达,这也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电影强国建设的题中之义。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