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新闻作品要兼具口碑和流量
科技的日益发展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和思维,新闻作品的评价标准也变得复杂且多元。综观日前发布的《关于公示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项和新媒体新闻专栏(含国际传播奖项)初评结果的公告》中的广电初评结果公示作品,有一个共同点在于:兼具口碑和流量。在“眼球经济”的当下,新闻作品需要口碑,也需要流量支撑。如何两者兼顾,还需要从内容和方法上下功夫,切实了解用户需求和市场变化,做出时代需要、大众喜爱且极具特色的优质作品。
不做快销式“口香糖”
获得口碑的重点在于赢得用户青睐,这就需要了解用户需求,找到市场的空白点,真正做到内容制作的用户思维。
新闻作品是谋求自身站位和用户需求的融合产品,需要在两个方向中找准平衡点。这一方面要求媒体人要沉下心,深入现场、下够功夫才能为做出好的内容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一味追求速度使得作品往往看似完整,实则缺乏灵魂,细节之处无法反复推敲,这样的作品是快销式的“口香糖”,嚼过之后索然无味。只有肯花功夫去积累素材、推敲作品、精进内容,才能真正打造出大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
同时,好的新闻作品需要一定“力度”。优秀的新闻作品不仅是人民的心声,更是时代的镜鉴。在弥补大众精神文化需求之外,很大一部分新闻作品的价值体现在为人民群众解决问题,履行舆论监督职责。例如,山东广播电视台《问政山东》栏目开播至今,对34个省直部门、5个中央驻鲁单位、5个市的政府工作进行了问政,仅2019年反映曝光的热点、难点、堵点就涉及220多个大类,500多个具体到县(市、区)的问题,大部分得到了及时解决,没有完成整改的也已经制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参与问政的省直部门在督促整改过程中,针对节目中曝光的问题共出台政策、意见、措施、实施细则等制度性文件333份,有效地堵住了制度漏洞,解决了落实难的问题。
当社会发展带来行业生态变化时,媒体人理应奔跑在社会发展的第一线,汲取新思想、扩宽新思维。面对新技术和新挑战,媒体人需要做的不是简单的质疑,而是批判性思维之下的成长和提升。唯有重视用户反馈的声音,将传播力和影响力下沉,才能制作出真正符合时代特色,且为用户需要的作品。
特色风格保障高流量
尽管当前业界对于流量的评价褒贬不一,但不容否认的是,流量背后所代表的是传播力的强度,而这是考量作品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互联网让新闻门槛降低,质量参差不齐的作品分散着大众视线,让部分媒体人大呼“好作品无人问津”。然而,这样的忧思显然有些片面,真正的好作品有能力从深巷中走出来。那些自认为是“好作品”但缺乏关注度的内容,一定是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的。因此,媒体人需要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并有针对性地提高。业界要明白,优质作品一定是能顺应时代浪潮、经受新环境考验的,而流量就是互联网环境给予媒体的一大考验,媒体人必须勇敢应战。
作品想要赢得流量需要独具特色。特色的栏目或系列作品风格会使作品更具辨识度,层出不穷的互联网新闻中,拥有辨识度便意味着有了脱颖而出的基因。
例如,东莞广播电视台的短视频现场新闻候选作品《【莞视频】泪目|谨以此片向虎门渡轮挥手道别!》风格突出、极具感染力。该作品抓住短视频传播特点,标题首先引发人们的好奇,同时在2分多钟的视频中,出现了多个场景转换和人物话语,粤语歌曲配乐更是瞬间把情感带入画面,音画、情节和谐动人。而梳理“莞视频”系列视频作品可以发现,其风格一脉相传,以感人的配乐、优美的文案和较强的氛围感,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栏目特色,因此,“莞视频”系列作品出现多个爆款作品也就不足为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