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第一次的离别》:唯有真实最动人

苗 春
2020年08月07日06:3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原标题:唯有真实最动人(影视热点)

  《第一次的离别》海报 百度图片

  《第一次的离别》剧照 百度图片

  7月20日,新疆题材影片《第一次的离别》从影院复工首日起在全国公映。它用接近纪录片的手法,拍出了诗情画意,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充满生活的质感,令海内外观众感同身受,实现了共情共鸣共振。

  保有生活的质感

  广袤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金黄的胡杨林,闪闪发光的湖水,绿树掩映下缓缓走来的羊群,还有过古尔邦节、摘棉花、跳维吾尔族民族舞……这些新疆元素浓郁的自然风貌和当地百姓的生活情境,通过《第一次的离别》的镜头,一一展现在世人眼前。

  这部电影的导演王丽娜1987年出生在新疆,整个童年都在塔里木盆地沙雅县的库木托卡依村度过,直至18岁才第一次离开。影片来源于她硕士毕业时开始拍摄的纪录片,前后一年多时间,录音都是维吾尔语,翻译整理出60万字。故事片对纯记录进行了再现和重构,以男孩艾萨的生活为线索,讲述了他和青梅竹马的好朋友凯丽比努尔之间动人的童年故事以及他对母亲感人至深的爱。影片全部采用非职业演员,“影片中出现的人就是当地的村民,可能一生没有出过村庄,延续着最淳朴的生活方式。”王丽娜说。她告诉记者,虽然经过重构,但在影片中她特别想真实地表现塔克拉玛干腹地中人们的日常生活场景,要“保有真实的质感”,比如影片一开场的馕坑,就是王丽娜和当地的村民一起搭建的。“服饰就按照他们自己的习惯,我最多会为了影片的色调好看,从他们的衣服里选取一件。”她认为,现在做父母的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比如凯丽的妈妈就是这样。“这是特别朴素的想法,所以在具体的拍摄过程中,我把这样的情节做了比较着重的呈现。”她说。

  “影片始终是以平静、尊重的态度来呈现生活本来的样貌。”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夏认为,这部影片让我们看到新疆普通人真实的日常生活,没有猎奇,没有煽情,甚至没有过多戏剧化的情节,人物关系都是真实存在的,这带给观众无可比拟的真实质感,影片中的演员“不是在表演,而是在生活”。

  影评人杨碧薇在《电影评介》发表文章指出,“由于影片始终秉持着虚实相生的记录风格,自始至终都在让镜头说话,所以最大程度地还原了生活的原貌。”影片中包含着大量新疆的人文元素。古尔邦节上,人们宰羊,聚在一起载歌载舞;凯丽一家三口在地里摘棉花时,凯丽的父亲又唱起当年为她母亲创作的情歌,母亲脸上闪过羞涩和喜悦,凯丽悄悄观察着父母,脸上也浮起微笑。影片还记录了维吾尔族人民的传统风俗与现代生活,如吃烤羊肉、家庭会议、新一代的孩子学汉语、村里的人们为了挣更多的钱外出打工等。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说,在现代化的过程当中,各民族都被卷入了城市化进程,这在《第一次的离别》也有隐约的表现。“真实是艺术的力量所在,在真实的层面上,这种人性的呈现格外有力。”他说。

  传递诗意感受

  王丽娜多次表示,“《第一次的离别》是我献给故乡沙雅和童年的一首长诗,那片土地本身的诗意是这部电影的源头。”片中孩子们的有些台词也像诗句,如凯丽比努尔模仿羊吃草的样子,说味道是辣的,像“嘴里有风”。

  整部影片生活场景简单,人物不多,但影片写出了人物跟生活环境、跟大自然、跟脚下的土地的深情联系,而且用诗意化的镜头呈现出来,直逼人心。

  周夏指出,影片在真实基础上所作的艺术加工给整部影片带来了唯美感和诗意,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南疆的风土人情,纯净的大自然,都化为影片的角色。影片开头三个小伙伴在沙漠中走动的情景,影片后段孩子们在胡杨树上相聚聊天的情景,都十分美好。成年人的生活也是浪漫而诗意的,熟悉的劳作场景都自带美感。所以有人评价这部电影有着“诗意现实主义”风格。

  杨碧薇指出,除了王丽娜用细腻温暖的手法传递了诗意感受之外,影片的制片人秦晓宇本身就是优秀的诗人、诗歌批评家,对于这部影片的诗性风格和水准,他也进行了严格的把关,还有影片的摄像李勇、配乐文子,都用精湛的手法呼应了影片的诗性追求。

  海外交流获佳绩

  “少数民族电影因为展示的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包括独特地域景观以及民风民俗,还有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具有更丰富的元素,在国际传播中发挥着非常独特的作用。”饶曙光说。“在少数民族电影创作中,由本土成长起来的导演来拍新疆题材电影,更加真实,更加接地气,大大地提升了新疆的美誉度。”他认为,影片除了少年儿童经历的离别和他们的成长,也充分释放了人性的关怀和魅力,对友情亲情的表现也特别让人动容,“这些不论是在人性层面还是生活层面,都是相通的,是各民族共有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可以感动全世界所有的人。”

  “无论是地域风情的独特魅力还是人文风俗的丰富多彩,都让新疆这片神秘诱人的土地成为艺术创作的沃土。”王丽娜说。影片采用维吾尔语,是因为片中人物日常生活中的交流都用维吾尔语,所以她觉得影片用维吾尔语更真实,“没有想过要配成普通话”。她表示,“作为一个创作者,我觉得把情感做真做足就好,语言完全不是障碍,反倒觉得当人物说出维吾尔语,用维吾尔语唱情歌,是特别动人的。”

  影片在海外交流的实绩印证了王丽娜的想法和做法。继获得东京国际电影节亚洲未来单元最佳影片、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单元评审团最佳影片、香港国际电影节火鸟大奖、第四届德国中国电影节最佳影片、加拿大电影节伊迪丝奖、上海国际电影节“一带一路”单元传媒关注电影人奖之后,近日,《第一次的离别》又获得釜山儿童电影节Embrace the Difference(拥抱多元)奖项。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