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为中国新发展阶段指明方向
张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线路工程是服务雄安新区的首条清洁能源大通道,建成后每年可为雄安新区输送70亿千瓦时清洁电能。图为7月10日,在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乌龙沟乡,工人进行特高压工程架线作业。郑贤列摄(人民图片)
入夏以来,江西省萍乡市打造了一批富有人气的夜间经济特色街区,使夜间经济消费环境明显改善、业态明显丰富,成为拉动全市消费升级的新动能。图为7月11日,萍乡市安源区南正街夜市开启的第一天,摊点云集,人头攒动。李桂东摄(人民图片)
近年来,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奉天工场”按照“挖掘工业历史文化、放大工业遗迹价值”的发展思路,变身为具备多种功能的融合工业园区。图为8月20日,游客在沈阳市奉天工场平台式融合工业园内休闲拍照。新华社记者 杨 青摄
浙江省余姚市大岚镇位于浙东四明山腹地。近年来,当地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推进打造“全域旅游圈”,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以产业融合多业态留住游客,助力乡村振兴。图为8月25日,游客在大岚镇丹山赤水景区游玩。江 汉摄(新华社发)
8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南海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要着眼长远、把握大势,开门问策、集思广益,研究新情况、作出新规划。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全国上下引发热烈反响。
网友纷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着眼长远、思想深邃,为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指明了方向,为推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开门问策、集思广益
1953年至今,中国已编制实施13个五年规划(计划),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提升、人民生活改善,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十四五”时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其重要性不言自明。
“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即将到来的“十四五”时期作出重要判断,明确强调要着眼长远、把握大势,开门问策、集思广益,研究新情况、作出新规划。
新发展阶段,中国面临什么样的新机遇新挑战呢?
从国内发展来看,中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从国际形势来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
凡事预则立。对此,微信公众号“学习进行时”分析认为,“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对策。倾听民声,采纳民意,顺应民心,凝聚起最大的共识和力量,把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中新社的报道指出,瞄准新发展阶段,中国领导人着眼长远、把握大势,开门问策、集思广益,研究新情况以回应关切,作出新规划来提供遵循。“此举体现了对待发展的前瞻性眼光和负责任态度。”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说。
微信公众号“新华视点”的报道指出,着眼长远、把握大势,开门问策、集思广益,背后既有浓浓的民本情怀,也彰显决策者的执政底色。唯有认清世界大势,把握发展规律,才能编制好未来规划,于变局中开新局。
“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相辅相成,这形成中国经济当前和未来数十年长期发展的大方向,使得中国经济发展茁壮有力。”根据新华社的报道,英国萨里大学商学院教授熊榆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
网友“宗琦”留言说:“我们要着眼长远、把握大势,开门问策、集思广益,研究新情况、作出新规划。”
网友“阿强”表示,“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中国加油!”
网友“西有”认为,“认真谋划,中国未来一定越来越好。”
以辩证思维看待新机遇新挑战
在新发展阶段,面对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所带来的一系列新机遇和新挑战,怎么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
在新发展阶段,需要辩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
在央广网刊发的报道中,参加本次座谈会并在会上发言的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分析表示,从国内角度来讲,在这个阶段,一些比较领先的大城市和都市圈,其创新能力、科技水平、在国际上的地位会有进一步提高,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也会更大。从国际经济角度来讲,如何在开放过程当中、存在竞争的过程当中,仍然能够加强国际合作,“这些我觉得是新发展阶段要面临的挑战。”
《学习时报》的报道分析说,当前,中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随着外部环境和中国发展所具有的要素禀赋的变化,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客观上也要求我们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
“深思熟虑、格局庞大、视野超前,是给国内外各界人士的一颗定心丸。”熊榆说,从此次座谈会可以看出,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准确稳妥把握当前局面,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布局清晰,有力提振了各界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
网友“谢伟眀”留言认为,“危中有机,因此,需要我们抓住机遇,迎难而上。”
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
面对新机遇新挑战,如何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着重讲了6个方面,重在“新”字: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
“无疑,这六方面问题是总书记给专家们提出的新课题,但汇总在一起,正是中国面向未来必须作答的新考卷。”微信公众号“新华视点”的文章分析指出,六方面问题的提出,教给我们破解难题的方法论,用辩证思维看问题。
“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此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此进行了全面深入阐释,称其为“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人民日报》的报道从三个层面进行了分析: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总书记系统阐明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重要意义。”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认为。
新发展格局如何畅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他进一步强调,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陆铭认为,内循环和外循环之间的关系,不能把这两者简单对立,更不能认为在外循环受到影响的情况下,把内循环当作是一个替代。如果中国能够启动内需,让中国国内的消费和投资的结构比率趋于合理化,就使得国内经济可以迈向一个更加平衡可持续的发展。与此同时,国内经济的一些结构调整,实际上还有利于促进国际大循环。
如何催生新发展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我们更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关键。
在中新社的报道中,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分析指出,科技创新对中国发展至关重要。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科学技术创新,将传统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从依附型变为自主型,并能和国际接轨,成为创新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从而打通“双循环”,形成新发展格局。
如何激发新发展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
“央视快评”指出,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既是形势使然,也是发展必然。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新变化,唯有更具针对性、更大力度的改革,才能破解时代课题,战胜困难挑战。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必须改到痛点改到要紧处。
微信公众号“新华视点”的报道指出,此次座谈会还释放出新格局下的另一重深意——中国不会与世界脱钩。中国会在开放中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炼就金刚不坏之身。这正是基于4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国对新时期推进对外开放更深层次的理解。
面对逆风逆水要勇开顶风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
面对逆风逆水,要勇开顶风之船。人民网发表评论指出,机遇往往与挑战并存。辩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无论风雨艰险何如,只要不断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就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勇开顶风船,要辨别海路上的瞬息万变。”新华网的报道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讲话中,18次提到“变”:变化、变局、变革、转变、识变、应变、求变等。全球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国内看,我国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互联网深刻改变人类交往方式,社会观念、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发生深刻变化。“十四五”时期如何适应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行为方式、社会心理等深刻变化,都是我们必须穿过的海域。
《湖南日报》的评论指出,敢开顶风船,关键是要办好自己的事情,以自身的确定性应对各种不确定因素,努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当前而言,尽一切可能保护好市场主体,扎实做好“六保”“六稳”工作,就拥有足够底气。
西安网的评论指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国拥有完备的工业生产体系和市场产业链,随着国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攀升,盯紧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平衡杠杆,走向更高质量、更高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品质,才能为中国巨轮破浪前行加上“保险杠”。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经济日报》的报道认为,前进道路上总是充满艰难险阻。面对变局,必须保持战略定力;面对变局,必须提高能力、增强本领;面对变局,最重要的是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只要坚持把握大局、审时度势、科学谋划,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勇于开顶风船,激扬澎湃动力,中国经济航船就必定能破浪前行、行稳致远。
开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在波涛汹涌的世界经济大潮中,能不能驾驭好中国经济这艘大船,是对我们党的重大考验。
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面对形形色色的经济现象,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有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认识经济运动过程,把握经济发展规律,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准确回答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理论源于实践,又用来指导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及时总结新的生动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在发展理念、所有制、分配体制、政府职能、市场机制、宏观调控、产业结构、企业治理结构、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重大问题上提出了许多重要论断。这些理论成果,不仅有力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更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在《大众日报》的报道中,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侯风云认为,总书记强调的“理论源于实践,又用来指导实践”,非常有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要紧密跟踪国内国际发展实践,深入调研,使理论和政策创新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为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学贡献力量。
实践是理论的源泉。如何用好丰富实践带来的“富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点希望:从国情出发,深入调研,把握规律,树立国际视野。
这给中国理论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湖南日报》的文章表示,必须始终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引领方向的“指南针”,从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中汲取政治力量、思想力量和实践力量,找到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的“钥匙”。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长才干、壮筋骨,在与大风大浪的搏击中,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
网友“少春”留言说:“守正创新、开拓创新,大胆探索,未来可期!”“所有的实践来源于科学的理论指导,在不断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谋求更大更高质量更深远的发展,这样的党注定充满希望,永葆生机活力。”网友“honey”在留言中表达了这样的坚定信念。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