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科技日报张佳星:每一个活跃的细胞见证河北速度

2020年09月01日13:15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每一个活跃的细胞见证河北速度

 

  这些当地群众鲜活的奋斗故事让人情不自禁地喜爱。如果不走访、不深入、不走进,哪里会看到这样有温度的故事,它们实实在在地发生在我们这个时代。——科技日报社记者 张佳星

  8月17日—21日,我跟随中宣部“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报道活动走进河北省,先后对保定市、雄安新区、廊坊市、张家口市等多个村镇进行实地采访。

  在党的好政策、基层党员干部的带动下,我感受最深切的是整个社会的每一个细胞都活起来了,不论是村支书还是以前的贫困户,不论是有所谓“铁饭碗”的教师、公务员还是在市场摸爬滚打的企业人,都表现出了对工作和生活前所未有的活力。

  在整个走访过程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可以称为最震撼、最温情、最活力的时刻。

  最震撼

  最震撼的当属雄安新区建设中的夜景。当我们于深夜走进这片早已如雷贯耳的土地,这里仍旧繁忙如昼,货车往返、机器轰鸣,高高的塔吊镶了璀璨的宝石边,在深沉的夜空里回转忙碌。

  没有身临其境的人可能永远想象不到建设工地带来的震撼,尤其是在夜里,无数塔吊,带着不同颜色的璀璨宝石边,布满了目之能及的所有视野,那是人类力量的体现。

  举全国之力的大奋战场景,在我的印象中距离当代非常久远,例如援疆建设等。看到这样的景色,那种“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的精气神和力量不由分说传递出来,敬意油然而生。

  在继续深度走访中,我了解到雄安新区建设的顺利进行,离不开雄安新区人民的支持。当地负责人多次提及令他们热泪盈眶的场景:一个村子里的上千人同一时间,带上大包小包的行李,离开自己的故土,没有发生一例纠纷事件、“钉子户”事件。

  雄安探索了最贴心的拆迁补贴模式,当地人民交房后当即可以选房,还有创新银保产品为拆迁款保值,确保最高利率。在整个“拆迁”过程中,人民感念党的好政策,负责工作的干部也感受到了人民的认可和支持。

  最温情

  最温情的场景发生在河北省阜平县骆驼湾村。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2月30日到访过这里。现在的骆驼湾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刘华格带领我们参观,当我们参观到总书记第二户到访的唐宗秀家时,唐宗秀对刘华格说:“我看到你家那口子了。”刘华格愣了一下,然后不好意思地笑了。唐宗秀说:“你家那口子来看你啊。”刘华格说:“是啊,我不回去,他就来看我了。”

  刘华格是河北省农业农村厅选派到村里的,因为是名女同志,她刚来的时候村民们是不信任的,如今她能和村里的每一户聊起家长里短,几乎知道每户的家庭情况。他们的几句闲聊,让人感到驻村干部和当地村民确确实实成了一家人,这是驻村干部舍小家、不回家的奉献换来的。

  最活力

  最活力场景的主人公,年纪最大的80多岁高龄了,年纪最小的60岁出头。在海拔1400米以上的坝上高寒区,愣是诞生了“中国瑜伽第一村”玉狗梁村。为了对采访团的到来表示欢迎,一个老年瑜伽队在村头铺展开瑜伽垫,在驻村第一书记卢文震的带领下表演瑜伽。60多岁的儿媳妇能在80多岁的婆婆背上亮相;70多岁的老奶奶能倒立;最厉害的61岁的妇女主任靳秀英,已经拿到了人社部职业资格考试中心认证的《瑜伽职业资格导师》。

  为了一改因病返贫的旧面貌,也为了告别拉呱、搓麻的老日子,玉狗梁村的爷爷奶奶们坚持练起自己的瑜伽,他们将打扫院子、拉风箱、晒衣服的动作扩大化,最后倒立、劈叉都不在话下。“我们的瑜伽不是苦修行,只为了快乐健康。”卢文震说。

  这些当地群众鲜活的奋斗故事让人情不自禁地喜爱。如果不走访、不深入、不走进,哪里会看到这样有温度的故事,它们实实在在地发生在我们这个时代。信息时代,人们更多的通过网络沟通,或许习惯了电话采访、视频学习,但是真正地走进现实、走进这些可爱的人的生活,才能激发自己作为记者的所有触角。只有真正用心去体会,才会“磨砺”好自己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有更加敏锐的新闻洞察力,生动讲述人民的美好生活故事。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