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深入客观 文章笔触清新
《人民日报》探寻北京活力发展新路子
9月以来,《人民日报》的《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专栏连续3天推出关于北京的报道——《北京首钢园区:参与冬奥筹办 着力转型发展》《实施三大攻坚工程,北京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发展短板 建美好家园》《北京大兴区巧解垃圾填埋场扰民难题——蹚出新路子 过上新生活》。3篇报道从3个不同侧面讲述了现在北京市民的小康生活故事,从细节中诠释了“爱国 创新 包容 厚德”的北京精神。
文风清新展首都小康风貌
可以看到,3篇报道通过讲述人物故事,将北京市民的小康生活现状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从轧钢工人刘博强转型成制冰师,到家住回龙观的郝鹏宇,再到大兴区安定镇党委书记耿晓梅,人物的细节描摹让大家了解到了北京在建设全面小康过程中主人公的经历,展现出了首都的崭新风貌。文章笔触清新,用精确、质朴的语言将一个个场景再现在读者面前,让大家在看故事的同时脑海中呈现出一幅幅现场画面,犹如身临其境。
《北京首钢园区:参与冬奥筹办 着力转型发展》一文中对刘博强工作地点的描述,给人感观上强烈的冲击:“拉开冰壶馆的外门,站在门口就能感受到阵阵凉气。进入馆内,温度骤降,与外面高温形成鲜明对比……”
“双向八车道的回龙观东大街上,车虽多却并不拥堵……”这一场景的呈现刷新了人们对回龙观地区道路拥堵的认知。《实施三大攻坚工程,北京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发展短板 建美好家园》一文让大家了解到了现在的回龙观地区路越走越顺,家园越建越美好。
“雨后京城,碧空如洗。南六环外的大兴区安定镇,一栋前后带院的三层小楼,四周草坪围绕,清新雅致……”看完《北京大兴区巧解垃圾填埋场扰民难题——蹚出新路子 过上新生活》开篇的这一环境描述,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环境幽美的别墅区,但后面的说明则让读者了解到这是大兴区安定镇为垃圾填埋场周边7个村的村民建起的回迁样板房,一道美丽乡村建设的美景清晰、鲜活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
深入调查现社会治理成果
近年来,北京在社会治理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就。社会服务更加完善,公共服务水平、城市服务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关系更加和谐,专栏中的这些故事就是最好的佐证。报道中的主人公亲历了北京的发展,受益于北京的新政,是北京建设全面小康生活中普通的一个点,但正是这一个个平凡的点组成了一幅美丽的北京小康画卷。
2019年,北京市深化“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建立“接诉即办”机制。安定镇垃圾填埋场周边7个村庄实施易地搬迁,就是源于群众通过这一机制反应实际问题后政府实施的解决方案。《北京大兴区巧解垃圾填埋场扰民难题——蹚出新路子 过上新生活》文中通过对事件的源起、调查、分析、解决方案的提出及实施,展现出了安定镇党委副书记王学东、耿晓梅等这些基层干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工作状态与精神风貌。
《实施三大攻坚工程,北京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发展短板 建美好家园》一文通过郝鹏宇在回龙观居住15年的经历,让读者了解到这里的不断发展。通过普通居民的视角体验北京优化提升“回天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3年行动计划的成果,让人们真切直观地感受到了“回天地区”市政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公共服务正逐渐提升,交通治理效果显著的巨大变化。
刘博强由一名轧钢工人转型成制冰师,姜金玉由一名天车工转型成为金牌讲解员……这些亲历首钢转型的职工们用自己的故事谱写着北京首钢园区转型发展的动人故事。《北京首钢园区:参与冬奥筹办 着力转型发展》讲述的不仅是首钢职工们的转型,更是整体园区的整体转型,这方曾经淬火冶炼的钢铁热土,通过打造城市复兴新地标与冬奥会筹办,使得首钢这个老工业区一步步实现了顺利转型、绿色发展。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