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纪录片+文旅”“纪录片+文创”“纪录片+文投”等新业态层出不穷

新业态层出不穷 未来,纪录片有更多可能

2020年09月23日14:37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纪录片+文旅”“纪录片+文创”“纪录片+文投”等新业态层出不穷未来,纪录片有更多可能

近年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对纪录片产业大力扶持,纪录片商业价值也正在不断被挖掘和放大。那么当下,以真实为内核的纪录片,又将面临哪些新的发展机遇?

9月8日—10日,2020新鲜提案·黎里真实影像大会在江苏省苏州市黎里古镇举行。其间,与会人员围绕“新鲜提案”“纪录片小镇”“融媒体创作”等话题进行了思想碰撞,为纪录片创作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考维度。

为行业注入新鲜活力

创立于2016年的新鲜提案真实影像大会,是一个专注于发现和催生真实影像内容的产业交易和文化交流平台。

正如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副司长刘梅茹在开幕式致辞中所说,这一大会已经建构起一整套流程,已发掘并孵化出众多优质的纪录片创意,同时助力多部纪录片走进国际纪录片节展,取得良好传播效果。

本届大会共征集到荷兰、波兰、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提案132部,《何以归途》《对牛歌唱》等20部提案入围,经过入围提案人与决策人一对一会晤,最终,《生死一课》获得大会金奖和最具人气提案奖,《呼吸之间》《与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同行》获得大会银奖,《于无声处》《对牛歌唱》《请别忘记我》获得大会铜奖。

作为组织方之一,中国纪录片网负责人、纪录中国理事会秘书长张延利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较于往年,今年提案内容呈现出3个特征,即国际合拍的提案数量呈递增趋势;提案的类型越来越多元;提案主创团队的学历和从业经历有所提升。

除了寻找并孵化优秀纪录片作品,本届大会还首次推出“新鲜制片人”计划,加大对纪实影像人才发展的支持。闭幕式上,“新鲜制片人”将纪录片《呼吸之间》评选为最想合作奖。此外,活动还与江苏省广播电视局发起的“百人纪录片扶持计划”等形成联动,共同孵化新鲜故事。

5年多来,新鲜提案真实影像大会共征集500余部提案,帮助21部提案入围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节等国际节展影展,《生门》《零零后》《爷爷天团》《城市梦》等13部成片在视听平台播出。可以说,通过新鲜提案大会,更多新鲜的项目得到了进一步孵化的机会,更多优质的真实影像作品为纪录片行业注入了新鲜活力。

探索“纪录片+”新业态

本届大会举办地——苏州黎里,今年正式启动纪录片小镇的创建工作。江苏省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缪志红在大会致辞中表示,江苏省将依托新鲜提案真实影像大会聚拢资源,积极探索“纪录片+”新业态,着力推动纪录片产业链延伸拓展、跨界融合。

在“黎里论坛:当纪录遇见小镇”主论坛上,来自业界和学界的纪录片人围绕纪录片小镇建设等话题展开了讨论。

“在纪录片市场化探索日益深入、商业模式逐步清晰之后,打造一个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与国际纪录片深度交往、交流的纪录片文化传播新空间,可谓正当其时。”中央新影集团副总裁、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纪录片委员会会长赵捷认为,纪录片小镇的构建与运行,或将进一步推进纪录片与行业共享发展。

伴随着“纪录片+文旅”“纪录片+文创”“纪录片+文投”等新业态的不断探索和深入,纪录片本身的功能、价值被无限放大。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行业电视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陈宏看来,可以把纪录片小镇分为3个功能区:一是纪录片从选题确认、拍摄制作,到宣传推广、营销发行等,形成纵向产业链闭环过程的运行平台;二是纪录片价值传播变现的中介服务区域;三是纪录片传播价值跨界所带来的产业聚集平台。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副院长、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苏六几乎从头参与了纪录片小镇的设计,他表示,“小镇”这个概念更像是纪录片人的精神故乡,纪录片小镇不仅对纪录片产业有所推动,其对长三角地区协同发展、提升文化品质而言也属点睛之笔。

“纪录片小镇要做好三件事:第一讲好传统故事,第二记录好当下,第三利用好平台。”安徽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副总编禹成明说道。

对此,大会运营总监罗敏圣表示,“我们将用专业的精神、专业的态度会同苏州、黎里等方面,服务好专业的纪录片人,将黎里古镇打造为中国乃至全球纪录片人的家园。”

正如缪志红所说,伟大时代为纪录片创作提供了富矿,而纪录片小镇的构建与运行,将为纪录片人搭建一个交流、创作、学习的空间,推动纪录片产业探索市场价值和品牌发展,更进一步向世界展示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

融媒体助力开拓新格局

融媒体时代下,纪录片在创作上有何新趋势?呈现了怎样的传播特点?在“CCTV-9融媒体创作新征程”“新媒体与内容创作分发新趋势”等分论坛中,与会者就融媒体短纪录片等话题展开了讨论与分享。

今年7月,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成功发射,央视纪录频道提前策划、深入发射现场,历时1个多月,迅速完成并及时推出了10集系列短纪录片《Hi,火星》,追踪、揭秘了此次发射全过程,精彩记录了这一历史时刻。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纪录频道副总监史岩说:“面对当前传播环境,我们一直在思考,频道的特点在哪儿?优势在哪儿?如何把频道的优势发挥好?”最终,他们找到一条路径,就是面对突发事件或者国家重大事件发生时,利用融媒体传播特点并结合自身优势,是拉近与观众距离的方法之一。

纪录片《Hi,火星》通过追踪伴随式的记录,以节点为主题,每集5分钟独立成章,最终通过日记体的形式统合为一个整体。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制片人刘颖看来,《Hi,火星》用短视频的片段反映国家重大科技事件,对传统纪录片人来说是一次新的挑战。“最大的转变,是希望和观众进行新媒体之下新的沟通,用短的纪录片形式与观众进行沟通。”

在“新媒体与内容创作分发新趋势”分论坛上,阿里集团大文娱事业群优酷纪录片中心制片人张清认为,在新媒体语境下,不同的平台有各自的用户画像、人群、生态、基因以及基于此而生发的内容创作与分发策略。她建议,纪录片从业者需要更好地运用互联网特点和新技术的发展,从而助力内容创作与传播。

正如与会者所说:“不论传播环境如何改变,专业品质始终应该是纪录片不变的核心。”(记者 张雪娇)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