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黄冈日报社记者沈红星:"疫"线记录用生命捍卫生命的伟大

2020年10月13日13:06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黄冈日报社记者沈红星——“疫”线记录用生命捍卫生命的伟大

3月25日,沈红星(右)在满载黄冈籍务工人员赴粤返岗复工的高铁专列上采访。 余涛 摄

“9月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960多万平方公里大地上齐心协力抗疫的恢宏画卷徐徐铺展,我不禁多次流泪。年初我在黄冈采访时的一个个画面和一张张熟悉的面孔频频浮现于眼前。”近日,黄冈日报社记者沈红星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一名市州报新闻记者,获评全国抗疫先进个人是至高荣耀。她说,抗疫精神将激励自己努力在实践中锤炼“四力”,践行新闻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奔跑在一线,感动的泪、希望的泪止不住

“你确定要来吗?为了你的安全,要不就电话采访吧。”“没事没事,我会做好防护的,已在来的路上了。”这是2月25日黄冈职院隔离点负责人与沈红星的对话。当天下午接近5点,在结束市疾控中心的采访后,沈红星来到该隔离点,采访医护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和患者、社区干部至晚上8点多。

每天工作13个小时左右,这是疫情期间沈红星的工作常态。她说:“新闻也要跟时间赛跑、跟病魔竞速,我必须快点、再快点,离现场近点、更近点。”

沈红星常常被温情与坚毅打动。1月24日(大年三十)上午,沈红星主动请缨,到黄冈市首家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黄冈市传染病医院采访。也正是在那天晚上,沈红星在抗疫采访中第一次流下眼泪。“在那里,我切切实实地看到医护人员都是在用生命护佑生命。”那天的场景让她记忆犹新,“当时医院条件没跟上,连氧气瓶都需要医护人员从一楼搬到三楼,他们中许多人都连续工作了10多天。有位医生在接受采访时,前一秒还在说话,下一秒就坐在那睡着了。”

这次随值班医生的采访,从除夕夜9点持续至大年初一凌晨2点。

次日晚上,沈红星再次在采访中流下眼泪。当时黄冈已成为湖北除武汉外疫情最严重的地市,医护人员紧缺让救治无比艰难。那晚狂风骤雨,天气寒冷。22点多,沈红星来到黄冈纽宾凯酒店,准备采访即将到来的首批援黄医疗队——湖南医疗队。23时许,载着湖南医疗队员的4辆大巴车停在酒店门口,看到一群白衣天使陆续走下车,听到酒店服务员一声高过一声地呼喊着“黄冈欢迎您!”沈红星禁不住泪流满面。

“如果你不了解黄冈当时疫情的严峻形势,没有深入医院看到医护人员几乎都快达到极限的超负荷工作,你就无法体会我当时那种感动的泪、希望的泪。”后来,沈红星一直跟踪援黄湖南医疗队,采写了多篇稿件,其中湖南医疗队党员群体素描的稿件在《人民日报》刊登。

首进病区、跑遍市区,60多天推出近百篇报道

从1月20日到3月18日黄冈“四类人员”清零,再到4月全面推进复工复产,沈红星在抗疫前线连续奋战60多天,推出稿件、图片、视频等近100篇(幅)报道,总计10多万字,其中在《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发稿近20篇次。

疫情伊始,因对新冠肺炎不了解,黄冈当地许多人被恐惧和焦虑裹挟。沈红星第一个走进定点医院和隔离病区,采访一线医护人员;第一个深入疾控中心,记录核酸检测和流调;第一个深入防疫物资生产重点企业,了解生产供给情况,及时发出权威报道,释疑解惑。

战“疫”期间,沈红星跑遍了黄冈辖区内10个县市区,见证了千千万万党员干部、普通市民不计报酬的付出。34岁的陈阿香是蕲春县人民医院ICU护士,年底前,她带着不满一岁的孩子去北京和丈夫团聚。大年三十,看到蕲春疫情警报拉响的信息,她立马改签车票。由于“封城”等原因,她抱着孩子历时三天两夜,辗转走回工作岗位。“90后”王嘉铭是援黄湖南医疗队首批队员,2月19日,他紧张地为两位患者插管,成功从死神手里抢回两条生命。那一天,这个年轻人连续工作了15个小时,他说,以前“90后”被保护,如今要拿出党员的担当来。

时时被深深打动,沈红星在采写报道的同时,也号召多家企业捐资捐物累计达200多万元,并参与黄冈中学校友会在全球发起的募捐,共获得捐资捐物近亿元。

沈红星说,她庆幸在记者生涯中,与历史的重要节点相交汇,亲历那些用生命捍卫生命的伟大。“荣誉属于过去,记者永远在路上。”走出抗疫的战场,她将继续深入一线,讲好中国最基层的故事,传递中国好声音。(记者 汤广花)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