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题材影视作品大有可为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通过参加第三届中国农民电影节,笔者感受到了广电界正以特有的文化符号见证着脱贫攻坚,讲述着农村的小康故事,彰显着时代之变。
与其他电影节不同,在农民电影节上,参与者可以切身体会到,农民是这里真正的主角,这不但提高了农民对于影视作品的参与度和基层覆盖率,也对凝聚乡村振兴力量、展现新时代新农村新农民的精神风貌有着特殊意义,无疑也激发了更多人投身乡村振兴的激情。
借助农民电影节,我们看到,无论是业界还是广大受众,对乡村题材影视作品都有了新的认知。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的过程中,拥有较多影视作品版权的机构也需要重新认识版权的价值。毕竟,版权所发挥的作用不应只是在市场上获取版权收益,产生更大的影响力也应成为版权收益的一种手段和形式。如果能有更多影视作品版权实现公益性传播,便能带来更多的市场性应用,这种免费和获取收益的关系,在移动传播时代应该被业界重视。如果所有的版权都锁在库里,有可能到最后只有纸面价值,没有传播价值和流通价值,无法实现市场兑现。
当然,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的方式是多元的,文旅结合助推乡村电影可持续发展正成为农民电影节为业界做出的创新尝试。借助农民电影节平台,主办方与当地合作开发了汽车电影院、中国农民电影节博物馆,以及“绿皮火车民宿”——开往春天的影视主题列车、汽车影院“送电影下乡”等,通过乡村影视主题宣传黏合乡村影视和文创产品,对推动文旅发展形成了有益补充。这不但增强了农民电影节的可持续性,丰富着农民文化生活,促进着乡村文化建设,也吸引了城里人走进乡村,体验具有文化内涵的观光项目。
各方的努力必定会收到市场积极的反馈,对于乡村影视作品的市场影响力,业界应该信心十足。因为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物质生活条件改善,精神生活不断丰富,乡村影视作品在这一过程中一定会获得较大的发展。现在农村发展了,农民富了,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也会有更多感人故事待挖掘,这些都是很好的创作题材。这也契合了参与农民电影节代表的普遍观点——“三农”题材影视作品大有可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