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影家协会李舸:在武汉,我经历了4万2千多次感动
在武汉,我经历了4万2千多次感动
中国摄影家协会 李舸
回首我亲历的那场艰难的武汉保卫战, 66个昼夜,始终有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催着我们不停地奔走在抢救生命的“红区”和隔离生活的社区,不停地以蓄满泪水的双眼,去凝望和定格那些与我们面对面,或刚毅从容、或痛苦煎熬,但又都顽强抗争的生命。
焦虑与恐慌逐渐变成从容与淡定,继而转化成使命与责任。我强烈感到作为一名记者急迫的历史担当,此时此刻不去高效记录、不去详尽书写、不去深情讴歌,就是最大的失职。因为非常时期,冷漠和遗忘比病毒更可怕,精神和信仰比药品更可贵。
22年前,我曾奔波于湖北抗洪大堤上,采访拍摄了40多天,在长江第六次洪峰猛袭的危机时刻,连夜穿越即将泄洪的荆江分洪区。
17年前,我曾主动请战,进入非典定点医院,在那里工作、生活了十几天,因为我父母是军人,母亲还是军医。
从事新闻工作近30年来,我总是第一时间冲到洪水、地震、火灾、矿难现场。这次带领中国摄影家协会赴湖北抗击疫情摄影小分队到武汉,我不仅带头冲在最前面采访拍摄,还要做组织、管理、协调、传播工作,更要保证大家的生活和健康,内心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在全国支援武汉的各行业人员中,我们摄影记者是除医护人员外,接触病毒距离最近、进入病房时间最长、去过污染环境种类最多的人。我们进过ICU、进过普通病房、进过方舱医院、进过康复中心、进过隔离社区的发热门栋,甚至连检测核酸的火眼实验室,我们都进到最危险的病毒采样车间里。可以说,武汉凡是可能有病毒的地方,我们都不止一次地深入、再深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广大医务人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舍生忘死、挽救生命。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按照中央指导组宣传组 “应拍尽拍”的要求,到武汉的第二天,我们就进驻医院,并制定了两个原则:一是,绝不能影响病区的正常救治和护理;二是,绝不能影响医护人员的安全和休息。我们只能利用医疗队员交班、进入缓冲区休息的小空当儿。给每个人拍摄只有一分多钟,真正摘下口罩的时间只有几秒钟。拍摄位置,有时在淋浴间外,有时就在他们的饭桌边。为了提高效率,我们算好各医疗队排班的时间差,在各病区来回转战,每天工作常达12个小时以上。
在武汉的66天里,我们不仅拍摄了4万2千多名医疗队员的肖像,还记录了4万2千多个抗击疫情的故事,更经历了4万2千多次真情流露的感动。
由于封闭生活和紧张工作,医疗队员们普遍存在极大的心理压力,他们渴望被关注、被理解。当听说眼前为他们拍照的是专门从北京来的中国摄协摄影家,特别激动。都非常珍惜“不太美”的肖像照,纷纷急着传给家人。
我们和医疗队员心贴心交流,他们甚至把不愿对家人说的话,都在镜头前真情流露。每每此时,我们都跟着一起流泪。很多医疗队员说:“到武汉以来,这种情绪释放是从没遇到过的,也是最需要的。”医疗队的心理医生说,我们的拍摄,是非常好的心理治疗。将成为大家一生不会磨灭的珍贵记忆。
在没有亲人陪伴、尚无特效药的新冠肺炎病房里,手机成了连接患者与外界、与家人、与医护人员的一剂 “精神良药”。很多医疗队员下班后,还会通过微信安抚、关心患者,为他们下载各种资讯,舒解心理压力。因此患者们一旦病情好转或出院前,大都会请求与医疗队员合影。
我发现许多医疗队员手机里都存有这样的合影,就让他们举起手机,与时刻牵挂的患者同框映现,拍摄了特别肖像《你是我最牵挂的人》。这组作品被全网传播后,反响非常热烈。很多网友评论:“看到了新时代医患关系最理想的样子。”我们所有逆行武汉的北京摄影师也举起手机,点亮闪光灯,以此向这美好的医患关系致敬。
我们用如此短的时间,为各地援鄂的4万2千余名医疗队员拍摄肖像,这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前所未有的创举,具有划时代的深远意义。
这不是一场新闻采访,也不是一次艺术创作,而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生命体验,是一种直指心灵的精神洗礼。我们留下的不是局外人的冷眼旁观与猎奇,而是亲历者的深度记录与思考。
事实证明,4万2千多幅肖像,已经成为举国瞩目的珍贵记忆,更作为完整的影像文献档案保留在国家史册中。它为我国今后重要事件的大规模史料记录、整理,积累了成功经验,并探索性地制定了一套行业标准、实施流程和管理办法。
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央指导组组长孙春兰在武汉召开座谈会,现场听取了我的汇报,并给予高度肯定。她说,新闻记者同样是战斗在荆楚大地上,践行“四力”的勇士和英雄。
纪录片《见证》、《9秒66天》和50多个摄影专版专题、两百余组视频图文报道在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日报、中国艺术报、中国摄影报、湖北广电等主流媒体,在学习强国、中国文联官网、中国摄协官网等各类新媒体上刊播,并迅速在全网广泛转载,反响非常强烈。4万2千余名“最美逆行者”肖像持续在全国各城市数十万块户外大屏和楼体上以及民航、公交、地铁里展映;还参与了央视多台晚会的录制;被国家邮政总局制成特别纪念邮折。
抗战时期,我党战地摄影师就曾为部分敢死队员拍摄肖像,即使战士们知道由于物资匮乏,相机里可能没胶卷,也要郑重地让摄影师按下快门,然后义无反顾地冲向九死一生的战场。这充分说明,有仪式感的肖像摄影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能给人们带来一种整体性的精神定位。肖像摄影包含了丰富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更富有深刻的精神力量和信仰内涵。一线医护人员的面容上,远不止汗水和勒痕;普通武汉市民的情感中,不仅是悲苦与喜乐,我们要考量的是他们在特定环境下的内心向度。
这次武汉战疫,摄影不仅以其直击现实的独特力量参与其中,更以其强烈深刻的生命体验,产生了巨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我们就是要彰显影像背后的整体精神价值,希望摄影返归内心,用人格和风范去表达对人性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敬畏,去坚守一种高贵的文化气节和学术操守,以影像培根铸魂,用精品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讴歌伟大抗疫精神。
2月22日,中国摄协主席、人民日报记者李舸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国家医疗队指挥中心,现场采访李兰娟院士团队。并为他们录制短视频。刘宇摄
李舸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拍摄。
李舸在武汉方舱医院休舱前夜采访。
李舸在武汉火神山医院重症病房里采访拍摄。
李舸采编经历:自1992年至今,主要负责党和国家重大时政新闻采访。连续28年参与全国党代会和两会报道。新冠病毒肆虐期间,曾带领中国摄协小分队深入武汉,挺进“红区",历时66天为全国各地支援湖北的346支医疗队、4万2千多名医疗队员拍摄现场肖像。也曾主动请缨驻北京非典重症病房、深入地震、洪水、泥石流等重灾区进行现场报道;还曾数十次见证共和国的辉煌时刻。亲历了二十多年来,中国发生的众多大喜、大悲、大事件。
专业成就:以严肃的艺术态度和严谨的艺术理念,从严规范自己的艺术创作行为,确保个人艺术作品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文化属性和收藏价值。将摄影、绘画、书法、篆刻等多种艺术形式与特净宣纸等手工技艺融合,形成新型跨界艺术作品。从影二十多年来,先后在众多国家举办摄影艺术展、拍摄大型画册,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广电总局、中国记协主办的第七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决赛日前举行,由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全国性行业类媒体层层选拔推荐36名优秀记者讲述了他们参加“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重大主题宣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舆论监督报道的亲历故事。)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