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第七届“好记者讲好故事”

深圳广电集团赵畅:因为沉静,大海才会辽阔

2020年11月02日15:48 | 来源:中国记协网
小字号
原标题:深圳广电集团赵畅:因为沉静,大海才会辽阔

见证“深圳速度” 刷新“中国高度”

深圳广电集团 赵畅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于10月14号上午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今天,请允许我代表深圳,讲述她用四十年时间飞速发展的历程。

图片上600米高的平安金融中心,是目前的深圳地标。

除此之外,代代深圳地标都与一个人有关……

他就是,全国道德模范陆建新。

第一次见到他时,我刚刚成为一名记者。他戴着眼镜,看上去清瘦斯文。可他参与建设的摩天大楼,却创造了享誉全球的“深圳速度”。那天,我被他的传奇故事深深吸引。

这些年,我一直追踪他的采访。我想,在这些城市地标背后,一定蕴藏着故事。

今天我要讲的:是陆建新的故事,是我作为一名记者的故事,也是深圳经济特区一路走来的故事。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我国第一座超高层建筑深圳国贸大厦。

1982年,18岁的陆建新在这里从事测量工作,亲身经历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

两年后,他被派往我国第一座超高层钢结构大厦深圳发展中心。曾有人讥讽:“就等着第二座比萨斜塔出现吧!”

这句话对陆建新的触动很大,因为大楼垂直度要靠测量员保证。最终,他和同伴们向世人证明了,中国企业,能行!

十年后,他参与建设亚洲第一高楼深圳地王大厦,创造了大楼整体垂直度偏差为国际标准1/3的世界奇迹。

从18岁到30岁,年轻的深圳给了陆建新机遇和平台。同样,他也给了我再次采访他的机会。

那天,他带着我体验他的工作。站在只有一个巴掌宽的高空横梁上,头晕腿软一身冷汗,求生本能让我的脚指全部使劲蜷曲。

他说:有时候风一吹,钢梁还会左右甩动、寸步难行,只能慢慢蹲下骑着钢梁一点一点的蹭过去测量。这是常人无法想象的惊心动魄,却是陆建新的习以为常。

在他的职业生涯中,除了不断刷新中国建筑的高度,也持续加宽中国建筑的跨度。

这是占据粤港澳大湾区C位的新地标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建设工期只有400天,相当于每两个月就再造一座“鸟巢”。

建设期间,超强台风“山竹”来袭,靠近海边的工地面临严峻考验。台风登陆前,他最后一个撤离;警报解除后,他又第一个赶到。后来跟他聊起此事时,他欣慰地说,工地安然无恙,经受住了14级台风的考验!

海风知道,云端的高楼知道。

正是无数个无私奉献、辛勤劳动的“陆建新”们,为改革开放的中国打造了一张张闯关夺隘的通行证。

工地跑多了,和陆建新也越来越熟了。

他一心只为祖国建高楼,却没有时间经营自己的小家。家庭是他在众多媒体采访中,很少谈及的事情。而在一次和我面对面的交心中,他终于开了口。

1993年,在工地,他收到了一封只有四个字的电报:母病速回。陆建新日夜兼程赶回江苏老家,看到躺在病床上的母亲瘦的皮包骨头认不出来,几天后,他亲眼看着母亲去世。说到这儿,他泪花闪烁,难以抑制无奈、心酸。

如今他和家人依然聚少离多,他轻轻拭去眼角的泪水跟我说:有时间,要多陪陪他们。

从一名测量员,到项目经理、再到总工程师,陆建新不断攀登一个个尖端技术高地。

38年来,11项科技成果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是他创新求进的见证;

3600米的参建工程总高度,镌刻着他对工匠精神的执着。

翱翔蓝天、问鼎苍穹,诠释着特区人的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他将特区精神构筑进一座座参天大厦。

【采访同期】

(中建钢构有限公司华南大区总工程师 陆建新)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技能经验,服务建筑施工一线,在我退休前,我希望能为祖国建造一座千米级高度的大楼。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为老百姓建造一批基础设施,让我们大家的生活环境更加优美,更加幸福。不忘初心,我将一直坚定的干下去。

今年我们策划了一系列关于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的报道,刚刚我所讲的陆建新就是他们当中的代表。

我们在采访中看到:与深圳共成长的老特区人,将一根根:勇于开拓、锐意创新、艰苦创业的接力棒交到了,奋斗在各行各业的新特区人手中。

谈起自己的一路走来,陆建新用开放、创新、机遇三个词来总结。我想,这不正是“深圳如何走向今天”的核心答案吗?

如今,56岁的陆建新依然奋战在施工一线,用双手不断刷新着中国高度。从深圳出发、广州西塔、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北京银泰中心……代代中国高度,都是他的手笔;

而我和我的同事们也用自己的脚步丈量一寸寸土地,记录下陆建新一样的建设者深刻在祖国大地上的足迹。

奋斗者不舍昼夜,实干者步伐铿锵。

未来,我也会像他们一样,不忘初心、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讲好中国故事。

采访深大总医院建筑工程师 鲁班奖获得者甘亦波

采访深圳市委常委 宣传部部长王强

专访深圳市南山区区长 黄湘岳

赵畅,2015毕业于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后,进入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现任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融媒体中心-区域新闻中心中级记者、团支部书记;

曾获得集团考核优秀、融媒体中心首个月度之星等荣誉。工作5年时间里,担任深圳市南山区领导政务采访、主持等工作,获得深圳新闻战线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第一名、深圳新闻战线第四届“好记者讲好故事”二等奖;

驻区过程中,发表新闻作品2000余条,其中《精准施策突破难点 复工复产加快速度》、《来了,就是深圳人!》、《假日:景区有序开放 消费逐步升温》、《全球云购促销费 创新体验释放活力》等多篇参与报道的新闻登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栏目;

发表新闻作品数百次登上学习强国平台,其中《深圳商场:从票证时代走向智能时代》登上学习强国首页首屏,浏览量超过1500万,排名深圳市第一。

(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广电总局、中国记协主办的第七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决赛日前举行,由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全国性行业类媒体层层选拔推荐36名优秀记者讲述了他们参加“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重大主题宣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舆论监督报道的亲历故事。)

(责编:宋心蕊、燕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