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传播分寸感是自信的表现

江作苏
2020年11月26日14:42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传播分寸感是自信的表现

生活中很容易观察到,成熟和自信的人说话时是有分寸感的。相反,如元代王实甫在《西厢记》中所描写的“招祸口,不知分寸”现象,却在当今的世界传播场域中时有出现。

分寸感是人的修养在内心沉淀而成、对人或事物的合理认可与表达,这种认可与表达体现出主观自信。网络时代,通过推特、微信可以把个人的声音放大很多倍,但大家普遍有一种直觉:缺乏分寸感就缺乏在公共领域发声的基本伦理。

伴随逆全球化势力的膨胀,传播界的逆伦理现象正日显其侵蚀性。网络技术使传播能力无远弗届,让那些怀有敌意、没有分寸感的言论有了全时空、直抵面门式的传播能量,导致很多弱者的尊严感不断受损、被冒犯感全面增强。这些多媒体立体化的无分寸“带节奏”现象,使人不由得怀疑这些发声者是否具备基本的传播伦理。

膀子粗、嗓门大是蒙昧时期产生的力量迷茫,不能允许这种没有分寸感的拜物教,在具有先进科技支撑的网络上复活。客观地看,在新冠肺炎疫情打击和后疫情时代经济悲观的背景下,西方的傲慢以扭曲的没有分寸感信息传播方式宣泄,这些信息进一步造成群体切割,对立加剧,也造成一些人追求的目的与行为方式之间、善行与恶举之间的界限模糊,导致失去分寸的伦理意识驱动线下的非理性行为发生。例如,若干国家在疫情期间顽固拒绝公众戴口罩等。

传者、受众、媒体构成了传统的传播场域的三方,但是智能化传播、数据化传播使平台成为某种意义上传播的第四方。这一方经常在第一时间横空出世,以不受约束、不显意识形态、不分立场自诩。但是平台自动分发的信息经常无分寸感,显示出其不具有责任感的伦理底盘。

传播的全球化比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要快得多,传播水平与经济融合水平的非同步性,造成了传播场的若干陷阱,如当下撕裂感已成为人们的普遍感知,应对撕裂感的伦理处方就是分寸感。它基于共享性理性,而不是基于选择性理性;基于常识而不是基于算计;它利于互惠而不是基于“某某第一”。

马歇尔·卢森堡所著的《非暴力沟通》指出,信息交流演变成暴力行为,原因在于这种交流失去了分寸感,它标签化对方和脸谱化对方,朝着妖魔化对方的逻辑演进。因此,截断这个进程,就是分寸感实施的内涵式要求。

分寸感建构是一个必须现在就要做,也将渐进的客观过程。对新闻信息实施有分寸感的调节,是一个不以少数人反对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过程,否则,一个没有共同基本伦理的传播场,就难以成为一个互惠的信息命运共同体。它的建构基于和不限于——制度性调节:相关法规的完备;政府与媒介间、政府与政府之间的约定式信息节制;自律性调节:媒介组织的协商调节;平台的反调节:平台作为第四方,跨越利益相关方的伦理作用必须显示;技术调节:大数据用于对极端化言论予以调节,对于明显没有真相支持的现象新闻与言论自动示疑。

“画虎不成反类犬”这句话,本义就在于告诫人们不可缺乏分寸感从而弄巧成拙。

(责编:宋心蕊、燕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