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件地方新媒体战"疫"精品刷屏有道
编者按:11月19日,在中国记协和湖南省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2020中国新媒体大会上,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发布了中央媒体、地方媒体“2020中国新媒体战‘疫’十大精品案例”各10件。今天,我们选取地方媒体的10件案例,为大家解开精品创作的密码。
01
湖北长江云新媒体集团《共同“面”对,为武汉加油!这组创意海报刷屏了》
推荐词:全网1.2亿点击量,是“一碗面”的份量!“全国人民都为热干面加油!”是“一碗面”的温度!武汉疫情,全国驰援,28个省市区媒体人也迅速汇聚“长江云”,组建 “战疫集结号”。第一时间,热气腾腾的“面”对“面”就这样端上来了!这是一次全国媒体最大规模的集结,这是一次有标志性意义的媒体融合事件!由此,共同“面”对,“战疫”必胜,成为共同的信念!
创作感言
湖北长江云新媒体集团视频创意工作部主任马丽:在武汉战“疫”最艰难、最胶着的时刻,长江云联动全国30个省市60多家媒体200多个端口,吹响了全国媒体“战疫集结号”。用一条条真实客观、公开透明的新闻报道为战“疫”凝心聚力。
中国人相信食物拥有治愈的力量。热干面,是武汉人的最爱,也是全国有名的特色小吃,“一碗面”的创意渐渐浮现,最终形成了《共同面对,为武汉加油》的策划方案。战“疫”集结号的媒体朋友们主动说,你们太累了,把源文件发到群里,我们各自来制作自己省份的海报,为武汉打气加油。
就这样,不到24小时,一张张海报纷至沓来,福建沙县拌面、湖南米粉、重庆小面、兰州拉面、天津打卤面……一张张饱含深情的海报,让我湿了眼眶。天南海北汇成的“这碗面”,温暖了武汉,感动了国人!
02
现代快报《6小时跟拍,实录武汉重症病房的“我和你”》
推荐词:武汉“红区”的故事很多,《6小时跟拍,实录武汉重症病房的“我和你”》的切入点选择了“我和你”,用一组文字+多图+视频的特写,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医患生死之交的深厚情谊。记者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在医院重症隔离病房连续跟拍了6个多小时,用现场实录的方式,记录下医务人员紧张抢救的辛苦,也记录下白衣战士与患者之间真实的温情互动。
创作感言
现代快报融媒体中心主任孙兰兰:在武汉,我们拍摄过一个病房5台ECMO的肺科医院ICU,采访过喜悦与阴霾交织的新生儿隔离病房,跟拍过每天工作12小时从金银潭运送医疗废弃物到焚烧场的志愿者。除了危险紧张,还有一些场景令我特别感动。重症隔离病房里,小护士耐心地给病人喂饭,就像孙女照顾自己的奶奶;不能动的重症病人,很努力地抬起手想要向医生表示感谢……这些“我和你”,折射出令人动容的医患关系。他们是生死之交,也如同家人。而记者只有深入一线,才能将最真实的画面记录下来。
03
湖南日报《创意海报|这些痕迹,刻在你脸上,痛在我心里》
推荐词:一张图片就是一个战“疫”故事!《这些痕迹,刻在你脸上,痛在我心里》以记者们从隔离病区采写的新闻照片为核心要素,讲述了鲜活的战“疫”故事,既有现场感,又有脉脉温情。作品将新闻图片用新媒体的方式进行报道并广泛传播,内容呈现以小见大,全平台、多形式推送,极具感染力和传播力。
创作感言
湖南日报社编辑刘颖:2020年上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湖南日报社新湖南客户端以创造性的系列新闻创意海报形式,为人们留下了抗疫斗争中许多富有标志性的历史画面。
创意海报《这些痕迹,刻在你脸上,痛在我心里》,在全国媒体中最早捕捉到“口罩勒痕”这一抗疫历史符号,用9张令人震撼的特写镜头,以一线医护人员摘取口罩后的勒痕为主线,采用面部特写,放大细节,通过他们脸上深深浅浅的勒痕、坚毅温柔的眼神、略显疲惫的微笑,表达敬意,传递温暖和信心,直击受众心灵,引发了最强烈的情感共鸣。
海报在新湖南客户端及其延伸媒体矩阵发布后,迅速成为全网传播热点,成为抗疫期间最富传播力的新闻产品之一。
04
多彩贵州网《休舱后天使摘下口罩,你一定要记住这些笑脸》
推荐词:该视频以方舱医院休舱为新闻背景,以贵州援鄂医疗队为主要人物,采用新媒体的表现手法对摘口罩的动作进行艺术化处理,形成了较强的感染力。思想性方面,视频较好地传达了抗疫取得阶段性胜利的信息,表现了援助制度的优越性以及医疗团队的默默付出等;艺术性方面,视频充分尊重了新媒体产品和文化的特征,采用的竖屏拍摄、BGM合成以及带有“行为艺术”的表达方式大大提升了传播力。
创作感言
多彩贵州网首席摄影记者吴蔚:“武汉最后一个方舱休舱那天,是我和贵州援鄂医疗队队友朝夕相处的第24天,我终于看到他们一个个摘下口罩迎接阶段性胜利的温暖笑脸,原来这就是天使的模样,我感动得起鸡皮疙瘩。”
疫情最严峻的时候,我以记者身份随队前往防控主战场,参与这场史无前例的战疫,执行新闻人的援鄂任务。
在武汉一个多月,我认识了一群有爱有力量的人,他们每个人都是战士,而我,在新闻战线上也经受住了考验,我写了80多条原创稿件,超过十万字,按下快门5000多次,阅读量以亿计算。
很多读者留言说,感谢我为他们讲述了那么多暖心的故事;而我却想说,我要感谢医护人员,感谢武汉市民,感谢无数平凡的英雄,是你们,让我收获了那么多的感动。
05
湖北广播电视台《战“疫”系列公益短片》
推荐词:战“疫”系列公益短片以各种艺术化手段记录了疫情从爆发初期到常态化防控阶段的真实画面和生动场景,视角从武汉,到全国,到全球,呼吁人类团结协作、共同面对疫情,生动诠释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该系列短片全网阅读量超40亿人次,被翻译成近20国语言,在海外平台发布,覆盖100多个国家,引发国内外高度关注和全社会广泛共鸣。
创作感言
湖北广播电视台导演乐书婷:2020新年,疫情爆发,武汉和武汉人填满了网络,但其中有很多都和我们的亲身感受是不同的。
比如疫情期间,我把小区领免费热干面的小视频发给外省的朋友看,他们惊呆了,问我这是武汉吗?他们不相信这个时候的武汉竟然还有这么正常的生活。我才意识到,我们身处的武汉,和外界从网络里了解到的武汉,差别太大了。
作为媒体人,更作为武汉市民,我们有话想说,我们的感受不是来自新闻、听说或者转述,而来自心里;我们不光关注勇敢,也关注脆弱。我们希望通过短片,给大家看热点之外,那些平凡、普通的武汉瞬间。
06
长江日报《重生》系列报道
推荐词:长江日报的这组《重生》系列报道,是全国媒体率先聚焦众多康复者的报道,不仅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而且生动讲述一个又一个经历了生死磨难,感受到八方关爱的治愈者,从心底重新燃起对生活梦想追求的故事,小切口,大主题;融媒体,泛传播。
创作感言
长江日报社长江健康传播新闻负责人李俊:今年5月2日,一直站在疫情报道最前沿的武汉市委机关报——长江日报推出了100名新冠肺炎治愈者新媒体系列报道《重生》。
此时,武汉4万多名在医院治疗的新冠患者全部清零,治愈者回归正常生活。
几乎每一次重生报道的采访,我们都会热泪盈眶。我们被治愈者经历生死磨难、战胜病魔的不屈精神打动;我们被八方关爱、无私相助的温暖感动;我们被一座城、一国人不惜代价救一群人的国家力量震撼。
我们知道,用文字、用图、用视频记录传播重生者的真实状况,不仅仅是为了讲好英雄武汉涅槃重生,更是向全世界传递中国抗疫的真实故事。
07
新疆阿克苏市融媒体中心《新疆阿克苏两名小学生向医护人员敬礼》
推荐词:作品利用公共摄像头拍摄到的两位小学生自发向医护人员致敬的行为进行媒体视频制作,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传播力。作品采用“UGC+PGC”的方式生产创作,充分利用各类公共“视频”资源进行媒体化再创作,进而通过第三方视角记录和传播社会正能量,具有较好的说服力。这样的创作方式符合新媒体时代的媒介环境特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创作感言
新疆阿克苏市融媒体中心副主任张荣辉: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国,作为基层主流媒体的新闻人,我们以笔当枪,快速行动,传递信息、引导舆论、安抚民心,生产了300多条有温度、接地气、带露珠、冒热气的抗疫作品,展现了新疆党政机关、各行各业、各族群众同舟共济、齐心协力战疫情的风采。
“新疆阿克苏市小学生放学路上向值班医生敬礼鞠躬”就是众多作品中的一件。一条好的作品一定是能打动人心的作品,一定是能产生社会共鸣的作品。这样的作品背后,离不开一批为新闻事业兢兢业业、开拓创新、敢于担当的媒体人。在媒体融合发展这条道路上,我们还是一名新兵,还需要向各位老师们多学习,多请教,才能创作出更多的精品。
08
解放日报《影像纪实|上海医疗队在武汉》
推荐词:以时间为线索,以镜头为语言,用独特视角、别具匠心记录下抗疫中难忘的瞬间,凝结成打动人心的力量。高质量的图片、清晰的逻辑线、富有感染力的关键词、简洁大气的版式设计,充分体现出网络技术和优质内容创意的结合。电子画册和实体书籍的联动尤具特色,“一次采集、分类生产、多次传播”,体现出线上线下融合传播的创新实践。
创作感言
解放日报社策划编辑章迪思:融媒体时代,并不代表摄影记者要一手拍照片一手拍视频,后期的设计可以酷炫可以互动。我们相信,只要记者有料、视觉传达有感情,传播载体上打破线上线下的壁垒,同样可以做出优秀的融媒体作品。我们常说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里不单单指让写文章的记者做专业的事情,也包括在处理不同的新闻选题时,如何让不同工种最大程度发挥各自的专业水准和情感共振。
09
湖北日报《致敬仁心 感恩大爱》大型融媒报道
推荐词:武汉告急,湖北告急,全国42000多名医务人员慷慨逆行,与病魔殊死较量。英雄凯旋之时,湖北日报融汇海量感人场面,浓缩湖北千言万语,深情相送,全心敬谢!31个报纸联版、31段视频、31篇图文、31张海报、31个H5、31份全名单、31个子专题,矩阵式融媒报道,全区域汇聚、全媒体表达,全平台分发,上千家媒体转载,一时刷爆全网络,可以说是传统报媒转型和媒体深度融合的一个成功案例。
创作感言
湖北日报社融媒体中心主任张小燕:2020,这个特殊的年份,注定将会成为我们的共同记忆。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突袭武汉、湖北。危急之时,党中央、中央军委一声令下,全国42000多名医务人员火速集结,逆行荆楚。
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白衣执甲,以命护命!他们与武汉本地的数万名医务工作者一道,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
作为湖北本地媒体,非常有幸能近距离全过程记录下他们的故事,记录下他们的焦虑、疲惫、难过、惊喜和与子同袍的深情厚谊,记录下武汉人、湖北人对他们的感激、感谢、感恩。
记录时代、书写大爱,我们义不容辞!
10
新京报《武汉!武汉!》H5专题
推荐词:记者深入一线、直面现场,记录非常时刻的“封”与治、城中人的守与望、金银潭的昼与夜、疫情线上的生与死等武汉“封城”期历史,生动讲述武汉人阻击疫情的真实故事;及时科普防疫常识,深刻记录平凡人的泪与汗。该专题内容丰富,手段多样,融评论、特稿、摄影图集、短视频、数据新闻等多种报道形式于一体,策划精心,互动性、沉浸感强,给受众很强的冲击力。
创作感言
新京报社平台运营总监贾一鸣:这个H5本身的技术没有多么酷炫,但它融合了深度特稿、评论文章、解释性报道、短视频、数据新闻、摄影图集等多种内容形态为一体,记录那些生与死、守与望,记录病房中的人们如何更快地得到救治,记录留守者、逆行者、志愿者怎样携手前行,力求用最好的内容记录武汉战疫。(本文版权归中国记协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为“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