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讲好脱贫攻坚故事的成功探索

——大型电视专题片《从十八洞出发》研讨会发言摘登

2021年01月04日07:12 | 来源:湖南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讲好脱贫攻坚故事的成功探索

  编者按

  2020年12月26日至30日,生动展现、深刻诠释“精准扶贫”思想魅力和实践伟力的大型电视专题片《从十八洞出发》在湖南卫视黄金时段热播,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评热议。2020年12月29日上午,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湖南广播电视台主办的《从十八洞出发》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业界专家汇聚一堂,对专题片展开热烈探讨和专业解析。本报摘登发言,以飨读者。

  一幅脱贫攻坚的“中国画卷”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司长 马黎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一系列脱贫攻坚题材的纪录片、动画片、专题片,为我们呈现了中国脱贫攻坚宏伟的画卷,可以说是史诗般的记录。大型电视专题片《从十八洞出发》,让人眼睛一亮。刚刚播出就收获了热度、收获了好评,反映出湖南勇担社会责任,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在主题宣传、精品创作和改革发展等方面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活力。《从十八洞出发》是这种活力的一种体现,是一个重量级的作品,也是前期一系列探索创新的结晶。从这部片子,看到了过去湖南广播电视台一批优秀作品创作的影子和升华。用微纪录、嘉宾访谈、走读、微电影等手段提升了艺术性,用4K的方法提升了技术应用水平,用航拍和虚拟的手法提升了观感,代入感非常强。

  《从十八洞出发》,这个“出发”有两点含义。一是,把摆脱贫困作为一个新的起点,是面向新时代新征程,面向乡村振兴,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一个出发点;二是,片子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探寻着精准扶贫方略的生成和发展,带出七年以来十八洞村乃至全国贫困村脱贫致富的历史性进程,不仅带我们回顾过去,更引领我们展望未来。片子有很多值得一提的特色:一是精准聚焦,全景展现“精准扶贫”落地生根的伟大实践,使人深刻感受到“精准扶贫”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深刻感受到这一伟大方略在广袤乡村落地生根、改变贫困面貌的伟大历程。二是守正创新,以大众化、年轻化的视角来解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理论政策,在节目模式上采用的各种手法实现了跨界创新,把嘉宾请出演播厅,把访谈搬进农家院,在田间地头记录沧桑巨变,多层次勾勒出一幅脱贫攻坚中国画卷。三是让好作品进入好时段,推动脱贫攻坚主题宣传形成了新的热潮。湖南卫视自主创作了一批主题鲜明、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节目,拿出重要时段编排播出这些既弘扬正能量又充满艺术性的好节目,体现出主流媒体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希望湖南广播电视台总结作品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聚焦主题主线,坚持精益求精,加强技术赋能,进一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新时代史诗般的实践,努力创作出既有生活底蕴又有艺术高度的精品力作,在建党百年的重大主题创作以及今后的重点节目创作生产上,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从十八洞出发》具有重要启示

  《红旗文稿》杂志社社长 顾保国

  湖南省委宣传部策划、湖南广播电视台拍摄的《从十八洞出发》,拍得非常精彩,把十八洞村精准脱贫的成就、湖南媒体人的专业精神充分展现出来了。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考察时,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并要求湖南闯出“不栽盆景、不搭风景、可复制、可推广”的脱贫之路。特别是“可复制、可推广”这六个字,字字千钧,反映出总书记对贫困人口的心声,人民至上、人民情怀就从这些细节反映出来了。湖南省用好精准扶贫方略,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党员与群众相结合、政府与市场相结合、集体与个人相结合、生产与生态相结合,探索出一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路子,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湖南广播电视台《从十八洞出发》这档节目,用朴实的语言,让当地百姓当主角,让身边的人说身边的故事,把“精准扶贫”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进行宣传推介,这非常重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采取了许多原创性、独特性的重大措施,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经过持续奋斗,即将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胜利。我们党的理论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在新时代特别是两个百年的交汇处,接下来应该怎么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2021年就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媒体人为什么工作,为什么服务?中国故事、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精彩故事,怎么样传播出去?《从十八洞出发》这个片子为我们作了很好的解答,具有重要启示。

  一档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作品

  《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 李春利

  《从十八洞出发》,将乡土元素与当下审美结合、扶贫现状与当下发展结合、党的政策和文艺新样态结合,既是对社会发展中重量级国策的积极回应,也是在用艺术形式展现脱贫攻坚的成果、树立老百姓的信心,是一档既有意义也有意思的作品。湖南确实有做节目的优势,最近几年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各种政策法规,用幽默、青春、欢乐的节奏举重若轻地表达主旋律的主题,做出了很多有意义的探索。前一段《大地颂歌》就是很青春化、阳光向上的主题。湖南的节目是有效的送达,值得探讨。

  《从十八洞出发》是小切口,带出了七年来的变化。从十八洞出发,从一个小村落辐射出翻天覆地的变化,用事实说话,有故事,有画面,有鲜活的人物,有大数据,还有影响力。节目有感性的触摸,更重要的就是有理性的提升,用鸟回来了、虫回来了、绿色回来了等生动的形式作铺垫,最后是人回来了,是返乡潮,这是脱贫攻坚主题里面非常重要、值得关注的现象。用举重若轻的形式表达严肃、深刻的主题,打破了很多扶贫题材作品的类型化、套路化,打破了局限。特别是没有把扶贫当幌子,从当地村民交流可以看出,村民被激发出来的感恩不是套话,他们的表情是由衷的、真挚的。节目有代入感,是一种平等的、放得下来的视角,而不是自上而下的同情、怜悯、拯救的姿态,嘉宾不是明星,而是农业专家、诗人、社会学家,他们没有讲大道理,也没有一直夸赞扶贫干部,只是从老百姓的视角作出点评和升华,用他们的理论、学识印证村民的生活。主持人解说也是用启迪人的语言为这部纪录片做注释。作品的湖南风格还体现在小细节、小故事、小物件,说的是大格局,从小及大,从近及远。湖南一直在创造和复制节目的“神话”,节目里没有明星,但是这些“素人”在镜头前有明星的感觉,把党的政策和新的方向很平实地表达出来。这种节目还应该继续拍。

  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文化创意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张颐武

  《从十八洞出发》,既聚焦十八洞,又跳出十八洞看十八洞,用老百姓真诚的笑脸,用理论与新闻、文艺、电影等相融合的方式,向世界讲述了精准扶贫的中国壮举、中国方案和中国贡献。

  首先,有家国情怀。贫困是人类共同的大问题,全球减贫问题是世界性议题,在中国有独特的减贫路径和方法。这个片子的家国情怀和精神特质,就在于从十八洞这个点入手,呈现一个观照中国扶贫工作的全景,用精准扶贫这样一个路径、方向、方法,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十八洞村作为个案,是中国扶贫历史最大的见证,深挖的十八洞这些人,挖得深,选的角度独特,从中能够归纳出来的问题和思考更加独特和深入,对家国情怀的表现有独特的深度。

  第二,有人文关怀。讨论的嘉宾没有花哨的语言,和整体的氛围非常契合,说的话是点睛之笔。镜头有温度,人的个性、人的感情、人和人之间的交流,这些生命怎样在脱贫历程中焕发光芒,表达得很好,体现了从人出发。这对全球来说也有启发性,首先解决的是生命的发展,让生命向更高境界去发展。

  第三,情动抒怀。作为中国脱贫历史的见证,这个作品把感情的因素和理性的分析结合起来,把中国脱贫的历程,作了一种人类学式的剖析和分析,用电视的形态、用人类学的精准,把村子的自然生态、人文生态、基因人脉都发掘出来,作出历史、文化、精神的见证,这样的情动抒怀完全达到目的。《从十八洞出发》一方面是空间上的出发,向全国、向全世界辐射。另一方面是向人的灵魂、精神的深度出发,挖掘其中的潜力。这个节目可以说是标志性的文化创意作品,为脱贫攻坚,也为电视文化做出了标志性作品。

  理论传播创新的新典范

  永州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 钟君

  《从十八洞出发》把理论供给和理论需求相结合,故事讲述与理论阐释相结合,诗歌形象表达和理论的理性表达相结合,电视艺术和理论宣讲相结合,做到了平实讲述,故事走心,代入自然,样度创新,堪称故事里的理论传播创新,是理论传播创新的新典范。

  一是传播思维上打破了以往的理论宣传从大往小、从上往下的俯视视角讲述,精准地从十八洞这个小切口出发,串联起福建、云南、贵州、四川甚至是老挝的小乡村,让老百姓自己当主角,润物无声,精准满足新时代群众的需求,非常具有真实感、亲切感和代入感。

  二是讲述方式上打破了以往的理论宣传用文件语言进行灌输的生硬方式,从一连串生动真实的故事介入,真实的人物,感人的情节,动人的细节,走心的温度发人深思。人物、情节、细节、温度四个要素,是制作团队特别用心做出来的,有很多细节特别感人,选择的故事也很好,打造了一系列的“极致素人”。

  三是话语表达上打破了以往语言的枯燥,独具匠心请了诗人和学者作为嘉宾,把诗歌的形象表达和理论的理性分析相结合,既有专家术语,又有“土味情话”,把精准扶贫思想讲给大家听,展示给大家看,精准扶贫思想的高瞻远瞩、精准扶贫伟业的丰功伟绩跃然画面,让观众感到既亲切又透彻。四是呈现形式上打破了以往理论宣传片以旁白为主、辅之访谈的单调形式,返璞归真的电视语言讲出了扶贫工作的丰富多彩与重大意义。

  小成本 大情怀 正能量

  湖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总监 李越胜

  《从十八洞出发》是湖南广电这棵“创新常青树”结的果。电视湘军是靠“敢为人先”的创意起家的,创意是湖南广电的“智慧芯片”。《从十八洞出发》的创新之处在于,这档节目将电影、新闻、理论、综艺等诸多手法融汇一炉。全片采用“微纪录+嘉宾访谈+走读”的结构,影像叙事遵循的是情感逻辑、故事逻辑、理论逻辑。每集节目都聚焦一个大主题,但我们从情感出发、从故事出发,在嘉宾访谈环节进行情理的交融、升华。每期节目先导片都是一则纪实微电影,对龙先兰、施林娇、王新法等早已密集曝光过的人物,挖掘出很多第一次曝光的细节,把老故事讲出了新意。鉴于《从十八洞出发》聚焦“精准扶贫”这一当代正在发生的现实题材,我们采取“把大片做到村里去,把访谈现场设在农家屋场”这样更贴近现实的表达方式,插入大量十八洞村的生活镜头,呈现一幅热气腾腾的十八洞村民俗风景画。

  《从十八洞出发》是广电总局倡导“小正大”原则结的果。践行“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的要求,节目没有请明星大咖,只有学术大咖、青年学者、青年诗人,节目创制没有再请任何外援和外包,是湖南都市频道土生土长的“原生果”。

  《从十八洞出发》是新时代结的果。以十八洞村为首倡地,七年来精准扶贫的阳光洒遍了祖国的每一个角落,好比一首壮丽的大地颂歌,磅礴了万水千山,震撼了亿万心灵。这个片子是2020年的电视贺岁片,也是5000年中国今朝梦圆的贺岁片。让今天告诉未来,《从十八洞出发》是新闻人写给时代的投稿,也是写给未来的宣言书。

  《从十八洞出发》是新闻理想结的果。2013年以来,从《县委大院》《绝对忠诚》《为了人民》到《从十八洞出发》,一系列新闻大片璀璨了一片星空,形成了在全国独树一帜的“芒果大片现象”。新闻人的心脏要为祖国跳动,党的主张在哪里,祖国和人民的需要在哪里,新闻人就应该在哪里。

  打造理论大众化的“大地颂歌”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 刘学

  电视专题片《从十八洞出发》的制作播出,应了天时、地利、人和。

  说天时,《从十八洞出发》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宏大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下推出的。该片顺应时代召唤,与时代同步伐,旨在生动诠释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理论魅力和实践伟力,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时代意义、世界意义。这部作品,立足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成功实践,从十八洞村看全国、看世界,向世界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脱贫攻坚的伟大创举,是为国家写史、为民族铸魂、为人民立传,也向世界展示了治贫减贫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说地利,《从十八洞出发》是在标志性的地点讲述典型性的故事。今天的“十八洞”,已不仅是湘西的“十八洞”、湖南的“十八洞”,也是中国的“十八洞”、世界的“十八洞”,是世界反贫困领域一个关键“起点”、重要“地标”和鲜明“符号”。这部片子以十八洞村及其它精准扶贫典型为主场景,讲述脱贫攻坚的奋斗故事,解读脱贫致富的思想文化密码,讴歌脱贫攻坚的奋斗精神;通过十八洞向着乡村振兴出发,传导一个声音、凝聚一种力量,正如专题片结束语所揭示的:打赢脱贫攻坚战,好比登泰山来到了中天门,即使眼前就是“快活三里”,也不能有丝毫歇歇脚的想法,因为前面马上就是最险峻也最雄壮的一段——十八盘,经过“十八盘”的艰难跋涉才能登顶“南天门”,尽览“一览众山小”的壮美风光。

  说人和,《从十八洞出发》是同心聚力打造的力作。这几年,我们根据中宣部和广电总局部署要求,着眼于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致力于电视理论宣传的持续创新,相继推出了《社会主义有点潮》《新时代学习大会》《长江黄河如此奔腾》《从十八洞出发》等一系列电视节目,电视专题片《小康之大》也即将推出。这些节目受到一致好评,《社会主义有点潮》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批示,两部作品荣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这次策划制作《从十八洞出发》,制作团队精益求精,专题片得到了上上下下的支持和鼓励,媒体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广大观众纷纷点赞。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在电视艺术创新创造上精耕不辍,为广大观众奉献更多有意义有意思、既好看又耐看的精品力作。

  一部写在中国大地上的精品力作

  中国教育电视台副总编辑 张志君

  我认为,可以用大、小、深、浅、思、听、说、读、写、传十个关键词看《从十八洞出发》。

  “大”:说的是这部作品的选材和内容。时间的维度,上下五千年,从古到今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思考摆脱贫困的问题。空间的维度,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对应,经过一百多年奋斗,我国现在已经到了重回世界舞台“C位”的状态。但是全世界10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还有13亿绝对贫困人口,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让很多国家雪上加霜。这部作品从非常宏大的视角,给全世界各个国家展现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小”:小人物,小故事,小切口,小记录,以小见大,反映当地群众的生活比蜂蜜还甜。“深”:很深刻,主题宏大,但往往是出人意料的叙事。“浅”:深入浅出的“浅”,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湖南卫视厚积薄发,这几年每年都有深入浅出的作品。“思”:上下五千年,那么多人都想摆脱贫困,为什么没做成?这部作品给人提供一种思考的起点,全世界的其他发展中国家非常想知道中国成功的经验。“听”:随着多媒体和自媒体的流行,每个人都有话语权,都希望被听到和被看到。湖南广电彰显和满足了这种权利,在节目中通过走读等形式提供了跨时间的听、跨空间的听、跨领域的听。“说”:专家说了很多浅显但又深刻的道理,这是言说方式的互文见义。“读”:这部作品从无纸处读书,实际上是诗意的阅读。“写”:诗意的书写。湖南电视台把这部作品写在了幕天席地的中国大地上,写在了互联网上,写在了触达千家万户的电视屏幕上,是中国扶贫的“白皮书”,可以郑重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予以推荐。“传”:这部作品是一种跨领域、跨媒介、跨空间、跨介质的传播。

  跨媒体叙事的重大创新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 陈昌凤

  《从十八洞出发》是一部难得的脱贫攻坚题材精品力作。

  首先,选题的意义非常重大。《从十八洞出发》聚焦的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记录的是脱贫攻坚、全面小康,这是具有历史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制作《从十八洞出发》是湖南广电跨年的大事,与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电视连续剧《江山如此多娇》组成一个“三部曲”,可以看出湖南广电作为主流媒体的社会担当。最近这些年,从业界到学界都在强调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如何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这样的新闻实践就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个体现。

  第二,以时代精神擦亮新闻理想。仿佛回到了三十年前那种激情澎湃地用新闻去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实现为国家、为人民的重大理想的感觉。在这个时代,还能够用新的精神来擦亮新闻理想,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在节目中,确实看到了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主持人、嘉宾不是坐在演播厅里,都是深入到田间地头,走读环节去了六个省的贫困地区,这样的作品之前没有见到。“离事实越近,就离真理越近”。追求最鲜活的事实,是现在我们所践行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部分,也是用“四力”完成新闻使命的重要部分。节目抓住了很多鲜活的事实,非常真实,非常生动,突然间好像被点亮了,使人感到挖掘得很深,细节抓得很准,提炼出来了很多鲜活的故事。叙事中间理性分寸感也把握得非常好,重视用专业的思维做片子。这档节目没用明星,但是请了学术大咖,请了青年学者,请了专家,体现了一种深度的创新性。

  第三,节目体现了一种跨媒体叙事的形态和手段。电影、新闻、综艺等形态的交融,微记录、访谈、走读等手段信手拈来,穿插其中,融合了时代最前沿、最具有创新精神的媒体人的素养,把一个宣传主流的片子做到了观众用户的心里面。

  融合宣传的创新之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 冷凇

  《从十八洞出发》这部脱贫攻坚的作品为什么给大家留下这么深的印象?我认为,湖南广播电视台构建了脱贫攻坚的传媒综合体。这个传媒综合体有新闻、专题、文艺节目、真人秀、短视频、微电影、大电影、话剧、戏剧等跨门类的特点。

  氛围上,笑容与诗性贯穿,干净而安静的笑容和笑脸,青年诗人、主持人的青春气息,在氛围上触动人。内容上,经验与挫折并行,经验贯穿整个节目,也没有回避扶贫路上的挫折。理论上,战略与战术结合。既有对中央政策的解读,同时对具体案例怎么解决也提出对策。场景上,实拍和素材结合,一方面节目组愿意投入,另一方面有大量翻天覆地的前后对比素材。形态上,座谈与走访勾连,不断看到不同的场景化录制,每期节目30多分钟在不知不觉中结束,没有视觉疲劳。选题上,内宣和外宣结合。人物上,干部、群众、学者、记者作了深入联动。作品可以说是故事体的叙事、电影级的设置、场景化的策划、互动式的对谈、戏剧式的画面。特别是在场景中开会也做到了融合,融脱贫攻坚的总结会、群众硕果的联欢会、脱贫实招的分享会、七年回首的追忆会、英雄英模的追思会、诗性诗意的创作会于一体。《从十八洞出发》是一个脱贫攻坚的影视化总结、教科书性质的节目、乡村特色的作品。

  我们为什么要做《从十八洞出发》

  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台)副总经理、副台长 徐蓉

  我们为什么要做《从十八洞出发》?我想用习近平总书记的经典比喻来回答,那就是“望尽天涯路”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以及“独上高楼”的寂寞,最后能达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真谛的感悟。

  “望尽天涯路”的追求。这几年湖南广电形成一个传统,每年都会在省委宣传部的领导下推出一部重大题材的电视理论专题片。这一系列的作品,都有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都以人民为中心,都是站在历史的高度探索思想的深度,都在很认真地回答时代之问。在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重要历史关头,《从十八洞出发》不只是一档电视节目,是在为国家写史、为民族铸魂、为人民立传。通过这档节目,我们不但明白了历史的来路,也懂得了党和人民为什么会选择中国道路,更看清了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之路。

  “独上高楼”的寂寞。做镌刻于时代、影响于人心、奉献于社会的主流大台和主流新媒体集团,是湖南广电的历史使命。随着《从十八洞出发》的热播,湖南广电跨年大事件“扶贫三部曲”的《大地颂歌》电视版、扶贫题材电视剧《江山如此多娇》也将陆续推出。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领悟。《从十八洞出发》播出后,我们收获了满满的感动。有网友留言说:“第一期播出后真的是深深震撼到我了,脱贫是为了每个公民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有一部这样能记录脱贫和国家进步过程的节目真的太有意义了。”有人说:“波澜壮阔地描绘精准扶贫的‘中国画卷’,当地的巨变,村民们的真实生活,这种热腾腾的生活气息让人温暖又感动!”相信随着节目的播出,广大网友看到外国留学生去四川大凉山走读、中国的扶贫干部在老挝版索村奉献,他们还将感慨中国的减贫方案对世界的贡献。

(责编:宋心蕊、燕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