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出版机构应如何应对融媒体时代

毛俊宁
2021年01月22日07:03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出版机构应如何应对融媒体时代

  融媒体的快速发展正倒逼出版机构转变思维方式,采取各种技术手段满足融媒体时代读者的阅读需求,研究如何激发读者新的阅读需求,不断改进图书的策划和呈现方式,进而形成良性循环,并深入研究和挖掘出版的流程、业态、产业链的延伸发展。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手段更加多元,单一的传统图书出版形式已无法适应新的现实需要。多种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面对机遇和挑战,整个出版行业亟须打破固有边界和思维方式,向融媒体出版转型升级。

  融媒体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融媒体,源自美国伊契尔教授1983年提出的“媒介融合”理念,其实际指向即融合多种媒体的展现形式和传播形式。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更加多元,如可通过图书、杂志、报纸、电视、电台、网站、手机APP、微信、微博、在线直播平台、公众号等途径快速获取和分享信息。

  2014年被称为我国媒体融合元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与财政部联合下发《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指导意见》,国家大力提倡新媒体的发展,“融合发展”从此成为媒体转型的核心高频词。国家大力提倡新媒体的发展,基于《2019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2019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的数据统计,我国实际利用新兴媒体获取信息的用户数正飞速增加,电子出版物营收增速居首,增长8.6%。

  2020年,中国在线直播行业增长迅猛。《2020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指出,截至202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扩大至9.4亿,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9.01亿。短视频用户规模达到8.18亿,占网民整体的87%。

  传统出版机构作为直接参与市场竞争的经济体,也越来越迫切地感受到,随着多样化阅读渠道的生成,图书的读者群体开始越来越迅速地转向新兴媒体,如电子阅读、手机阅读、影视化、听书、直播等渠道。阅读日益呈现碎片化、影像化特征。基于大数据对信息和收集、加工功能,内容的生产、分发与消费间的渗透、互动愈加明显,区分读者群更加容易,针对读者兴趣提供信息服务变为了现实。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不谋大势者不足以谋一时”,出版机构只有紧跟融媒体发展趋势,才能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出版市场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

  出版与融媒体时代的关系

  出版,担负着传承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使命,能够直接地反映一国的文化,也将深刻地塑造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中国的出版人必须始终坚守初心使命,做到守正创新,并积极迎接融媒体时代的机遇和挑战,不断探索、建立全球共享的媒介渠道,才能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不断扩大中国出版的影响力。

  在传统的出版流程中,纸质图书生产后,出版机构往往通过刊登广告、书摘,发表书评,举办新书发布会等形式来推介图书。在融媒体时代,基于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场景不断扩大,多种出版形态迭代发展,这就要求出版机构要努力融合多种产品形态,纸、电子、网络、数字、大数据出版都要有。可通过电子书、音频、视频等方式,更好地展现、推介图书,与读者互动,更好地延伸图书的价值。一个优秀的图书推介视频,不仅可实现对图书内容本身的营销,同时也可实现出版机构品牌和编辑个人品牌的营销。如中华书局、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出版机构都大力推进短视频业务,让作者、编辑纷纷当上了“主播”,实现信息的快速共享。

  融媒体的快速发展正倒逼出版机构转变思维方式,采取各种技术手段满足融媒体时代读者的阅读需求,研究如何激发读者新的阅读需求,不断改进图书的策划和呈现方式,进而形成良性循环,并深入研究和挖掘出版的流程、业态、产业链的延伸发展。

  出版机构如何实现有“融”乃大

  中国出版正在走向世界,面对融媒体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出版机构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知己知彼,明确发展目标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实现转型升级,首先要守正创新,明确发展目标。出版机构应先分析自身优势,再结合外部环境,科学合理地确立发展目标。从出版业的整体发展趋势而言,专业化的划分愈加明显。基于此,出版机构应深入挖掘自身专业优势,建立富有特色的融媒体平台,大力培养适应融媒体时代的新型人才队伍,不断探索新的出版形式和业态,加大IP的开发力度,实现高质量发展。

  2.建立融媒体平台,打通营销渠道

  融媒体时代,出版机构应建立融媒体平台,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尤其是网站、手机APP、微信、微博、公众号等途径,实现图书出版情况的快速分享和推广,不断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开通京东、当当网店,利用各类自有及合作公众号、小程序、网络直播平台,打通营销渠道。

  如人民文学出版社较早涉足直播平台,目前已利用抖音等平台积累了超过40万粉丝,打通了作品传播渠道,建立了以文学为底色的短视频品牌。人民文学出版社擅长借助热点话题增加图书的关注度。如2019年,网络剧《庆余年》受到观众追捧,人文社先后发出了7条有关视频,将实体图书和网剧的短视频进行绑定营销,吸引了大量粉丝购买图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且,人民文学出版社不再局限于名人推书,而是主动培养自己的“主播”。让深谙图书内容优势的编辑们轮流在融媒体中心担任“主播”,采用脱口秀等方式,激发了用户的观看兴趣,切实拉近了读者和编辑的距离,并引发了网友的大量评论、分享。人文社还在视频中嵌入商品橱窗,方便网友在感兴趣时直接下单购买。

  3.培养新型编辑,提供强大助推力

  在融媒体时代,编辑既是图书质量的“把关人”,也是图书产品的“推广人”“代言人”,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出版机构应大力培养适应融媒体时代的新型编辑,鼓励编辑参加线上、线下的网络编辑、直播等业务培训,使其成为融媒体时代的复合型人才,为出版的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助推力。应鼓励编辑下沉到实践中去学懂、弄通各种技术手段和平台的优势及特点,以便善加利用。从选题策划、内容组织、编辑加工、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等流程,对图书内容和呈现方式进行一体化规划,最终实现内容价值的最大化。

  4.加大IP开发力度,实现效益最大化

  出版社应立足自身优势,加大IP开发力度,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党政类出版社,可发挥党史和政策研究的优势;古籍类出版社,可发挥古籍整理和编校优势;外译类出版社,可发挥人才和产品优势,结合实体书籍,推出一系列数字产品如听书、精品课等推动线上线下的融合。同时,应积极拓展产品形式,促成作品改编为影视、动漫或其他周边产品。还可与策划运营、文创运营公司深度合作,通过专业运营,快速激活并有效放大某些产品的价值,不断拓宽出版的新业态,提升市场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在融媒体时代,出版机构只有善于谋全局、谋大势,打破固有边界和思维方式,明确发展目标,不断挖掘自身优势,充分利用新技术优势,大力培养适应融媒体时代的新型编辑人才,不断拓宽出版的形式和业态,才能真正实现出版的高质量发展,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作者单位:九州出版社)

(责编:宋心蕊、燕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