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狼》票房突破3億成黑馬 盤點軍事題材經典影片

《狼圖騰》海報(資料圖)
人民網北京4月9日電 (記者許心怡)繼《狼圖騰》取得好口碑與好票房之后,吳京的導演處女作《戰狼》作為今年的第二匹“狼”也成為上周黑馬。據統計,《戰狼》一路領跑清明檔,上映一周喜獲3億票房,擠走《王牌特工》登頂成功。
在觀眾眼裡,《戰狼》走紅並不意外。影片的劇情很簡單,就是主角殺了大毒梟的弟弟,大毒梟整合一支雇佣兵去復仇,雙方大打出手。但大場面、槍戰、白刃戰等動作戲效果震撼,各種“高精尖”武器接踵呈現,令觀眾大呼過癮,被譽為“中國版《敢死隊》”。影片的打斗戲十分真實,不耍花槍,“搏斗戲、槍戰戲誠意十足,全片真的無尿點,但不像《敢死隊》看著讓人覺得那麼累”。
軍事題材的電影一直是電影界經久不衰的主題,它不僅是奧斯卡等各大電影節頒獎禮上的常客,還為專業影評人所津津樂道,同時,喜愛軍事題材電影的觀眾也是大有人在。今天,我們就為您盤點國內外經典的軍事題材影片。
盤點軍事題材經典影片
《大決戰》劇照(資料圖)
《大決戰》(1991年)
導演:李俊
影片分為《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3部,以史詩般宏偉的氣魄藝術地再現了中國解放戰爭中兩大軍事集團3次決定性的戰役。創作者在雙方統帥部門的戰略方針、作戰計劃、戰役指揮上完全忠實於歷史史實﹔在細節描寫上、戰爭場面上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進行適度的渲染、鋪襯,因而使銀幕形象在巨大的、真實的歷史背景上顯得更加豐滿、生動,具有較強的感染力。影片既描述了雙方統帥及高級將領的思想、感情、性格,也表現了下級軍官、士兵和群眾的思想、感情、性格,而且在描述中避免了臉譜化、模式化的傾向。在此基礎上,影片最大的成功之處在於,它表明決戰的勝負並非單純是軍事指揮決定的,而是一種歷史的必然趨勢。
《地道戰》海報(資料圖)
《地道戰》 (1965年)
導演: 任旭東
1942年,日軍侵華的戰火燒到了冀中平原。俯首稱臣隻有死路一條,奮起反抗才是最終的出路,冀中的人民都動員起來共抗日軍了,高家庄更是調集了大量民兵。為了對抗日軍的飛機大炮,當地人民利用地貌開鑿出了一條條錯綜復雜的地道。
民兵隊長高傳寶利用這些巧妙的地道,率領民兵與日軍展開迂回作戰。雖然曾因隊伍裡的敗類湯丙會的出賣而吃了不少苦頭,但是智勇相全的高傳寶最終率領隊伍利用地道圍剿了日軍,清理了湯丙會,並活抓了日軍領隊山田。地道戰的勝利奏響了冀中反日的最強音。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排行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