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把創意變為現實的“創客”不斷涌現

“互聯網+”咋惠民生:站在風口處 創業飛起來

記者 林麗鸝
2015年04月22日08:1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互聯網+”、“草根”創新……這些嶄新的創業關鍵詞被寫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4月2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通過稅收、登記、貸款等方面的進一步優惠,促進就業,鼓勵創業。

  互聯網領域有句話說的好,站在風口處,豬都能飛起來。如今站在風口處的是一群出於興趣愛好,努力把創意變為現實的“創客”。他們借力“互聯網+”的東風,期待讓自己飛起來。——編者

  足記楊柳:產品靈魂無法抄襲

  “我隻想做一件打動自己,也打動別人的事。”今年3月爆紅的手機應用“足記”創始人楊柳說。

  那時,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大片即視感”的照片刷屏了:普通人的生活場景,用電影16︰9的比例呈現,並配上讓人思考的中外文字幕,頓時就有了電影大片的感覺。

  楊柳畢業於上海師范大學影視戲劇文學專業,是一個熱愛電影的文藝青年。在做“足記”之前,她做過一款手機應用“榮史上的今天”,在張國榮粉絲中贏得了認可。“我喜歡電影,我是被愛好逼著創業的。”她說。

  2月7日,“足記”電影大片模式上線之前,用戶不足2萬人。上線后,最開始是一些攝影師、影視特效制作人在用,后來是一些大V開始用。“足記”自己沒有做任何推廣,就這麼火了。3月9日后的兩周裡,最高一天有200萬用戶增長量,但也曾發生過7天內4次系統崩潰。楊柳說:“我當時感覺天都要塌了,沒有給用戶提供好服務,非常非常焦慮,3天沒睡覺。”

  爆紅和危機,讓楊柳有些措手不及。“當時我們團隊中的8個人,隻有3個人是搞技術的,底層架構比較薄弱,發現問題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很多技術團隊從四面八方趕過來幫助“足記”團隊,創業者之間這種相互取暖的感情讓危機之中的楊柳感到溫暖。

  爆紅之后,20多家投資人紛至沓來。“我一定要找價值觀合得來的投資人。那些想著怎麼拉廣告,怎麼收費的投資人,我都不考慮。”楊柳說,“我覺得人單純一點幸福,現在就是想把產品打磨好。”

  另一方面,五六款同類產品也涌向了市場。楊柳有些無奈:“我們申請了專利,但需要2年的時間才能生效。我很希望制度能更有力地保護原創,這也是現在互聯網創業圈非常需要的東西。”

  同時她也認為,自己有能力對抗模仿:“產品的靈魂是沒有辦法抄襲的。我們是原創產品,有自己的堅持,用電影的敘事來表達故事是我們的靈魂。我們還做了大量細致的工作,有1.5萬多條電影取景地的信息,也在做電視劇取景地、名人故居、小說場景、歌曲誕生地等,我希望每個地點都有故事。”

  目前,“足記”用戶已經有2000萬左右。“足記”會不會是一閃而過的創業流星?“目前的圖片社交,都是碎片式圖文分開的記錄。我們的圖文,能彼此增強震撼力。我們要做出有‘共鳴’的圖片應用,用好的圖片內容引起用戶的社交需求,這個垂直市場是有可能性的。”楊柳對未來的市場很有信心。

  好巧網於章濤:把“懶人”服務好

  “在大公司裡工作了7年半,每天就像體操運動員,都是做規定動作,沒有太多的自由空間。我想換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好巧網創始人於章濤說。其企業商標,是一條飛魚,“我喜歡天高任鳥飛的感覺。”

  “2013年,我自己出國玩訂酒店的時候,發現旅游網站上的信息都太泛,要看很多評論、游記來搜集信息,耗時耗力。”於章濤說,“我想做一個更好用的國際酒店預訂產品。”他對這塊市場做了預估:中國出境游的增速全球領先﹔出境游佔在線旅游市場份額的大頭,且增速非常快。兩個因素疊加,市場非常大。

  給予於章濤更深層次創業驅動的,是一顆不安分的心。他大學時最愛寫詩,做過節目編導、雜志編輯、網企產品總監。“我本科專業和地理相關,很喜歡自然山川。研究生為了好找工作,學了計算機。但我仍然熱愛旅游。現在創業做的,就和一直以來的興趣相關。我很感激自己曾經天馬行空的思想。”於章濤說。

  但是,於章濤從旅游業的消費者到從業者的轉變,卻非常艱難。“其實我不懂旅游,隻懂技術。很多互聯網創業者可能都會在這方面栽跟頭。比如怎麼拿到酒店最低價的資源,我完全不懂。”為此他拉了傳統行業的人進入團隊、補充基因,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人先充分融合,以做出好產品。

  什麼是好的產品?“就是先把懶人服務好。”於章濤憑借自己在搜索技術上的優勢,全網抓取數據后清洗雜質,將其結構化,分析用戶喜好,把國際酒店預訂做深做細。

  比如,用戶想訂某地的酒店,首先看到的是根據不同用戶需求整理出來的“某地住哪裡最好”,其次看到的是一張某地的地圖,標出各區景點特色、消費水平。點擊區域內的酒店后,就能看到最具特色的“好巧網”解讀:怎麼去酒店,怎麼去景點,附近有什麼服務等。“回答用戶最想知道的信息,縮短用戶做決策的流程,是我們產品的優勢。”於章濤說。

  注重用戶體驗是最重要的互聯網思維之一。“對於產品經理而言,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做出的產品被用戶認可。”於章濤說,“人生是修行,創業是機會,讓我更有機會看開得失。做產品經理強調可控性,是很低的技術層面的事,而現實中很多東西是不可控的。創業讓我有機會積累更多人生智慧,這是巨大的精神財富。”

  36氪劉成城:為創業者架梯

  “氪,是化學元素周期表三十六號元素。傳說中的氪星,是超人的故鄉。”出生於1988年的36氪創始人劉成城,如是解釋品牌名稱。

  36氪從2010年起關注互聯網創業,如今已由科技媒體拓展為孵化器、在線投融資平台。“讓創業更簡單,是我們公司的使命。”劉成城說,36氪也許會在未來成為“創業超人”們的故鄉。

  劉成城一直對互聯網感興趣,大一就和幾位同學做過團購網站。后來受美國科技博客啟發,他建立了自己的獨立科技博客,編譯國外前沿科技資訊,這就是36氪的雛形。

  2010年下半年,劉成城進入中科院讀研,並和一幫網友一起籌備36氪網站,同年12月正式上線,不久后拿到百度創始人之一王嘯的100萬元投資。

  “我覺得有兩次差點就‘死’了。我們這樣的創業公司太脆弱了。”劉成城回憶說,“2012年,合伙人和我在公司發展方向上有了分歧,這是我們最難的一次。后來都沒有錢給員工發工資了,還是借的錢。”

  2012年5月,36氪獲得經緯創投的A輪投資,開始由科技媒體向線上融資平台轉型。然而,轉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2014年我們又面臨一場危機,有兩個多月的時間,我們好像什麼都沒做出來,隻有著急。”劉成城說。后來他經歷了重找合伙人,完善團隊,融資平台終於有了起色。

  “互聯網創業已經發展了幾年,高層的鼓勵將會帶動新一波互聯網創業的熱潮。”劉成城說,“今年底互聯網創業可能會有一個總體調整,有些項目會死掉,有些能做起來。我們希望成為項目的入口,為其提供更多的服務,融資、曝光、孵化器等等,促進產業的穩定發展。”

  比如他們打造的氪空間,一直堅持為初創階段的團隊提供3個月的辦公場所和行政服務,不收取任何費用,不佔股份。劉成城說:“我們目前的重點還不是盈利,而是幫助更多的創業團隊,讓創業更簡單。”

  《 人民日報 》( 2015年04月22日 15 版)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