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末代皇帝傳奇》播出 歷史傳奇劇貴在"守正出奇"

閆 偉
2015年05月15日08:1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末代皇帝傳奇》劇照

  近日,以我國最后一位皇帝溥儀為主人公的電視劇《末代皇帝傳奇》在熒屏登場。雖然已有先前的電影《末代皇帝》、電視劇《末代皇帝》以及電視劇《非常公民》等少數幾部同題材影視作品,但在眾多宮斗劇、諜戰劇、偶像劇拼搶眼球的當下,這樣一部全景聚焦近現代歷史人物,著力挖掘“冷門”歷史資源的作品確乎顯得與眾不同。劇作將視野貫通於晚清、民國和解放后三個不同歷史時期,較為真實完整地描摹了溥儀從皇帝到傀儡、戰犯,再到普通公民的曲折命運和情感糾葛,從不同側面再現了辛亥革命、袁氏稱帝、保路運動、張勛復辟、北伐戰爭、新中國成立等一系列近現代重大社會歷史事件,可謂“以人帶史,以史彰人”。

  與此同時,既然為“傳奇”,那麼隻要有利於劇作的主旨立意、藝術表達,適當添加一些具有戲劇性的虛構情節、杜撰人物、野史傳說本無可非議。但本劇的遺憾在於,對溥儀、德寧、蔣玉涵之間三角關系的描寫,對皇后婉容與侍衛長李玉之間私情的渲染等等,不僅難以令人信服和接受,而且以小情小愛破壞了作品應有的厚重深沉基調﹔流水賬式的記錄、臉譜化的人物塑造,既未能展現出每個角色復雜微妙的心理活動,也未能彰顯出特定歷史節點上典型人物應有的精氣神。此外,劇中對主人公溥儀的刻畫偏於陰柔化和文藝化,大陸演員和港台演員的表演風格也時常顯得格格不入。凡此種種,使得本劇雖然選題較佳,卻並未引發預期收視反響。

  《末代皇帝傳奇》的亮相,很容易讓我們聯想到熒屏上出現的大批各式各樣的同類“歷史傳奇劇”,即以真實歷史時段、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為依托,加以某些戲劇性處理、現代性演繹、主觀性改編的電視劇作品。從近年的《武媚娘傳奇》、《花木蘭傳奇》、《陸貞傳奇》、《楚漢傳奇》到較早的《呂不韋傳奇》、《李小龍傳奇》、《傳奇皇帝朱元璋》、《商鞅傳奇》等悉屬此類。而那些片名中並未出現“傳奇”字眼的“准歷史傳奇劇”就更加難以計數。這儼然成為近年的一種電視現象乃至文化現象。這些作品品相不一、魚龍混雜,優者會贏得“點贊”一片,劣者則招致“板磚”橫飛。

  依筆者看來,作為介於“正劇”與“戲說”之間的“歷史傳奇劇”,若要在競爭日益激烈的電視劇市場獲得口碑與收視的雙豐收,就應找到並用好創作中的制勝法寶——守正出奇,做到“以正合,以奇勝”。我們通常所講的“大事不虛,小事不拘”也大抵與此意相仿。創作者一方面要嚴格遵守歷史發展脈絡、尊重歷史發展規律,對重要史實的發生時序、整體樣貌不得有絲毫含糊,對已有定論或公論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不得做顛覆式的表現與評價,在場景營造、道具選擇、服飾設計、人物言行等方面不應出現與歷史常識明顯相悖的硬傷,從而做到以“正”來合乎中國觀眾的集體文化心理與審美習慣﹔另一方面,可在此基礎上運用一些虛構性的情節、橋段和技巧來讓“骨感”的史實更加“豐滿”,讓“平面”的人物更加“鮮活”,讓“表層”的事件更加“深刻”如《末代皇帝傳奇》中用小溥儀淘氣時無意間涂紅的椅背龍頭,來寓意先皇的離世和大清的滅亡,便堪稱神來之筆。切不可讓一些疏離劇作主旨相、違背劇作風格的情節和人物喧賓奪主,致使作品“失焦”,而應以“奇”來更好地外化和詮釋歷史精神、民族根脈,更好地釋放電視劇的藝術魅力,使其在悅人耳目的同時沁人心脾。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歷史傳奇劇若能在“守正出奇”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用心尋找到歷史與現實的契合點,打通古人與今人的精神通道,將傳統文化尋蹤與時代精神弘揚深度交融,將回望民族歷史進程、揭示社會歷史內蘊與民族復興的夢想融會貫通,可謂善莫大焉。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