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極限挑戰》孫紅雷黃渤領銜劇情大片將懸念一貫到底  

2015年06月15日13:56 | 來源:人民網-娛樂頻道
小字號
《極限挑戰》孫紅雷黃渤領銜劇情大片將懸念一貫到底

戶外綜藝節目走紅,始於兩檔節目——《爸爸去哪兒》和《奔跑吧兄弟》。而今年下半年,也不斷有戶外真人秀節目制作的消息傳出。6月14日,東方衛視推出了《極限挑戰》欄目,這檔節目在播出之前也備受關注,因為他集結了黃渤孫紅雷等大牌影星,但大牌歸大牌,節目能做成什麼樣還是二說,因為電視節目並非“壘大牌”就可以贏得收視和口碑的。而這檔“率先亮相”的戶外節目,雖然人物關系和內容還有待進一步磨合,但仍然展現出了和“前人”截然不同的節目氣質,全開放的錄制環境,連續反轉的劇情,基本沒有游戲,基本沒有“明星出丑”,但仍然讓看者“欲罷不能”。

有劇情無設計 懸念一貫到底

從第一秒開始,《極限挑戰》就沒有斷過兩個字:懸念。明星挨個抽鑰匙叫別人起床、突然被“綁架”,誰“捕獵”誰誰被“捕獵”,誰能在時間爭奪戰中獲勝,誰能夠控制第一個點到第十二個點,時間瞬間流逝誰能前來“救命”,玩家緊張,觀眾心情照樣跌宕起伏。極限挑戰總導演嚴敏表示,之所以能夠“懸念重重”,一是選對了人﹔二是編劇做了大量的沙盤推演,所有可能性反復計算﹔三是后期重新解構,在400:1的素材中理出了一個全新的“懸疑故事”。

節目中六位明星孫紅雷、黃渤、羅志祥、黃磊、王迅、張義興組合,比一般的戶外真人秀組合年紀大得多。除了張藝興以外,最年輕的羅志祥也已經36歲,而“大哥”孫紅雷更已經45歲了。但是正是這些“老”藝人,才在任務的推進過程中“玩”出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黃渤的“狡詐”,孫紅雷“貌似呆萌卻老奸巨猾”,黃磊“戰術大師”等等,都一覽無遺。而正是這些“老戲骨”,在節目中產生了不同的化學反應,黃磊一直運籌帷幄卻“功虧一簣”,黃渤和張藝興“騙與被騙”的對手戲,“我們這些藝人,肯定拼不了體力,但我們真覺得選得太對了,”嚴敏表示,“真的是豐富的社會經驗和閱歷,論頭腦,導演組都要讓他們三十分,他們之間的取勝戰術,真的是處處展現人性,卻又處處合理,其實我們節目在最初,就沒有定位為‘戶外游戲綜藝’,而是更多追求的是心理戰和戰術思維,我們希望真的用規則來架構一個體現人性,閱讀人性的節目,在節目裡,有利己、有為人,但正因為這些人性的優點和弱點,讓節目的進程延展出了無限可能,我們沒有架構劇情,我們只是自然發生的劇情的搬運工。”

編劇三大考驗 后期重新解構

編劇設定節目的大環境和規則,而游戲如何推進會發生什麼,全看編劇先期設定的規則合理不合理。嚴敏也表示,極限挑戰的編劇工作,最大的考驗來自三個地方:前期沙盤推演,現場即時編劇以及“坑”的設計。所謂前期沙盤推演,指的是規則,例如第一集下半集的規則實際上非常簡單:1到12個時間按鈕,按完1才能按2,按完2才能按3,依次往下,哪一隊按下12則哪一隊贏。然后這個規則足足花了他們五個通宵進行沙盤推演。假設我自己是明星,我出發后應該如何布置自己的戰術,是搶攻一號點,還是埋伏在二號點,最終十二號點這裡要不要安排人員堅守?嚴敏表示,最后推了五個通宵,結果推不出任何必勝的方法,最后大家把桌子一推,說就這樣吧,正因為沒有絕對的“必勝戰術”才有絕對的“無限可能”。結果,現場發生的情況跟團隊前期設想的幾百種情況完全不一樣。“但我們至少用沙盤推演知道,這是一個好的規則。同時,初始時間的設計,一開始時兩個小時,結果在試錄之后發現兩個小時營造不了緊張感,就減為一個小時,這些都是前期編劇的部分”。

第二個是所謂的現場即時編劇。比如,每位“面具守關人”都有兩張卡,一張卡是給本隊每人加十分鐘,另一張卡是可以給本隊某人加二十分鐘或給對手隊某人減十分鐘。這些卡的給出需要根據現場情況的推進來判斷,給完成任務的哪一張,來控制進城,這就是即時編劇的部分。第三個是“挖坑”,指的是埋下容易發生故事的包袱,比如“洗碗”,洗碗就是一個坑,原來是希望有一個獨立獨特的規則,想不到張藝興和黃渤先后“進坑”,發生了“狼戲羊”的特殊劇情﹔比如第一個點在最遠處的位置設定,也是一個坑,因為根據規則要先按一號點,而在尋找一號點的過程中藝人都會先后發現其他的點,他們就會安排相應的戰術,比如“二號點守株待兔”,比如“三號點位置記錄”等,也就會豐富節目的內容。

后期重新解構,也是節目能夠成為“劇情大片”的決定性條件之一。“剪輯的關鍵就是架構劇情和放棄的過程,因為我們沒有流程,”幻維后期統籌劉宏表示,“因為沒有一個一個游戲的基本環節,而是全部自然發生的進程,所以我們要根據進程來重新編寫故事線,這是一個等同於沙裡淘金的工作,總共有80個剪輯師,同時工作。”

節目社會立意 去游戲化明星化

據節目組介紹,《極限挑戰》源於節目研發團隊大半年前的一個靈感,大家在討論中說起自己家家長裡短的事,繼而探討到目前中國社會現狀,一致的意見是認為壓力最大的就是男人,尤其是過了而立之年的男人,生活、工作、人際關系等方方面面,他們都有很大的擔子。也正因為如此,《極限挑戰》希望做出一檔反映“平凡的男人們”突破自我的戶外勵志綜藝節目。因此,《極限挑戰》中的“極限”和“挑戰”成為了一組對立又依存的關系。所謂“極限”,暗指男人們在社會生活中面對的壓力,而“挑戰”則表明了節目組的態度:男人們有心有力,再大的難關,也會因為雄心而被挑戰突破。

總導演嚴敏表示,從節目一開始設計之初,就堅持了兩個原則,一個是去游戲化,一個是去明星化。所謂去游戲化,是不想讓這些明星純玩游戲,“一些棚內綜藝節目以明星玩游戲出丑為最大賣點,我個人其實是並不太喜歡的”,嚴敏表示,“說實話,我們這些大哥也不擅長玩游戲,他們最大的特點就是社會閱歷豐富,經歷過各種人情冷暖,讓他們玩心理和戰術最合適不過。因此強調的是任務和規則,在這些任務和規則中讓他們用自己的閱歷去自由發揮,自然有戲。”第二個是去明星化,所謂去明星化,是讓這些明星真正感受不到他“明星的特權”,投放到陸家嘴中心綠地等社會環境中,該問路問路,該洗碗洗碗,用嚴敏的話來說,隻有“去明星化”,才能更有反差和戲劇性。

首播節目中的“極限”,節目組十分巧妙地用“時間”加以解題。在爭分奪秒的社會大氛圍之下,人人覺得時間不夠用,首播節目講的,正是六位“極限男人幫”如何在有限的時間架構下,產生出最多最高效的單位價值。也許這樣的緊迫感會讓電視機前的你看得喘不過氣來,但說到底,電視機裡的黃渤、孫紅雷們,也恰恰就是生活中的你。

對於《極限挑戰》而言,男人擁有智慧、勇氣、力量、技巧,就能在節目中取得最終的勝利,其背后對男性力量的主張,很容易讓男性觀眾在觀看節目中產生共鳴。與此同時,總導演嚴敏也表示,節目還有一個隱藏的視角——女性視角。雖然看上去首期節目沒有一位女性嘉賓,但節目組為嘉賓們設置了一個爭強好勝的動機:為了女人。事實上,不僅是女性觀眾十分樂意於看到熒屏上“認真可愛的男人們”,平凡世界裡的男人們努力奮斗拼搏多半也是為了深愛的妻子、可愛的女兒或是慈祥的母親。(文/唐平)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