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融合助力中國“好聲音”唱響國際
|
“媒體融合”一詞由美國人尼葛洛龐帝最先提出,媒體融合最早發端於美國,逐漸波及歐洲和新興市場國家。無論從國際互聯網開創、網絡社交媒體發源,還是從全球互聯網根服務器控制等多個方面來看,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都掌握話語霸權,中國在國際傳播中處於弱勢地位。
在媒體融合的浪潮中,打破西方話語霸權,重構國際話語體系,在國際舞台上深入、持續、有效地傳播中國的聲音,是中國媒體融合發展的重要方向。
2013 年12 月30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就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研究進行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提高國際話語權。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精心構建對外話語體系,發揮好新興媒體作用,增強對外話語的創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由此可見,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是我們在國際上廣泛傳播中國價值觀的迫切需要。
一個國家,不控制網絡,難以擁有整個世界﹔不傳播自身的價值觀,就會缺乏話語權,也難以長遠贏得世界認同。中國信息安全測評中心高級顧問俞曉秋在海外網刊文,“話語權”是國家實力體現的一個重要標志。互聯網催生了自媒體與社會化媒體的興起,不僅給予和增加了個體的發言權與機會,同時也給處在世界體系中的國家提供了確立和增強本國在國際事務上話語權的機遇和平台,還給“政府外交”和“公眾外交”增添了活力,開辟了更廣闊的空間。
復旦大學國際公共關系研究中心主任孟建在6月11日舉辦的“講好中國故事與構建對外話語體系”高峰論壇上表示,海外受眾渴望了解中國,但外媒對中國的報道既不充分也不全面,中國需要向世界展示自我。新媒體帶來的“人類交往革命”為對外傳播提供了新契機。在發展新媒體時,應以互聯網思維,改變傳播方式,建設新的話語體系,促進媒體深度融合,提高媒體傳播力,構建良好的中國形象。
在媒體融合發展中,不僅要新舊融合,更要內外融合,將內宣的公信力和權威性轉化為外宣的說服力和影響力,實現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優勢互補,融合發展。因此,發揮廣大華僑華人的獨特作用十分重要。海外華人是一個龐大的群體,近年來,華人經濟在世界經濟領域更具影響力。隨著華人華僑在海外地位的提升,他們有意願也有能力匯聚力量,為推動中國文化傳播作出貢獻。
德國開元網總裁周鴻圖說,“增強中國媒體對外話語權,其實可以另外表述為中國媒體可以在國外更好地被接受。媒體的國內外融合或者中國媒體的國外落地,更能凸顯中外語言、文化融通的優勢。中國媒體應該採用國外受眾理解、接受的方式來表達立場,傳遞觀點,從而達到更大的影響力。”
中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華人群體整體實力的提升、華文媒體堅守使命和不斷改革創新以及當代華文媒體傳播的全球化趨勢,為海外華文媒體帶來了提升話語權的新機遇。借助海內外華文媒體的積極互動,我們可以更快、更准確、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新聞傳播和中華民族文化傳播,從而增進各國家、各民族間的了解和溝通。
(作者系海外網編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排行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