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大規模收集互聯網民眾信息 數以億計郵件轉至國家安全局

美國電信巨頭陷入監聽丑聞 借"反恐"之名行監聽之實

駐美國記者 溫憲
2015年08月18日08:0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劉慧繪

  核心閱讀

  8月16日,美國《紐約時報》刊登報道,指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幫助國家安全局大規模監聽、收集互聯網民眾信息。在這一“伙伴關系”的互動中,數以億計的郵件被交至國家安全局,聯合國總部的電話一度遭竊聽。美國情報機構通過各種手段對民眾進行大規模監聽、監視已不是新聞,但一家美國電信巨頭與情報機構間如此“自願互助”且被曝光尚屬首次。

  電信巨頭與情報機構自願聯手

  美國電話電報公司是美國最大的固網電話服務供應商及最大的移動電話服務供應商之一,此外還提供寬帶及收費電視服務。至2015年,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的移動用戶達1.23億。

  美國媒體此一報道基於美國中央情報局前雇員愛德華·斯諾登的再次爆料,也因此彰顯總部位於馬裡蘭州米德堡的美國國家安全局可謂黑幕重重。

  電信巨頭與美國情報機構的自願聯手足以令人震驚。相關文件顯示,兩者關系極為“特殊”“很有成效”,兩者關系為“高度協作”,美國電話電報公司“極為願意提供幫助”。一份文件提醒美國國家安全局人員參觀電話電報公司設施時要“有禮貌”,因為兩者間是一種“伙伴關系,而不是合同關系”。

  自1985年開始,美國國家安全局便通過一個代號為“錦繡”的項目與美國電話電報公司進行情報合作,與另外一個美國電信巨頭威瑞森的類似合作項目則名為“風暴醞釀”。兩者相比,美國國家安全局對“錦繡”項目的財力投入更大,兩者間合作也更為緊密。僅2011年,國家安全局就為與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的合作花費了約1.89億美元,是與威瑞森公司合作預算的兩倍多。國家安全局一旦開發出新的監聽技術,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總是最先試用。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在至少17個位於美國本土的互聯網中心安裝了監視設備。2006年,一位名為馬克·克雷恩的美國電話電報公司退休技術員起訴說,他曾於3年前看到在舊金山的公司大樓內,國家安全局安裝了竊聽設備。這種設備使得其他電信公司用戶信息也能夠在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網絡上看到。

  監聽大量外國人用戶和聯合國總部

  “9·11”事件發生后,“錦繡”項目的規模與范圍進一步擴大。為了幫助小布什政府開展無需法院授權的監聽計劃,2001年10月,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在數日內便開始加大對用戶郵件、電話的大規模收集與監聽,並將其轉交國家安全局。2003年9月,美國電話電報公司以“即時”為目標再次加大收集力度,其后有一個月向國家安全局轉交了4000億個互聯網元數據記錄,每天向國家安全局的關鍵詞選擇系統轉發超過100萬封電子郵件。到2011年,美國電話電報公司開始每天向國家安全局發送11億份國內手機通話記錄。

  美國電話電報公司擁有大量外國人用戶。這些用戶既是美國情報機構監聽、監視重要對象,也是美國相關法律中一個可資利用的漏洞。美國《涉外情報監視法》規定,監聽美國本土的目標需要有法院授權,監聽境外外國人與美國人的通信可以無需法院下令。此外,這一法律不適用於外國人之間的通信。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借此自願向國家安全局提供外國人之間的互聯網流量,到2013年每天處理6000萬件外國人之間的電子郵件。被曝光的秘密文件還顯示,美國電話電報公司並非簡單地向國家安全局提供數據,而是事先主動對數據進行了篩選,再將相關信息傳送到國家安全局。對於美國國家安全局來說,電話電報公司提供的外國人之間的信息非常重要。由於世界上大量互聯網信息均通過美國的電纜,在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等電信巨頭的幫助下,國外早已無“秘密”可言。2012年,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協助國家安全局對聯合國總部進行竊聽。2013年10月,美國告訴聯合國,不再監聽其通訊往來。

  假“反恐”之名,行監聽、監視之實

  由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積極參與的這種大規模監聽、監視活動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9·11”事件發生后,美國國內“愛國主義”情緒高漲,種種監聽、監視活動便假“反恐”以行。在此期間,不僅存在著大量違法和侵害人權行為,也充斥著國內國外雙重標准的劣跡。事實上,美國國家安全局、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等也深知此種行為之不可示人。在相關文件中,美國電話電報公司被示之以代碼。美國政府極力為其合作伙伴“保密”,不暴露其身份。美國情報機構與電信巨頭間此類合作早已引來諸多官司。不久前,一些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用戶起訴國家安全局,認為其竊聽和不合理的搜索行為違反了美國憲法第四修正案。上述報道曝光后,美國國家安全局、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威瑞森公司等均諱莫如深。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發言人布拉德·伯恩斯表示,“我們不討論國家安全問題”,但又稱該公司沒有自願向任何調查機構提供信息,除非是在有人面臨生命危險、時間緊迫的情況下。

  事實上,美國基於對自身安全的深度憂慮,並沒有從本質上改變大規模收集民眾信息的做法,只是其做法更為隱蔽和冠冕堂皇。“9·11”事件后,美國出台了《愛國者法案》,此后形形色色的大規模監聽、監視項目大行其道。斯諾登的曝光在美國社會引來巨大爭議,各大科技公司爭相與美國情報機構撇清干系,並推出新的加密措施予以防范。今年6月2日,美國參議院以67︰32的票數通過了取代《愛國者法案》的《自由法案》。數小時后,美國總統奧巴馬便將該法案簽署成為法律。這一新法規定,美國政府仍將能獲取電話記錄,包括打過的電話號碼、撥打日期和通話時長,但不包括電話內容。只是收集通話記錄的工作將從政府部門轉向電話公司。但此次對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的曝光再次表明,在美國“國家安全”的幌子下,美國情報機構仍是黑幕重重。

  (本報華盛頓8月17日電) 

  《 人民日報 》( 2015年08月18日 21 版)

延伸閱讀: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