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2015媒體融合發展論壇

打造有強大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

——受眾思維倒逼各級各地主流媒體融合提速

記者 賀林平 羅艾樺
2015年08月21日08:0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媒體人士就融合發展開展對話現場。
  本報記者 史家民攝

  “七夕”節前夕,廣州日報報業集團下屬的大洋網與某酒店聯手推出“情侶盛夏之約”,8月12日《廣州日報》上的這則“豆腐塊”附帶了一個二維碼,用手機一掃即可報名參加,瞬間便有數百對情侶掃碼。

  報紙、網絡、手機聯動傳播,方便受眾互動參與,這樣的實踐,已成為主流媒體的常用手法。8月19日由人民日報社和深圳市委市政府聯合主辦的2015媒體融合發展論壇上,這更成為眾多與會媒體人士的共識:用戶即陣地,即輿論場﹔是否贏得陣地和輿論,要看是否贏得了用戶﹔要贏得用戶,需在媒體融合產品中始終堅持“以用戶體驗為核心”。

  媒體融合,代表的是一種全新的思維,即受眾思維,這是互聯網思維的核心。正是這種思維,倒逼各級各地主流媒體融合提速,打造自己在新媒體時代的競爭力。

  內容與表達:從“賣方”到“買方”

  隨著媒體格局的深刻調整和輿論生態的重大變化,傳統媒體已經到了革新圖存的重要關頭。“這個判斷是有數據支撐的。”人民日報社秘書長王一彪說,最近上海發布的《市民閱讀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基本不閱讀報紙的人群比例由去年的23.8%上升至25.88%。中國廣告協會報刊分會研究報告顯示,今年1至5月傳統媒體廣告下降5.8%,其中報紙廣告降幅為32%。

  傳統的媒介傳播模式,注定了其內容無法適應高速變化、分化的受眾需求。“比如,過去的新聞閱讀的低谷時間是晚上10點半至11點半,現在已成了移動終端閱讀的高峰時段。”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吳尚之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如何借助互聯網主動適應用戶需求變化、繼續贏得生存發展空間,是媒體融合發展面臨的新課題。

  不過無論傳播形式如何改變,人們對優質內容的需求不會改變。正如人民日報社社長楊振武所說,“內容是媒體生存發展的基礎,也是傳統媒體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對於多達1000萬的移動端粉絲來說,“澎湃新聞”的吸引力在於其大量原創的時政新聞和富有思想性的深度解讀。上海報業集團黨委書記、社長裘新說,自2014年7月22日上線以來,澎湃新聞通過創新功能、創新表達,不斷提升內容影響力,每日訪問量超過3000萬。

  在當前騰訊、搜狐、網易、今日頭條等互聯網公司的新聞客戶端已經佔據大部分市場份額,並憑借雄厚的資金和先進的技術不斷更新換代的背景下,傳統媒體打造新媒體產品,隻能從自身優勢資源出發,進行差異化競爭。

  2014年4月起,湖南衛視改變了以往售賣版權的做法,自制節目內容隻在芒果TV平台上播放。基於芒果TV用戶非常年輕的特點,他們策劃、制作年輕用戶喜歡的娛樂節目。

  內容要好,表達方式同樣要變。在融合中,傳統主流媒體逐漸適應“網絡化”表達。浙報集團2012年以32億元收購游戲平台邊鋒浩方,看重的是其3億注冊用戶和2000萬活躍用戶。通過技術分析游戲用戶閱讀新聞的習慣偏好,浙江新聞客戶端設置了“話圖俠”欄目,提供可視化、社交化、互動性更強的新聞產品。

  互動與參與:從單向到多維

  今年全國兩會,北京電視台新聞頻道兩會品牌節目《小曹跑兩會》加入新媒體互動元素,主持人將網友提問帶到兩會現場,由代表、委員給予解答。從網友上傳到問題回復,不會超過一小時。

  微博、微信等新興媒體之所以成功“搶走”了眾多主流媒體的受眾,關鍵在於依靠技術優勢實現了互動、參與,從而使單向的內容傳送變成雙向的交互傳播。深圳報業集團黨組書記、社長陳寅認為,“融媒體產品最重要的方面就是交互性和用戶體驗,任何融媒體產品,都在移動中實現有效的情景傳播、精准傳播和立體傳播。”

  當前,隨意點開一家傳統媒體屬下的新聞網站或客戶端,“@××書記”“有話問省長”等欄目屢見不鮮,長盛不衰,而且說了不白說,問了不白問。互動參與正日益向縱深發展,參與的方式已遠遠超出了“說”和“問”的局限。

  2014年9月15日,東方衛視攜手阿裡數娛推出的《中國夢之聲(第二季)》“娛樂寶”產品上線。用戶通過購買該產品,就能成為《中國夢之聲》的投資人,除了享受預期7%的綜合年化收益外,還有機會到現場為選手投票頒獎。該產品上線僅12天即告售罄,共吸引了24.7萬用戶參與購買,總投資額度1億元。《中國夢之聲》也成為中國電視史上第一檔全民投資、全民參與的電視節目,探索並運作出互聯網時代下媒體與用戶全新的互動模式。

  創新與改革:從表面到體制

  南方報業集團於2014年9月設立創新孵化中心,當年11月,已發布南都APP、南都數字報閱讀牆、蜂窩微媒體聯盟、品牌盛宴APP等4個新產品。正如廣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南方報業集團黨委書記莫高義所分享的,媒體融合發展的本質是改革創新,改革創新的目的是解放新聞生產力。

  浙報集團微信、微博一共有數百個公眾號﹔湖北日報傳媒集團已建成荊楚網、大楚網、湖北手機報系列等7大新媒體方陣﹔廣州日報報業集團上市公司粵傳媒進軍廣告業務、數字營銷領域、游戲等在線互動娛樂領域,甚至擴展電商領域……

  在人民日報社社長楊振武看來,這一切還只是剛剛起步,“必須在‘深度融合’上下苦功夫,努力強融合發展之‘筋’。”這裡所謂的“筋”,即體制機制。“對傳統媒體而言,融合發展不是簡單的物理捆綁,而是有機的化學變化,甚至是一場革命性的‘轉基因工程’,而其中最大的難點就在於傳統體制機制的打破、重組。”的確,媒體融合是世界性難題。在我國,傳統主流媒體都是各級各地黨委、政府部門主辦,國家投資的國有事業單位,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更加堅固、復雜。

  桂林日報社於2002年創建桂林生活網,第一年盈利僅1000元。后來,報社對網站進行改制,採用股份制經營,由桂林日報社員工和桂林生活網員工購買49%股份,共同組建桂林三新網絡傳媒有限責任公司,公司成立第一年就取得10萬元利潤。“報網融合是全方面融合,樹立全員報網融合意識,需要建立常態化融合機制和組織機構,從體制機制上予以保証。”桂林日報社社長毛登峰感觸深刻。

  深度融合,應當是對內打通體系內各類媒體形態,對外無縫對接各類平台資源,從而實現全媒體傳播渠道的融通共享、集中管理,實現對用戶需求的科學分析、有效洞察,進而真正實現高效的分眾化傳播、精准化傳播。

  《 人民日報 》( 2015年08月21日 09 版)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