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傳媒》>>2015年12月上

有定力有能力更要有責任——

談新聞工作者的社會責任意識

殷陸君
2016年01月11日10:01 |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小字號

新聞職業很不容易,每天的新聞和初升的太陽一樣都是新的﹔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勞動,每天的守候和保持良好習慣一樣都需要定力。在以互聯網、大數據等為基礎的技術革命的背景下,媒體作為應用技術的前沿陣地,面對自媒體新媒體的挑戰,有定力更需要有能力,做到以變應變,從容應變。

市場經濟加上媒體融合,給媒體的發展、輿論生態帶來巨大的沖擊,甚至強烈的沖突。時代格局大變,媒體形式大變,新聞工作者的心理狀態也在發生變化。有的在新技術的沖擊下,眼睛發直,懵了﹔有的在市場壓力下,心裡發慌,暈了。生存的困難、發展的艱難使有的媒體動搖了,在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平衡上出現偏差,導致公信力下降。融合的痛苦、前途的迷茫使人焦慮,有的媒體人在理想和現實的落差中出現定位搖擺、角色錯位,輕慢了責任,忽視了道德,影響了新聞工作者的崇高形象和價值追求。

在新的形勢面前,隻有把新聞工作做得更好,才能贏得人們真正的信任。對於責任感強的人來說,壓力是動力的源泉,復雜是定力的測試,難度是能量的檢驗。對於不忘初心篤定前行的人來說,融合是挑戰,更是提升全媒體記者能力的機遇,眾聲喧嘩是困難更是多元中立主導樹公信的機遇。問題是時代的聲音,不怕雜音多噪音多,就怕沒有聲音。媒體的擔當就是廣泛傾聽,凝聚共識,引導人們積極向前。記者的責任就是保持定力,提升能力,引領時代﹔永葆激情,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正能量。

媒體融合改變了媒體呈現的形式,但不能改變對內容的深度挖掘﹔互聯網和自媒體加快了傳播速度,但不能改變對質量的追求﹔社會參與改變了媒體主導的形式,但不能改變主流媒體的主導責任。這個責任就體現在眾聲喧嘩中媒體的一錘定音作用,體現在多維視角中媒體的全面展示作用,體現在個性多元中媒體的科學引導作用。記者是從事傳播的專業人士,記者的責任體現在在人人都是自媒體的媒介環境下獨有的社會引導責任,在人人都有攝像頭、個個都有麥克風的時代背景下記者的專業理性和客觀評判,在媒介生態利益調整中記者仍擔當著瞭望未來、堅持正義、推動進步的責任。這種強烈的職業責任感,現在不僅仍然需要,而且尤為重要。

隻有牢記責任,才會勇於擔當。牢記專業職責,才不會在社會公共輿論治理體系建設中缺位、在眾聲喧嘩中錯位、在媒體巨變中越位。媒體人應當好專業者,做好專業人,辦好媒體的專業事,牢記職業使命,才不會辜負時代召喚和社會責任。

隻有牢記責任,才會飽含理性。滿懷科學理論,才不會丟掉光榮夢想,才不會在市場經濟壓力下眼發暈,才不會被片面裹挾、被極端綁架、被眼前利益束縛。當好建設者,不作旁觀者﹔既感性又理性,做到辯証全面。

隻有牢記責任,才會充滿情懷,才不會在媒體融合發展困難前腳發軟,才不會被困難嚇倒、被痛苦壓倒、被轉型挑戰撞翻在地。當好創新者,不做逃跑者,不忘初心,堅信未來。

責任在肩上,使命在腦中,情懷在心中,才會邁開大步,走好每一步。在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謀劃“十三五”新篇章的大局中,輿論引導任務更重,新聞工作者責任更重。我們要牢記黨的重任,牢記職責,牢記使命,堅定事業的信心,當好社會的瞭望者、進步的推動者,成為價值的傳遞者、文明的引導者﹔當好改革發展的建設者、先進文化的傳播者,成為主流輿論的引領者、媒體融合的開拓者。

(作者系中國記協國內部主任)

【本文系《傳媒》供稿】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