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2016年第1期

新媒體語境下省級衛視新聞節目現狀及前景解讀

——以東南衛視為例

張楠楠
2016年01月18日14:53 | 來源:視聽
小字號

摘要:新媒體分流了省級衛視的部分受眾,也對其傳播內容、形式等產生了較大影響。本文以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東南衛視為觀察對象,分析其在新媒體格局下,新聞節目的現狀以及當前與新媒體融合的方式,並給未來的發展提出相關策略:窄化新聞受眾,多形式呈現新聞內容﹔高效利用新媒體資源﹔打造品牌,提升新聞欄目影響力。

關鍵詞:新媒體﹔東南衛視﹔新聞﹔品牌戰略

在技術的推動下,以網絡為代表的新媒體技術給既有的傳播工具帶來極大沖擊,傳播內容、渠道、方式等都發生改變。對於電視受眾來說,新媒體帶來的沖擊首先表現為信息接收習慣的改變。在省級衛視佔據重要地位的新聞節目受到的沖擊更是明顯,擁抱新媒體,與新媒體融合,是其延續生命力的不二選擇。央視索福瑞2014年電視收視市場報告顯示,盡管電視人均收視時長和觀眾平均到達率都有所下降,但電視劇、新聞以及綜藝總收視量佔到了所有節目收視量的56.5%,這也意味著省級衛視的新聞節目存在巨大的市場空間。

一、新媒體語境下省級衛視新聞節目面臨的挑戰

(一)新媒體分流了受眾

傳統媒介格局中,電視是受眾獲取新聞信息的主要渠道,但在新媒體的沖擊下,手機、網絡等新媒體分流了大部分年輕受眾。2015上半年CSM媒介研究所的收視調查數據顯示,從2010年開始,人均電視收視時長呈現逐年下降趨勢,到2014年該數據降至162分鐘,通過電視機收看電視節目也不再是唯一方式,電腦、手機等收視終端成為受眾的重要選擇。2014年收視數據表明,通過電腦收看電視節目的觀眾比例達到46.61%,使用手機收看過電視節目的觀眾比例為21.61%。從收視內容分析,這些受眾通過新媒體收看電視具有較強的針對性,一般是通過直播或者點播的方式選擇特定的新聞節目或者綜藝節目收看。

(二)新媒體沖擊電視新聞傳播內容、形式

這種沖擊首先表現在時效性上,新聞尤其是重大新聞的競爭首先表現在時效性上,盡管重大新聞事件發生后,省級衛視能夠做到直播,與事件發生同步,但對傳播技術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而新媒體的新聞信息的制作和發送則更迅捷,縱觀近年來新聞事件的傳播軌跡,基本上遵循新媒體(客戶端)第一時間發布文字報道,電視媒體再跟進的方式。另外,新媒體語境下,人人都是傳播者,利用微博、微信等方式,海量傳播新聞信息﹔在時間延續上,可以做到24小時無死角,這一點是電視媒體望塵莫及的。在內容方面,省級衛視新聞欄目因受到播出時長的限制,在既有時間內傳遞的信息是有限的,而新媒體依附其強大的多媒體功能,將新聞事件的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進行全方位融合,並且以超文本的方式鏈接更多的內容,使得信息的呈現更加立體。

(三)新媒體提升受眾對新聞信息的消化處理能力

從收視心理方面分析,受眾接收新聞信息的目的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單純獲取信息,以期通過電視媒體建立跟外界的互聯互通,這部分受眾側重於想知道“發生了什麼”﹔另一方面在獲取信息的基礎上,加深對某一特定內容的了解,他們不僅僅想知道發生了什麼,更想知道為什麼會這樣,會有什麼影響,對信息的分析利用率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從省級衛視的新聞在欄目設置和功能定位不難看出,時政類新聞側重於宣教,如果要有深度分析,那就是對欄目時長及新聞的呈現形式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即使做到深度分析,但如果傳播方式不夠新穎,也容易讓受眾產生收視疲勞。而新媒體諸如門戶網站,因其靈活的組合方式和傳播方式,不僅可以對新聞事件由表及裡都做較具體的闡述,而且在呈現形式上更為豐富,如快訊傳遞最新消息,圖文或者專家解讀補充進一步信息等,更契合受眾的心理需求,效果自然也會比較好。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