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媒體“走轉改”·新春走基層
酷寒中堅守的冰城交警——哈爾濱交警戰風斗雪保暢通紀實

執勤2小時后交警馬嘉的警帽和脖套上已滿是冰霜。康勇 攝
人民網哈爾濱1月25日電 哈爾濱,北國冰城。“三九”嚴寒后,酷寒襲來,冷極徹骨。連日來,微信朋友圈被一個個“冷”字狂刷,許是同感,微友頻頻轉發這樣一句話:“此惡劣天氣若出來見面的一定是生死之交”。這看似調侃的話,若與一個群體關聯后,便絕非虛言。他們,就是腳踏冰封大地,頭迎刺骨寒風,保平安促暢通,在酷寒中堅守的——哈爾濱交警。
戰嚴寒 保暢通 外勤交警在路上
進入冬季,幾場雪過后,滴水成冰。行車緩慢,汽車尾氣的大量排放使哈爾濱道路結冰,路面如鏡子一般。車難行,難行車。平均時速每小時20公裡。交通壓力劇增。這種情況下,道路上任何狀況的出現都可能造成大面積交通堵塞。此時,路面上的警力疏導尤為突出和重要。
考驗,擺在哈爾濱交警面前。他們要同時面對的不僅是漫長的寒冬和酷寒天氣,還有在極端惡劣天氣下的嚴重超負荷工作。“又到了必須咬牙堅持的時候了!”哈爾濱市交警支隊道裡一中隊副中隊長王敬華說。
王敬華負責的道裡大隊一中隊所轄區域非常重要,為哈爾濱市道裡中心區的樞紐,是哈爾濱市政治、經濟、旅游中心,是哈爾濱市黨政機關駐地,又是全省購物中心及小商品批發集中地。人員流動多,車流量大,交通疏導工作任務非常繁重。
道裡一中隊有民警20名,輔警17名,這區區37名警力要面對的是這個大型綜合商圈的北起友誼路,南至田地街合圍處的中央大街,尚志大街,兆麟街等哈爾濱至關重要的道路。每到周末,這裡的道路車滿為患,大街小巷人群熙攘,春節前夕購物車輛更是急劇增加,車輛高峰時間從早9點延至晚9點,長達12個小時。中隊民警從早7點上崗,晚9點下崗,下崗后,他們往往隻有一個小時的休息和吃飯時間,晚上10點又投入到夜查糾違勤務工作。經常會連續工作16小時甚至更長。
見到王敬華時,感覺他很憔悴,一副病容。詢問才知,支氣管肺炎高燒打吊針7天了,此時還在低燒。這麼冷的天怎麼不休息治療呢?他說:“感冒發燒對於我們都不算病了,我們中隊的民警很多都帶病堅持。”剛剛解決一起刮蹭事故的輔警楊浩臣走過來,他23歲。一起極小事故,廢了他不少口舌,臉都凍紫了。“太冷了吧?能堅持住嗎?”“沒事,都這樣,堅持,必須地”。他還說,兩副棉鞋墊都凍一塊了,腳已經沒了知覺。說這話時,他凍僵了的臉上還在笑。
臨街的供排水公司辦公室主任李惠臣說,天天看著他們在路上疏導,見到他們老百姓心裡就踏實。可是看到他們忙起來經常連飯都顧不上吃,而且天冷得厲害,真是讓人心疼!
忙起來顧不上吃飯,凍得難於忍受也不去休息,他們知道,在車流量密集的時候,若一個環節出現一點紕漏,稍加遲疑,動作和反應稍加緩慢,交通就會局部擁堵,逐漸就會由小到大,不多時就會造成大面積堵塞,從局部會影響到全部,后果很嚴重。
所以,他們無論如何,放在首位的永遠是“責任”,為了這份責任而義無反顧地堅守!
這只是哈爾濱外勤交警工作的一個側面及縮影。對於交警而言,沒有作息時間,沒有加班加點,一切服從於路面情況,一切服從於百姓需要。
頂嚴寒 查設備 設施交警在路上
寒冬裡,面臨考驗的不僅是交警,還有交通設備。超過零下30度,全市800多處交通信號隨時可能凍得“死機”而無法正常運轉。市區內,尤其是主干道,若有一處信號燈失靈,將會造成大面積交通擁堵,若在早晚高峰時失靈,后果更是不堪設想。全市總計100余公裡長的交通隔離護欄隨時可能因車輛事故、側滑等被撞於道路中間,造成交通堵塞。
此時,於嚴寒中奔波在路上的還有他們,負責全市交通設施安裝、檢修、維護等工作的設施交警。哈爾濱市交警支隊設施科的10名交警。他們每天最關注的是天氣預報,隨時預計著氣候變化對交通設施將會產生的影響,提前做好周到細致的預案。
自從1月9日進入“三九”后,天氣愈加寒冷,設施科民警夜以繼日開始巡查。哈爾濱市中心省政府崗、大廈崗、新陽哈藥崗、道裡區委崗四處形象崗的崗台加熱系統絕對不能凍斷電,需要每日巡查,迅速檢修。
在嚴寒季節裡,交通信號燈在凌晨3-4時最容易發生故障,從2016年元旦開始,設施科民警分三組,每天從10時開始巡查至凌晨5時,夜晚的溫度有時達零下36度,他們頂風冒雪一處處巡查,不敢有絲毫懈怠。后半夜巡查時,他們不僅要面對寒冷,還要面對困倦。他們用多次吸煙、自帶濃咖啡提神等辦法來驅趕困意。
巡查結束回隊后,往往是打個盹后精神又高度緊張起來,手裡的對講機須臾不敢離身,此時正是早高峰時間,若接到信號燈有故障的指令后便會迅速趕赴現場。
1月19號當晚,設施科民警在巡查時發現了哈爾濱市區8處信號燈“死機”,20號晚上又“凍死”3處。次日,他們幾乎跑遍哈爾濱市大小燈具城,淘到了29隻已經退出市場的白熾燈。100度的白熾燈泡在機櫃裡烘烤,是此時應急的最佳辦法。
哈爾濱市100余公裡的交通隔離設施,其中交通護欄80余公裡,水泥硬隔離20多公裡,每天都有狀況發生,每天24小時都要巡查,隨時把因積雪、積冰后引發側滑撞倒及位置移動的護欄調直、歸位。若被事故車撞毀嚴重時,要指揮調派吊車等遷移現場,以避免造成交通擁堵,發生次生事故。
每天20個小時的反復巡查,800多處信號燈,他們每組每天行程200多公裡,僅處理交通隔離護欄輕微故障就達60余處,經常在寒風裡一站就是幾個小時。設施科科長劉志剛說:“總有人問我,你們是怎麼克服苦難的?說實話我不知道什麼是困難,每天都有千變萬化的困難,我們的工作就是面對和解決困難,都是困難,所以反倒不覺得困難了,所謂的困難就是正常工作。”紅綠燈下我們看不到他們的身影,他們隱遁於幕后,他們的工作平凡而重要,他們為城市在默默地奉獻。
冒嚴寒 出現場 事故交警在路上
哈爾濱市現有機動車保有量135萬台,每天還以300余台新車落戶的速度在遞增。每天市區內發生的輕微交通事故平均達300余起,在冬季裡有時要達到平時的3倍以上,而且幾乎都是因雪大路滑導致的輕微事故。
有著500多萬市區人口的哈爾濱市,事故處理民警僅有60余名。他們總結事故處理交警工作的特征為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技術含量高、危險系數大。
哈西交警大隊所轄區域為城鄉結合部,若與中心區大隊相比,工作量僅為其半數。即便如此,在冬季,這裡的事故民警每天每人要處理事故達30余起,工作起來連軸轉是常有的事。事故科7名交警,在事故多時經常是人去樓空,有的已經下班了,但當報警電話響起時,又情不自禁去接,繼而又奔赴事故處理現場,一個現場下來有時要幾個小時時間,所以忘了吃飯,忘了時間,對他們來說已屬常態。
1月7日,在哈爾濱市文昌橋上發生一起客車側翻事故,車上7名學生被送到醫院進行檢查。事故發生后,引起各級領導、主管部門、媒體,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哈西交警大隊副大隊長秦曉峰在事故發生后15分鐘內趕到現場,側翻的車輛正在漏油,為避免發生次生事故,秦曉峰指揮吊車迅速清理現場,同時,詢問當事人事故原因。
當事人一口認定,車輛側翻系被另一台車輛強行超車所致。但秦曉峰憑借多年事故處理經驗及高度警覺,發現現場來了三名人員假裝清理實則在偷偷卸零件,秦曉峰不動聲色,在發現他們卸下了某件東西后,一把搶在手裡。
秦曉峰說:“當時我的手已經凍得麻木了,不能彎曲,也不知道怎麼搶過來的,搶過來后手都拿不住,被大隊民警迅速接在手中,后來大家激動地發現是事故黑匣子——行車記錄儀。隨后,秦曉峰開車帶這三人回隊裡審問,在車上,怕有閃失,他把“黑匣子”始終揣在懷裡。
當天下午,事故原因准確認定並向社會公布,經過詳細調查,此事故發生原因為駕駛人張某在行駛中連續超車,遇前方情況採取措施不當所致。如果事故處理中,沒有秦曉峰這樣有著極強工作技能,超強工作責任心的人去處理,事故認証的准確性可能會大打折扣。
事后,因在現場嚴寒下站立了4個多小時,秦曉峰滑膜炎復發,引起大量積液,醫生告誡必須臥床休息治療,可至今他仍舊帶著病痛每天瘸著腿工作。問他為什麼不休息,他說:“休啥?大家都堅持呢!”
哈爾濱交警支隊60余名事故處理民警,年齡最高的已經59歲。為了城市的暢通,他們始終在堅守。
壓事故 保暢通 全體交警在路上
冬季裡,各種交通違法的發生極易引發交通事故,哈爾濱交警白天依托各崗口和流動巡邏的方式對駕駛人不系安全帶、機動車下道逆行、違法變道、故意遮擋號牌等交通違法開展整治,在服務區設卡對三超一疲勞等易引發交通事故的違法進行從嚴查處。而夜間,路況在視線差的情況下更為復雜,個別駕駛人違法僥幸心理更為突出,極易發生交通事故。
“越是極端惡劣天氣越要強化管控,所有機關內勤民警都要上路糾違,把交通事故苗頭緊緊遏制!”冬季裡,幾乎每天都要到公路查尋的哈爾濱市交警支隊支隊長崔勁鬆擲地有聲,全體民警整裝上崗。支隊班子所有領導身先士卒,每天帶頭在路面巡查,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就地解決。
由於酷寒天氣,民警在填寫罰單時經常是筆被凍住了,手被凍僵了,道路太滑隨時在車流中都有摔倒的危險。即便如此,他們也絕不放過一例交通違法。
在這個嚴寒的冬季裡,僅僅一個月,哈爾濱交警就查處飲酒駕車499件,醉駕23件,毒駕6件,拘留271人,暫扣大貨車673台,不系安全帶39760件,處罰大貨車15141台,超載362件,涉牌涉証832件,無証駕駛575件,超速10552件,超員63件、疲勞駕駛45件。(汪曉濤、李曉慧)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