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張黎:願做佛跳牆不願做豆漿 相比收視率更看重重播率

楊雯
2016年01月27日15:12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張黎:願做佛跳牆不願做豆漿

  導演張黎。 北京衛視 供圖

  近日,48集歷史大戲《少帥》正在北京衛視熱播,同時在優酷、土豆網絡首播。該劇由文章、李雪健、宋佳等眾多實力演員聯袂主演,同時也是導演張黎繼《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中國往事》《人間正道是滄桑》《聖天門口》《四十九日·祭》之后,在歷史題材領域誕生的又一部重磅作品。

  在業內,拍攝歷史題材是出了名的“費力不討好”。對此張黎表示,“歷史題材確實不好拍,但我個人覺得,隻要這個題材有市場、還有人看,我就會一直做下去。這和情懷有關,和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感有關。”

  不喜歡“歷史題材專業戶”標簽

  雖然一直以來,作品都是以歷史題材居多,但張黎本人似乎對“歷史題材專業戶”的標簽並不喜歡,“很多投資方可能覺得我挺會拍歷史片的,就老找我。其實我也願意拍一點現代題材的戲。”不過,他承認拍歷史題材對自己影響很大,“不能說成為專家吧,至少成為了一個知曉者。拍歷史戲對我個人的知識儲備,包括對我的價值觀,看待外部世界的方法都有很大影響。學英國史,學法國史,學美國史,是學習。但當你讀中國自己的歷史,是回顧。每個人骨子裡都會有這種問題,我是誰?我從哪兒來的?中華五千年,歷史會讓你不自覺地進入,希望能進入得再遠一點,這種吸引非常有意思。”

  張黎表示,他看待歷史的方式是“沒有絕對的反派,隻有特殊情境下催生的人類悲情”,這部《少帥》依然如此,張黎並沒有將《少帥》單純當做一部歷史戲來拍,而是著力展現了一個“另類生命的成長史”,將張學良如何從一個紈绔少年成長為一代名將的故事娓娓道來。劇中,張學良的成長蛻變,他的喜怒哀樂,他的道義擔當都被展現得淋漓盡致。“歷史是過去時,我們拍歷史劇其實不在於表現人物曾經做過什麼,經歷過什麼。從創作角度看,我們更希望描述他可能做什麼,或者他可能怎麼做。”

  1957年出生的張黎,在導演界顯然並不年輕。談到自己當前的創作心態,張黎表示,“拍完一部戲,可能年輕導演想的是‘我又拍了一部戲’,而我的心態是‘我又少拍一部戲’。因為創作的高峰期就在眼前了,如果我現在20歲,我肯定不會這麼覺得。人的規律就在這兒,你能創作的時間就那麼多了,你再保持、再訓練,也就那麼幾年了,所以現在每拍一部戲,我的珍惜度都是不一樣的。”

  相比收視率更看重重播率

  《少帥》開播以來,收視表現頗佳,開播第三日,北京衛視就躍居衛視晚間電視劇收視排行第二名位置,目前基本穩居衛視黃金檔劇播收視排行前四名位置。談及對這部戲的收視預期,張黎表示,相對於收視率,他更看重作品的重播率。“當時《人間正道是滄桑》播的時候收視率並不是特別高,但是后來重播率很高,有的台據說重播了20多次。重播一次就意味著又有一撥新的觀眾在看,或者有的觀眾在重復看,從傳播的角度看,這是很有意義的。”張黎坦言,這也是他至今不能割舍電視劇的原因所在。在他看來,傳授觀點、講述故事,電視劇是特別好的載體。

  不過對於收視率,張黎也並不是完全不在乎。去年,張黎執導的一部展現南京大屠殺的電視劇《四十九日·祭》在湖南衛視開播,因為太過沉重的話題,收視並不理想。張黎坦言,“當時《四十九日·祭》收視偏低,我心裡很難受。但是你要我自省,我又覺得沒什麼可自省的,這樣一個題材就得這麼拍,就是不能有一點娛樂性。”他表示,“像這樣的片子,至少在南京大屠殺紀念日的那一天,你應該回首去看一看。前幾天日本首相安倍還站出來說,日本不會再為慰安婦的事重復道歉了。那反過來我們應該做什麼?我們就應該告訴他,你必須得道歉。這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奇恥大辱,必須不能忘記,隻要有一個人看過,那這部戲就是有意義的,這件事就是我們創作者應該做的。”

  IP其實是一個陳舊的觀念

  張黎的電視劇常常被指“太文藝”,甚至有人稱其“不接地氣、不迎合大眾”。對此,張黎解釋道:“接地氣是什麼?當下能發生作用的叫接地氣。立竿見影、藥到病除,這叫接地氣。餓了,一吃巧克力不餓了,這是接地氣。但是這跟你真正坐在餐廳裡品味一道道美味佳肴是不一樣的。你拍戲是為了充飢還是為了享受?這兩者本身都沒錯。對觀眾而言,你早晨起來喝碗豆漿,沒經過舌頭直接進了胃裡,你是記不住的,但你一定記得某年某月某日吃佛跳牆的感覺。”現在的張黎,更願意實心實意地給觀眾奉上一碗佛跳牆,而不是充飢的豆漿。

  關於今年大熱的IP(知識產權)大劇,張黎也有著自己的看法。“IP其實是一個特別陳舊的觀念了,美國人在上世紀60年代、70年代就已經這麼干了。你要相信,陽光底下沒有什麼新鮮玩意,我們講述的所有都已經被別人講過無數遍了。所謂IP更像是靈光乍現,就是陳腐的故事換一個新講法,比如穿越,就是一種新的講法,故事還是那個故事。所有的故事最終還是要靠專業的編劇完成,靠專業的導演拍攝,而不是僅僅靠故事完成的。IP只是創作中的一環。”

  對於當下播出的影視作品,張黎也有關注,但更多的時候他會選擇關注美劇,“這幾年美劇對我的影響也很大,電視劇還是要敘事,不能在鏡頭上太招搖,可能是到了這個歲數,會更側重於敘事、講故事,刻畫人物。”對於接下來的工作計劃,張黎透露,今年下半年他會投拍一部網劇。導演張黎,其實是個很潮的人。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