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節目混搭脫口秀走紅 打開冰箱呈現真實的明星

何炅(左)與王嘉爾展示明星冰箱中的食材。
一直以來,美食類綜藝節目的表現都是不溫不火,雖不乏制作精良的《十二道鋒味》,但始終因為受眾群體局限,沒有引發太大關注。不過,近期在騰訊視頻播出的《拜托了冰箱》和在樂視播出的《你看起來很好吃》兩檔節目,則聚攏起了極高的網絡人氣。兩檔節目成了美食節目與脫口秀的混搭,冰箱裡的食材則成了撬動明星嘉賓心理防線、呈現明星真實生活的線索。
冰箱滿足觀眾窺私欲
《拜托了冰箱》由騰訊引進韓國JTBC的版權和模式打造,節目模式並不復雜,何炅與王嘉爾組成“何爾萌”主持團,邀請明星嘉賓把自家冰箱搬到錄制現場,讓6位廚師(韓版是8位)從冰箱中選擇食材,用15分鐘做出一道料理。《你看起來很好吃》則由“好吃家族”隊長陶晶瑩帶領型男廚師們,飛往全球各地,來到明星家中,打開冰箱聊八卦、做菜品菜。
兩檔節目,為何不約而同選擇冰箱作為切入點?何炅坦言,冰箱是一個相對隱私的地方,“明星的冰箱中,當然有他們不想示人的部分,比如過期食品、酒,甚至是私人物件。但在冰箱打開前的那一刻,觀眾絕對想不到會有什麼,這是最刺激的。”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傳媒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冷凇看來,真人秀節目最核心的目的是滿足觀眾的窺私欲,這也符合現在真人秀的創新發展趨勢。他也表示,冰箱是一種“裝飾創新”,就像《中國好聲音》的椅子,《開門大吉》的門,它能讓一檔棚內節目產生模式感,帶來記憶點﹔另一方面,冰箱的設計相當於真人秀中的“限定條件+游戲任務”,廚師隻能選擇明星冰箱裡的食材,幫助廚師發揮“美食達人”的專業能力和創造力,這也是節目“來源生活、高於生活”的可貴之處。
食材呈現明星真實生活
《拜托了冰箱》總制片人邱越透露,節目第一次錄制時,韓方的導演、監制、燈光等來到中國進行過一次技術性指導,隨后就徹底撒手,“唯一反復叮囑中國制作方的隻有一點——冰箱可以復制,但食材絕不能篡改。”
《拜托了冰箱》第一期,鄭愷家豪華雙開門冰箱裡的“過期展覽”就讓所有人大跌眼鏡。其實節目組剛與鄭愷接洽時,鄭愷提出過是否要把冰箱塞滿,節目組反復與其協商,強調節目並不是以挖掘隱私為目的,而是最想表現明星近期生活狀態,這才打消了他的顧慮。此外,陳曉的冰箱裡裝滿了烏雞、山藥等食材,展示出他是個養生達人。昆凌的冰箱中還有母乳,也表現出她是一位顧家的好媽媽。
《拜托了冰箱》中與何炅搭檔主持的王嘉爾普通話說得並不好,但他的出現反而將明星襯托得更真實。在第八期節目中,在飲食上比較講究的王嘉爾看到明星大張偉冰箱中吃剩的漢堡、烤串等“垃圾食品”,對其進行規勸,反而激起大張偉“不吃垃圾食品生活就沒樂趣”的反駁,令較真的王嘉爾很生氣。這段節目也引發網友熱議,很多人表示很喜歡大張偉的真實。邱越坦言:“這段小插曲是我們之前沒想到的,大張偉的飲食習慣雖然不好,但讓很多觀眾有了代入感。”
烹飪提升觀眾生活質感
在《拜托了冰箱》和《你看起來很好吃》中,廚師都是節目的一大亮點。隨著《你看起來很好吃》的播出,6位廚師的魅力也開始初步顯現:安賢珉是韓國憨厚大叔、黃研像翻版陳漢典、田樹“引經據典”引90后吐槽、劉愷樂以表情豐富和“毒舌”著稱、姚偉濤是顏值擔當,唯一的女廚師胡莎莎在一眾男廚師中展現出女性柔情的一面。
觀眾們看到《拜托了冰箱》裡6位廚師安之若素的樣子,卻未必知道他們是從千人競爭中脫穎而出的。所有的廚師候選人,都要經過一輪口頭面試和數輪實戰演練。第一輪口試,看的是“個性是否鮮明,誠意是否充足”。到了實戰演練環節,節目組讓應試者隨機打開冰箱,在10分鐘之內完成一道料理,比節目現場的15分鐘更為嚴苛。邱越說:“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明明時間那麼緊迫,廚師們依然表現得如此從容。”
在《你看起來很好吃》制片人李黎眼中,中國人對廚師的評價是有片面性的,“出現在我們節目中的廚師顏值高、學歷高、鏡頭感好,我希望大家看了我們的節目,能扭轉對廚師的刻板印象。”
喜歡《拜托了冰箱》《你看起來很好吃》等節目的觀眾基本都是年輕人,他們的群體性特征是更關注“生活質感”的提升。不少觀眾通過彈幕和評論等方式表示,有時間一定要體驗一把下廚房的樂趣。在李黎看來,把觀眾的視野拉回廚房和生活,傳遞某種快樂或溫暖情愫,也是節目的另一重價值。(記者 徐顥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