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15中國電影為何一枝獨秀

劉巍
2016年02月05日08:00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2015,中國電影為何一枝獨秀

廣播、電視與紙媒同樣具有人類獲取信息的不可取代性,主動擁抱競爭與採取新的技術、向全球開放與徹底的市場化改革也許正是可以學習的經驗。2003年以來,中國電影市場化改革的失敗與成功經驗,或許就是其他大眾傳媒明日絕地制勝的武功秘笈

如果問2015年中國哪個傳統媒體行業最紅火,答案肯定是電影業。

今天,面對互聯網新媒體的強烈沖擊,以及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智能手機,傳統媒體尤其是一些都市報廣告量出現了斷崖式下滑。在去年一年的採訪中,即使央視、鳳凰衛視的從業者,也對筆者表達了對電視媒體未來的擔心。雖然作為傳統媒體的領頭羊,電視廣告還沒有大幅下滑,但他們面對媒體大變局的未來態勢,態度與語氣開始庄重與嚴肅。同為新媒體時代的傳統媒體,電影人意氣風發,而其他傳統媒體人卻為10年后的飯碗擔心。

在這種背景下,中國電影人卻呈現迥然不同的行業心態——自信、樂觀、豪邁。在有識之士看來,中國電影似東方雄獅僅僅是剛剛蘇醒。香港安樂影片有限公司老板江志強放出豪言,未來5到8年,內地電影市場會達到3000億元的產值。這一數字巨大到讓人覺得匪夷所思。而在2015年,大連萬達集團不僅收購澳大利亞第二大院線,還在2016年初以不多於35億美元巨額資金收購了美國的傳奇影業。對於中國電影工業技術與講故事能力的欠缺,王健林看來是要引進美國優質資源,在中國乃至全世界電影產業中大干一場。

為什麼電影業能在中國內容產業中一枝獨秀呢?

如果中國電影有走向黃金發展期的秘訣,為什麼不能夠復制到其他媒體行業?

如果中國電影的“成功”經驗不能復制,那麼電影相對於其他傳媒又有何特殊性?

筆者認為,中國電影多年以來令人驚嘆的發展,在於電影市場化改革的全球開放性與市場化。與其他傳媒行業不同的是,電影業在2003年改革前已跌入谷底,2000年左右全行業年度票房不足10億元。中國的老式電影院紛紛轉行,有的電影院甚至變成了俱樂部、游泳場。從2003年起,中國電影業絕地求生,在危機中找到機遇:引進美國大片,在全產業鏈上進行開放與改革。引入民營資本進入電影業,通過與中國香港和台灣簽署電影合拍協議,漸次放開大陸電影市場。之后,即使在電視、VCD、DVD、網絡視頻、互聯網的夾擊下,仍能鳳凰涅槃。

北京第一家五星級影院——華星影院,像蘋果手機一樣改變了電影院的概念。其樣板式的典雅環境為新一代年輕人提供了交際場所。隨著新式影院建設與年青一代對電影票價與觀影方式的適應,一部標志性的3D電影《阿凡達》最終以新的科技奇景走進人們的日常娛樂生活。

從電影歷史來看,電影是人類藝術的綜合,電影技術在時間的競爭中不斷發展——電影曾採用聲音,抵抗大眾報紙與廣播的競爭﹔電影曾採用彩色寬銀幕面對電視的挑戰﹔面對互聯網視頻,電影又採用3D與巨幕技術應對。面對未來,電影還有4D、5D的技術儲備。

電影,從來沒有在新技術挑戰中失落,而是不斷利用技術獲得重生。

電影確實有自己不同的特點,人類也許隻有群集在影院的黑暗中才可逃離日常刻板的生活,主動或被迫放下手機與其他移動終端。

然而,廣播、電視與紙媒同樣具有人類獲取信息的不可取代性,主動擁抱競爭與採取新的技術、向全球開放與徹底的市場化改革也許正是可以學習的經驗。2003年以來,中國電影市場化改革的失敗與成功經驗,或許就是其他大眾傳媒明日絕地制勝的武功秘笈。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