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報刊一直處於挑戰之中 回歸"本土化"布局"空窗期"

徐聰
2016年03月02日07:37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回歸“本土化” 布局“空窗期”

傳統媒體未來發展之路在哪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傳媒行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在具體工作實踐中,地方黨報如何落實《意見》精神,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加快融合發展、加速報業集團建設?如何利用新型傳播技術,搶在各種垂直門戶、新興媒體尚未布局前的“空窗期”搶佔信息制高點?如何依托自身優勢,實現規劃、建設、管理、經營各個環節的有機銜接?這些都是地市報面臨的現實問題。

媒體競爭與融合一直都是“正在進行時”,傳統媒體、新興媒體的陣營也一直在變化之中,而今面對微博、微信、APP等新型傳播形態,連一些傳統的門戶網站也難稱“新媒體”。從這個角度來說,報刊是一直處於挑戰之中的,無論是報道形式、採訪手段還是傳播方式,創新是其基本屬性。對此,業內人士指出,越是眾聲嘈雜,越需要明辨是非、一錘定音﹔越是雲遮霧繞,越需要撥開迷霧、指引航程——這就是報紙的價值所在。

找到上升空間

定力與自信,是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的重要問題。有定力,才能堅守立場、堅持原則,不被表象所惑,不為干擾所動,不為風險所懼﹔有自信,才能態度堅決、意志堅定,始終沿著正確道路前進。黨報新聞宣傳更要增強定力與自信,不斷夯實根基。

增強自信,關鍵在於准確把握自身優勢、清醒認識自身不足、科學判斷未來發展。准確把握自身優勢,就是要看到傳媒業還是一個以內容生產為核心的行業,新媒體只是閱讀的渠道,離開了傳統媒體,新興媒體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內容不死、思想不死,傳統媒體就不會消亡﹔清醒認識自身不足,就是要正視數字化閱讀給傳統報刊業帶來的變革性沖擊,要主動適應這種變化,直面挑戰、積極應對,保持自身發展活力﹔科學判斷未來發展,就是要主動推動融合發展,既不在新技術面前猶豫不決,失去機遇,又不為趕時髦盲目燒錢,在體制機制、組織架構、流程再造方面有所突破和創新。

經濟發展水平決定了報業發展水平,中國迅速推進的新型城鎮化進程也拓展了傳統媒體的發展空間。在我國,報業還處於競爭與整合的成長期,處於由分散到集中、集聚的過渡期。在競爭與整合中發生產業階段性下滑,進而產生優勝劣汰,將是未來發展的趨勢。

從經濟學角度看,相對於傳統媒體,其實新興媒體在市場上的消亡率要高得多。相對於新興媒體爆發式的增長、潮起潮落般的發展趨勢,傳統媒體表現得相對平穩,而城市人口增多、城鎮規模擴大、經濟高速發展也為黨報提供了相當大的成長空間。

應當看到,紙媒在當今中國仍有較大的上升空間。網上輿論眾聲喧嘩之中,傳統媒體特別是黨報的公信力和渠道優勢正在逐步發揮。

此前,南陽日報社對南陽部分高校大學生就新媒體選擇偏好進行問卷調查,調查者得出的結論是,在新媒體時代,盡管大學生對電視、報刊、廣播等傳統媒體接觸頻率不高,但對於傳統媒體發布信息的權威性和可信性還是高度認可的,傳統媒體的輿論引導作用不可忽視。

回歸地域特色

根據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將會是一個較長的過程。要實現媒體融合,除了積極應對,還必須轉變觀念,除了辦報理念的轉變,還要深化改革,要借鑒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完善人力資源、業務考評、渠道拓展等機制,尤其是行政改革要與之緊密配合,激發報刊社的市場主體活力,加快融合步伐,多業並舉,多元發展,為整個媒體形態的轉型升級提供更好的條件。

筆者認為,“稀缺性”是保障工具使用者在未來不至於迷失方向的指針。當信息過載時,注意力是稀缺資源,當工業化流水式生產普及時,手工原創性作品是稀缺資源。無論技術大潮如何變化,依賴於人們創意、靈感的行業不會受到太大影響,新技術隻會讓適應它的媒體更加如虎添翼。技術和內容是融合發展的兩翼,兩者需要有機結合、融合發展。

融合發展要克服短板。傳統媒體的短板在於傳播手段的時滯性,黨報傳播渠道要經過編輯、組版、印刷、發行等眾多環節。要大力開發和引進適應新媒體傳輸的技術、符合新媒體表達的產品模式和滿足新媒體傳播的市場營銷手段,用各種新技術為傳統媒體插上起飛的翅膀。如用二維碼深耕資訊,用微信強化互動,同時加強讀者與媒體線上線下的互動。在拓展閱讀模式方面,要充分使用各種關聯的信息,為受眾提供最關心的話題、最獨到的內容、最具說服力的評論。在開發滿足新媒體傳播的市場營銷手段方面,傳統媒體必須更加強化針對性、大容量,分類科學、容易獲取。

堅持立足本地,貼近基層。網絡媒體在傳播全球和全國性的新聞中,有著其他媒體無法比擬的獨特優勢,但是,網絡媒體特別是門戶網站無法與城市報比拼本地新聞,一是因為甲地的讀者對乙地的地方新聞不大感興趣﹔二是地方新聞太多,某地的新聞在網上時常被其他海量的地方新聞所淹沒,除了大的事件外,很難引起人們關注,網絡傳播的效果大打折扣﹔三是網絡媒體暫時無法採集本地新聞。因此,越是本土的新聞越是獨特的,越是別人難以復制的。面對網絡的沖擊,地方黨報應有“更加地域化的內容關懷”,並“回歸地域性媒體的本色”。

做對讀者有用的新聞。本地化既是個空間概念,也是心理概念,還是生活概念,它不僅要求媒體多做與市民在地域上相關的本地新聞,還要做滿足讀者心理需要的本地新聞,做對讀者生活有用的新聞。黨報既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立場,又要從百姓的視角設置議題﹔既要有話語的主動權,又要有話語的吸引力。

保持主流媒體地位,需要黨報提升新技術傳播能力,拓展運用新技術傳播平台的寬度、深度、公信度和包容度﹔需要黨報了解網絡生態,主動策劃,利用新媒體平台打好“組合拳”﹔需要針對不同載體和不同受眾,採取不同的傳播策略、表現形式、敘事方法、語言風格,講好故事,講好網絡話語。唯有如此,才能提高傳播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才能提升宣傳的影響力和吸引力,才能鞏固主流媒體地位。

(作者系南陽日報社副總編輯)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