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西部學刊》>>2016年2月下

郭建蘭:執著的文化追夢人

紀方  翟光
2016年03月04日15:54 |
小字號

來源:西部學刊2016年2月下

有人說,他有儒商的風范,藝術家的思維﹔有人說他有領導干部的組織指揮才能,也有股市幕后操盤手的敏銳。而事實上,他是善於扑捉商機的文化企業家和財富精英,因為他很早就辭職下海,曾領銜執掌十余家機構與經濟實體﹔也可以稱他詩人和作家,因為他在各種媒體上發表過上百萬字的小說詩歌散文作品,還創作制作過幾十部、首大型舞台劇和小品、歌曲﹔還可以說他是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和慈善家,因為他不僅擔任中國公共關系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文化管理協會演藝工作委員會副會長,還擔任著致公黨陝西省委員會委員、陝西省中華職教社社務委員和陝西省社區文化建設促進會會長,組織各類大型社會文化活動數百場,也曾為抗震救災和扶貧助學慷慨解囊捐獻過上百萬元的善款。

盡管社會職務和頭上的光環很多,而陝西星光無限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郭建蘭對自己的定位和評價則很簡單:我不過是一個文化追夢人。

郭建蘭的文化夢,開始於小學時代。出身貧寒的農家孩子,自小格外珍惜讀書就學的機會,打小學一年級起,門門功課優秀,語文成績尤佳。三年級時,九歲的郭建蘭寫的題為《一件小事》的作文在縣上參賽獲獎,班主任老師高興地說:“這孩子將來是塊當作家的料!”從此,好好學習,將來要當作家便成為郭建蘭學生時代的信念與夢想。

為了這個夢想,郭建蘭在小學和中學,除了課堂聽講寫作業就是泡圖書室,大量地閱讀各種文學書籍。小學畢業前,他就讀完了《西游記》《水滸傳》《三國演義》《封神榜》《說岳全傳》《楊家將》《隋唐演義》等數十本中國古典小說,曾經徒步60裡山路到附近的鎮子上買了一套《三國演義》,讀了不下5遍。到初中階段,則開始廣泛涉獵中外現代當代文學名著和武俠小說,還利用暑假期間,到縣城參加了一次韓城縣青年文學培訓班,聆聽了當代著名作家杜鵬程、馬蕭蕭、李天芳、吳克敬、程乃霞等人的文學報告。郭建蘭回憶說,那次培訓聽課后,我要當作家的願望越來越強烈,手頭有點零花錢全部用來購買文學書籍和訂閱《小說月報》《收獲》《十月》《中短篇小說選刊》等雜志。在初中畢業典禮上,他當著全體師生的面,庄嚴地宣告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就是要做“作家和社會活動家”。高中階段,他將郭沫若作為自己的偶像,廣泛閱讀了《紅與黑》《簡愛》《戰爭與和平》《復活》等大量外國作品,還利用擔任班長、學生會主席、團支部書記的身份,聯絡了不少和自己有共同愛好興趣的學生組織了校園通訊社,下設文學組、廣播組、板報組、攝影組,各種宣傳園地上,幾乎期期處處都有他的作品,而且還向西安、渭南、韓城等地的有關電台、報刊投稿,“有一個時期,我幾乎每周都能收到六七元甚至十多元的稿費呢。”郭建蘭對自己的學生時代的收獲似乎很自賞和得意。

當然,天有不測風雲。從小學到高中都稱得上學習尖子的郭建蘭,原本是抱著考清華、北大等名校的理想打算繼續讀書深造的。可沒想到,就在他高中畢業的1989年,趕上當時的風波,當年所在的高中文科高考錄取為零﹔所有同學1990年補習再考,就在距離高考的前一個月,他突感身體非常不適,經醫院檢查,發現患上嚴重的貧血病,醫生告誡他必須回家休息治療一段時間,否則很危險,當年高考以7分之差落榜,但可以告慰他的是,他當年被評為陝西省優秀學生干部。

在決定是否繼續補習的時刻,趕上韓城市土產日雜公司要招聘總經理秘書,校長第一個就推薦了他,經過面試郭建蘭被選中了。去還是不去?家裡,親朋好友,學校老師都勸他:“土產公司眼前在市上算是效益很不錯的國有商業單位,多少人眼紅都進不去,再說你年齡也不小了,先就業吧。”就這樣,20歲的風華學子郭建蘭成為韓城市土產公司的正式職工、經理辦秘書。

在土產公司上班,每天同各種農副土特產商品和各式各樣的客戶打交道,按公司領導意圖寫點簡報、講話稿類材料,有時也下鄉做點購銷業務,工作並不十分勞累,薪酬收入也比較穩定,但郭建蘭總覺得不是自己理想的崗位。到公司的當年,為了圓自己的大學夢,他報考了蘭州商學院成人教育學院的成人高考,堅持不脫產學習,三年后通過考試拿到企業管理大專文憑。接著他又報了漢語言文學自學考試本科,繼續一邊工作一邊攻讀文學,心裡總在謀劃著理想的事業。好在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政策允許和鼓勵國有企事業人員下海經商,自主創業。“人嘛,總得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經過思考,郭建蘭下決心辭職,離開土產公司,開始自主創業。時為1993年3月。

離開國有企業,甩掉了現成的“鐵飯碗”,向來酷愛讀書的郭建蘭將自己幾年來的積蓄全拿出來,又從朋友那裡借來一些錢,在縣城人民路租用了一間門面房,開辦了“人民書社”,做起圖書經銷生意。用他的說法“店面雖小視野廣,以書會友天地寬。有顧客來咱售書,沒人來時咱讀書寫作。”從來來往往購書看書的人中,可以得到許許多多商業與文化信息,也不斷攪動著郭建蘭的靈感,開拓著他的視野,不時激發著他的創作沖動,這期間,他撰寫發表了數十篇小說、散文和詩歌,也萌發了一些傳承、傳播校園文化與寫作知識的“點子”。1993年暑期,他組織主辦了一期中小學作文培訓班,從本縣和外地聘請了28名語文教師和專家學者授課,先后有1000多名學生參加學習培訓。對於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優秀作文,他又精心編輯整理,結集成冊出版,印發給學生,深受學生和家長們歡迎。由此他受到啟發,積極到市教育局、宣傳部門做工作提建議,經有關部門審核批准后,由他策劃主辦了一份《文友報》,不久更名為《校園文化》。

“你可別小看我們這份市辦的《校園文化》,當時每期印發2萬多份,幾乎覆蓋了全縣所有中小學,成了普及寫作知識、培養校園寫作人才的一個重要平台。”郭建蘭憶起往事如數家珍,顯得特別興奮。他說,憑借《校園文化》這塊陣地,我們作了不少文章,連續舉辦了五屆寫作新星評獎,七屆寫作夏令營活動。為了辦好這個小報,我還帶著它進省城上北京拜師求教,到魯迅文學院去學習取經,在京城學習的一個月中,我第一個去的地方就是郭沫若故居,更進一步堅定了自己的人生坐標。京城的一些文化名流如馬蕭蕭、葉至善、雷抒雁、王巨才等人都看過和肯定我們的小報,王巨才同志還為我們題寫了報名呢。

作為司馬故裡的韓城,自古以來就是風行詩書傳家、文化氛圍濃郁的地方。似乎天生就與文化事業結緣,一直懷揣作家夢的郭建蘭,熱愛韓城的田園山水,更諳熟家鄉的人文特色與開放后人們的精神生活需求,他把自己的事業立足點定位於“做文化”,在傳承與弘揚群眾文化上大做文章。為此,他不斷探索和開拓思路,在原“人民書社”的基礎上重新規劃,投資搞起了規模恢宏的古城圖書樓,隨后又開辦了多功能音樂廳,為活躍市民的文化娛樂生活提供了活動場所。1998年,在市文化教育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他注冊組建了精英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正式進軍文化產業。公司成立后,當年就做了三件頗有影響的事兒:一是代理發行《西安晚報》,使晚報當年在韓城的發行量由此前的16份擴大到2000份﹔二是在市體育場組織舉辦了一場明星演唱會,從省城邀請了張克瑤、石國慶、劉遠、馬友仙、全巧民、李梅、李小峰等影視演員和秦腔戲曲名家到韓城演出,轟動了全市城鄉﹔三是由市教育局、市文體局牽頭,公司具體承辦,聯合組織了韓城市十大歌王、十大校園歌星、十大禮儀公關小姐比賽評選活動。初賽評選結束后,將《司馬故裡春意濃》的總決賽移師到陝西電視台衛視演播廳,電視實況轉播后,反響十分強烈,在全省宣傳了韓城和韓城人,為韓城揚了名,爭了光。當然,也為郭建蘭和他的文化公司從韓城走進西安、走向全省和全國打開了門,鋪設了路。

如果說年輕有為的郭建蘭,在家鄉韓城算得上事業有成、呼風喚雨的角色,那進了人文薈萃的古都西安,起步就不是那麼一帆風順、高歌猛進了。

1999年初,29歲的郭建蘭滿懷著干一番大事的豪情壯志,攜帶著百萬元的自有資金和好友創作的電視劇腳本《血緣》來西安同西影廠簽訂了合作拍攝20集電視連續劇的合同,籌劃制作電視劇。又是請導演又是選演員又是看拍攝場地又是跑關系,風風雨雨好辛苦吔。但是由於對當時的影視市場走向把握不准,加上原創劇本觸及到當時的台海敏感問題,各種復雜因素和利益沖撞,導致影視流拍,前后折騰了半年多,幾乎將自己前些年積累的資金全投進去了卻無果而終。“這開局棋沒走好,一來西安,先交了一筆沉重的學費,買了個不大不小的教訓。”郭建蘭總結說。

創業路上,有挫折和失敗並不可怕,怕的是跌倒了爬不起來。郭建蘭是個生性開朗、勇於開拓、寧折不彎的熱血男兒,他沒有因挫折而喪失斗志,沒有因一時經濟損失而怨天尤人,他說:“我就不信,偌大個省城,就找不到咱施展拳腳的舞台?”

他回過頭來,還是先從自己熟悉的文化演藝經紀行業做起。郭建蘭利用自己擔任陝西公關協會常務秘書長的身份,廣泛聯系結交社會各界尤其是文化藝術界的朋友,領頭創辦了陝西新形象公關企劃公司,還同朋友合作,組建注冊了金海岸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包代理陝西電視台一個欄目的廣告節目,策劃組織西安兒童藝術團到韓城進行了26場演出,又聯系帶領著延安歌舞團在關中地區一些市縣演出10多場。這期間,他還曾到臨潼,協助一個辦學的鄉黨開展招生培訓工作。“反正每天總是忙忙碌碌的,好像有做不完的項目在等著自己。”郭建蘭告訴我們。

“效益如何?”

“馬馬虎虎唄。”郭建蘭自我調侃說,“上帝是不會虧待下苦人的,機遇總會有的,奶酪還是會搶到手的,我和員工總得吃飯吧。”他向來是個樂觀主義者。

郭建蘭認為,他的公司到西安后,正兒八經揚帆起航是從組織策劃和舉辦金牌形象大使開始的。

那是2002年夏秋交際時節,第13屆大連國際服裝節在大連舉行,其中一項重要活動內容是同時舉辦中國金牌形象大使大賽。了解到中國金牌形象大使大賽這項全國性賽事已在大連舉辦了兩屆,組委會有意向在全國省會城市輪流主辦的信息后,善於扑捉商機的郭建蘭,立馬趕往大連,找到組委會,大膽提出了由西安舉辦第3屆中國金牌形象大使大賽的請求,並就西安的人文地理優勢和舉辦條件談了自己的設想計劃,組委會的領導被古都西安的歷史文化魅力和郭建蘭的膽識所打動,最后做出了同意在西安舉辦下一屆中國金牌形象大使賽事的決定。

2003年,第3屆中國金牌形象大使大賽在西安舉辦。2004年,第4屆中國金牌形象大使大賽再次在西安成功舉辦。由此,郭建蘭和他的公司聲名大振,成為組織策劃和承辦各類文化賽事的領軍人物與品牌企業,隨后,他和他的團隊相繼成功策劃組織了連續十三屆“西部小姐”“陝西小姐”選美大賽活動﹔連續五屆的陝西省中老年風採大賽﹔同《三秦都市報》合作,組織引進俄羅斯國家芭蕾舞團,在西安演出芭蕾舞劇﹔策劃並直接組織了全球華人重陽節恭祭軒轅黃帝大典,全球華人到寶雞公祭炎帝大典,全球華人公祭華夏始祖母華胥氏大典等活動。談起這些引人注目的社會文化活動與賽事,郭建蘭認為自己最為輝煌的杰作是成功地謀劃和組織了連續多屆的“選美”活動。

中國金牌形象大使大賽連續兩屆在西安成功舉辦的實踐,讓郭建蘭萌發了打造陝西本土選美賽事的想法。當時,國家出台了西部大開發的政策,陝西省提出建設西部強省,陝西的對外開放和旅游業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強勁勢頭。郭建蘭聯想到,作為絲綢之路起點,歷史文化積澱深厚和旅游資源豐富的陝西,完全可以可以借鑒“世界小姐”“環球小姐”“亞洲小姐”“中華小姐”“香港小姐”等“選美”賽事的經驗,搞陝西本土的“選美”活動。再說,陝西自古就是出“美女”的地方,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中,貂蟬和楊玉環都在陝西成名。如今的西安又是全國高校重鎮,現代知識女性 “美女雲集”的城市,加上社會開放包容程度高,中外游客多,地方政府助推支持,舉辦“選美”活動既有必要又有條件。郭建蘭將自己的思路和建議匯報到省文化廳,很快得到了文化廳領導的認可和贊賞,經過將近3個月的策劃論証,陝西小姐評選活動在文化廳備案。

組織這樣大型的“選美”活動,不光需要思路和點子,還需要充足的物質條件和銀子。舉辦一屆“選美”活動,少則幾十萬元,多則數百萬元,啟動資金從哪裡來?說實在話,郭建蘭在西安創業打拼的行程中,投入不少,贏利不多,單憑自己的公司去承辦“選美”賽事,經濟實力是難以支撐的。為此,他決定動用自己的人脈關系,採取股份合作的形式進行操作。經與西安明珠國際集團董事長李繼和、西安大明宮實業集團董事長席有良等著名民營企業家溝通交流,郭建蘭把自己名下的陝西新形象公關企劃公司改組成陝西聖泰文化產業有限公司,按股份機制運作,由李繼和出任董事長,郭建蘭擔任總經理。公司組建后,即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申請了“陝西小姐”“西部小姐”商標注冊。

2005年,由西安明珠國際集團贊助冠名的“明珠家居杯”首屆陝西小姐評選大賽,吸引了來自全省各地2000多名佳麗,報名參賽人員之多、選手質量之高出乎意料。郭建蘭興奮了:“賠錢也要把活動檔次搞上去!”。在啟動經費還比較緊張的情況下,他毅然將總決賽場地選擇在當時夠上最高檔次的西安索菲特酒店大劇院舉行,並邀請了時任陝西省歌舞劇院院長、著名歌唱家馮健雪女士,時任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院長、陝西省文聯副主席、著名劇作家陳彥先生,時任陝西省人民藝術劇院副院長、著名表演藝術家劉遠女士,時任陝西電視台副台長、著名播音藝術家張曉先生以及中國公關協會副主席權裕先生等社會名流擔任評委。活動組織嚴密有序,評選結果不負眾望,社會各界好評如潮。如果要追尋郭建蘭當時的心境,可以說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首屆旗開得勝,第二、第三屆……往后各屆順利推進。而且一屆比一屆規模大,一屆比一屆參賽人數多,熱心贊助和冠名的企業也多了,評委隊伍也擴大到商界、書畫界和文化學者如著名書畫家王西京、著名評論家肖雲儒、商子雍、王治明、策劃家寧懷遠等人。

郭建蘭有一個觀點,愛美是人的天性,美好形象也是生產力。他介紹說,我們就是要把“陝西小姐”選美大賽做成一個系列化的品牌活動,從2005年到2013年,我們除了在西安連續舉辦八屆“陝西小姐”的評選大賽外,將分賽區擴大到六個,在幾個地市組織舉辦了多場賽事,其中,光是“榆林小姐”大賽就在陝北連續舉辦了三屆,打破了陝北有些地方女孩從來不敢穿著泳裝登台亮相的戒律,促進了人們傳統觀念的改變,普及了現代生活的時尚元素。基於這樣的認識,他在成功舉辦“陝西小姐”評選賽事的基礎上,又在2008年以后創意策劃了“西部小姐推選活動”,活動旨在打造西部青年女性就業的金橋工程。首屆西部小姐推選活動有廣西、成都、甘肅、新疆、陝西等5個省市的3000多名選手報名參評。2009年的第二屆西部小姐推選活動又擴展增加了河南、湖北、雲南、內蒙、湖北等省市參與,賽區增加到了10個﹔2010年的第三屆西部小姐推選活動增加了山西、重慶、寧夏、江西等4個賽區,連續五屆活動吸引了全國18 個省市區的2萬多名佳麗報名參評,為數千名形象氣質才華俱佳的年輕女性提供了展示風採的平台,其中不少佳麗被旅游、外資、企事業單位選中聘用,解決了工作甚或進一步提升的問題。更為引人注目和贊賞的是,在2008年和2010年度的選美比賽時,遇到四川汶川大地震和陝西安康地區的洪澇災害,組委會和參賽選手們帶頭向災區踴躍捐款,並通過義演募捐勸善形式為支援災區籌集了200萬元的善款。以后又多次為貧困山區和特教機構幼兒園募捐,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郭建蘭還在實踐中總結思考,創造了8個小時的針對“陝西小姐”“西部小姐”進入總決賽的佳麗們臨場應考的私家教程,從改變觀念、重視形象、提高素質、內心修煉等方面對優秀佳麗進行全方位輔導,使得近500名佳麗從中受益,超過100名佳麗已經成為社會成功人士。難怪圈子裡朋友戲稱他為“護花使者”“美女教頭”。

 

(責編:王妍(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