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兩會"上菜" 多元產品挑動"味蕾"

2016年03月09日06:46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可以點菜了

  H5新聞《總理送來的“快遞”》

  “快來吃霸王餐!《人民日報》兩會‘中央廚房’將向全球各類媒體、網站、微博、微信、客戶端實時提供最新、最全、最好看的兩會新聞,掃描下面的二維碼,加入免費供稿群即可!”——2月28日夜,人民日報媒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葉蓁蓁在他的微信朋友圈發出了這樣一條消息。“中央廚房”的實時、免費供稿群一經推出,立刻爆滿,隨后,第二、第三、第四個供稿群也相繼爆滿。一夜之間,“中央廚房”在原有的供稿渠道之外,又建立了6個供稿群。

  開放“后廚”,為媒體免費提供各種兩會“菜品”,實現全國跨媒體新聞報道合作——這是《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此次兩會報道的一大創新與重頭戲。

  《人民日報》總編室要聞四版副主編、兩會“中央廚房”統籌推廣組組長肖潘潘告訴《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截至3月7日,“中央廚房”已經為各類供稿渠道的2000多家媒體,“燒制”了圖文稿件、圖表、音頻、視頻、H5等兩會新聞大餐120多道。

  “前菜”預熱:

  打響海外第一槍

  2月29日,“中央廚房”推出了為兩會預熱的美味“前菜”——“外企高管看兩會”系列短視頻。視頻?沒錯,不是大家通常認為《人民日報》最擅長的文字稿件,而且是英文的,首發在境外的社交媒體。葉蓁蓁表示,首發產品這麼操作,就是想給團隊一個強烈的信號:樹立全球化意識、全媒體意識、多語種意識,打破原有的思維框框。

  相較於以往傳統的圖文報道形式,“中央廚房”選用了更加時尚、觀眾喜聞樂見的可視化制作方式,從“外國人眼中的中國”這一角度策劃了“外企高管看兩會”“駐華使節談兩會”系列視頻,圍繞“科技創新”“互聯網+”“經貿合作”等話題進行解讀,真實、生動、立體地向世界展現當今中國的國際地位與形象,向國內外積極傳遞正能量。

  值得一提的是,為此,“中央廚房”共聯系走訪了奔馳、微軟、英特爾、奧美、浦項制鐵、諾富特、溥美等7家國際知名外企高管,以及西班牙、哈薩克斯坦、埃及、巴西、巴基斯坦等5個國家駐華使節,以獨特的視角聚焦國際交流,共話兩會熱點,並且該系列視頻短片都採用英文錄制播出。

  這道預熱“前菜”在《人民日報》海外社交媒體賬號一經推出,立即在全球范圍內引起強烈關注。3月1日短短一天時間內,臉譜上已有超過26萬人次觀看、1437個點贊,在海外成功打響了“中央廚房”兩會報道的“第一槍”。

  兩會時間:

  多元產品挑動“味蕾”

  “能不能邀請幾位我們山東的記者入群?”“能不能搞個各種提案的盤點,讓我們物盡其用?”“‘中央廚房’的老師們辛苦了!希望能多提供一些醫藥衛生領域的稿件。”……連日來,“中央廚房”供稿群門庭若市,眾多媒體記者“點菜”熱情高漲。

  而“中央廚房”的各位“大廚”一邊把前方記者採購來的新聞素材分別烹調成求快、求全、求深的一道一道主菜與配菜,一邊根據各媒體提出的需求不斷給內容團隊提供選題思路。

  加入供稿群的媒體小伙伴紛紛表示,“中央廚房”太給力了,兩會新聞大餐不僅菜品多元,而且搭配合理、營養豐富。實時不斷的快訊推送、大數據新聞、H5產品、圖解新聞等讓人應接不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H5、音頻產品、數據新聞等成了“中央廚房”的重點菜系。這些創意十足、形式鮮活的新聞大餐讓受眾的閱讀體驗得到了極大提升:H5新聞《人大新聞發布群,傅瑩邀請您加入群聊》把3月4日的人大新聞發布會上各大媒體和傅瑩問答通過模仿微信群聊的方式展示出來,場景逼真,對答詼諧﹔同樣是H5新聞《總理送來的“快遞”》,用戶可根據個人不同的社會角色選擇對應的“快遞包裹”,如選擇“城市居民”,收到的就是裝有霧霾治理、住房信貸和醫保政策的“快遞”,針對性強。

  葉蓁蓁告訴記者,跟以往一樣,今年的“中央廚房”主要依靠人民日報社各方力量,由總編室、新聞協調部、政文部、國際部、評論部等10多個社屬部門、企業共同抽集精兵強將,組建了統籌推廣、內容定制、可視化等工作團隊,負責產品創意、內容生產、導向把關、全球推送。“50多人的‘大廚’團隊,讓我們的原創內容更多了,效率更高了。比如,去年兩會期間‘中央廚房’一共推出了18個H5產品,而今年兩會前3天就已經推出了近10個。”

  當然,對於“中央廚房”而言,“點菜”目前還是個初步嘗試,畢竟要實現為數千家媒體按需“上菜”並非易事。葉蓁蓁向記者透露,接下來,“中央廚房”將與地方媒體合作,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兩會“菜系”。毫無疑問,“中央廚房”式的內容生產模式將成為一種新趨勢。(記者 李淼)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