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紙媒何去何從牽引傳統媒體人心思 融合發展顯優勢

2016年04月01日07:0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融合使紙媒更顯優勢

  最近一段時間,從《主編死了:沒有主編才是新媒體》在媒體人中的流行,到對於騰訊網總編輯“報紙將死,多數媒體人將在2017到2018年下崗”這一言論的公共討論,紙媒何去何從,牽引著無數傳統媒體人的心思。

  這一焦點話題甚至被搬到了剛結束的2016博鰲亞洲論壇——“媒體會面對怎樣的存亡問題”成為今年論壇討論主題之一,國內外幾位知名媒體人就此坐而論道,各抒己見。

  面對受眾“想要”與“需要”之間的錯位現象,媒體人應該如何提供更為優質、公允的產品?尤其是對於從業於紙媒業態的傳統媒體人而言,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新媒體的發展?

  1 新媒體把讀者慣得“偏食”了

  新媒體的傳播形式,為受眾帶來了更為便捷的資訊閱讀體驗,他們再也不必像讀紙媒時那樣受限於“漫長”的生產周期。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新信息中介面向用戶提供接口和平台,從而控制媒體的內容和流向。以騰訊網總編輯近日言論為樣本,很多人記住了他說的“多數媒體人將在2017到2018年下崗”這句話,因為這就是很多新聞推送的標題﹔但很多人未必注意到的是,其實他作出了十個論斷,其中不乏對紙媒的充分認可。

  然而,很多人“理所應當”地忽略了除了標題之外的其余內容。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其一,受限於推送的篇幅,文章更為全面的樣貌並未在推送的條幅框中出現﹔其二,日益頻繁的推送開始“綁架”受眾的自由,更多的人開始選擇看了標題完事兒。

  從更為審慎的視角來看,這裡便存在著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陳力丹所說的“誰來監督新信息中介對信息的全面、公正的提供”的問題。由於受眾“想要”看到的是勁爆的消息,於是面向受眾統一推送信息的新聞客戶端開始越來越重視受眾的口味,為內容產品冠以更加“吸引眼球”的標題,便產生了忽略所推送內容全貌的趨勢。

  更有甚者,諸如“今日頭條”等類新聞客戶端,“聰明地分析你的興趣愛好,自動為你推薦喜歡的內容,並且越來越懂你”——它們越來越有傾向性地進行資訊推送,長此以往,勢必造成受眾所接受信息的“窄化”。

  資訊恰如餐飲,人們缺之不可,偏食卻並不可取。由是觀之,現在的新媒體顯然已經把讀者慣“壞”了。

  2 傳統媒體、新媒體應取長補短

  傳統媒體不同於慣著讀者口味推送新聞的新媒體,紙媒的各個版面構筑起社會的方方面面,而這也恰恰是受眾“需要”的。

  不單是真實、全面、客觀、公正,傳統媒體在促進形成社會共識、促進深入閱讀等方面,都是新媒體所不能及的。這恰恰為媒體融合提供了一個思路:傳統媒體人,可以貢獻智慧於新媒體,以便更好地平衡受眾“想要”和受眾“需要”﹔新媒體人,可以將“報道內容定制化”“報道數據可視化”的習得帶到傳統媒體中來。

  數據顯示,報紙的閱讀率從近年來的日漸走低開始出現“觸底反彈”的態勢。2015年4月發布的第十二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數據顯示,國民報紙閱讀率為55.1%,較2013年的52.7%上升了2.4個百分點﹔同期人均每天讀報時間為18.8分鐘,也比2013年的15.5分鐘增加了3.3分鐘。

  雖然報紙的閱讀率在近2年出現了回升,但受限於市場風向以及資金等多方面的因素,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沈陽依然認為,傳統媒體的停刊會成為一種普遍現象。面對這種情況,許多傳統媒體人壞了心態、亂了陣腳,擯棄了職業操守,杜撰、抄襲等現象出現的頻率有所上升。

  近日,微信公眾號“每日人物”一篇《詩人余秀華,終於,離婚了!》在未被聯系授權的情況下,被某知名紙媒全文轉載﹔微信公眾號“光谷客”也遭遇了同樣的情況,原創文章《一個普通鋼鐵家庭的民運沉浮》也被一些知名新聞平台在未獲取授權的情況下“直接抄襲式轉載”。——這兩則事例無形之中反映了傳統媒體人面對新媒體的沖擊無所適從的心理狀態。殊不知,融合並不是一場“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而是取長補短、攜手同行,雙方完全可以在彼此相互學習的過程中各放異彩。

  3 傳統媒體應積極擁抱新技術

  自新媒體產生之日起,媒體人就被劃分為傳統媒體人和新媒體人。他們之間,合作是主流,但也時不時地相互揶揄,新媒體人認為傳統媒體人不合潮流,傳統媒體人深覺新媒體人不夠精致。

  時至今日,傳統媒體與新媒體非此即彼的各種嗆聲仍時常響起——對於騰訊網總編輯王永治拋出來的一席話,中青報曹林隔空喊話:“到了2018年底,如果這個預言實現了,(我)直接從單位辭職﹔如果這個語言沒實現,王總從騰訊辭職。”

  對於“紙媒將死”的論調,我們可以用國內國外兩組數據予以証偽——在國外,《紐約時報》發布的2015年年報顯示,紐約時報發行收入為8.45億美元,其中,數字版的訂閱收入仍佔比不到1/4﹔在國內,深圳晚報經營總收入同比增6%、寧夏日報去年廣告收入上漲10%。

  雖然短期內,對於紙媒的江湖地位,我們仍然保持樂觀的態度。但面對新媒體發展的態勢、面對媒體融合的趨勢,傳統媒體人應該有危機感和緊迫感。對傳統媒體以及傳統媒體人而言,積極擁抱新技術的發展、投身媒體融合是應有的姿態,而且應該認識到,紙媒在媒體融合的過程中將大有可為。

  有一點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無論是紙媒還是新媒體,都應該把內容生產能力的優化和提升放在新聞工作的第一位。如同《第一財經日報》原總編輯秦朔在博鰲論壇上所說:一個媒體未來究竟存不存在,其實還是由受眾決定的。傳統媒體轉到新媒體,最大的挑戰其實就是內容生產能力到底怎麼樣。

  終究,舊平台的消失、新平台的產生,市場的去粗存精、優勝劣汰,是媒體發展的大勢,傳統媒體人應該理性面對。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