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李安新片或將引領技術變革 120幀電影把人看吐?

2016年04月29日07:54 | 來源:羊城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李安的120幀電影 會不會把人看吐?

  李安(資料圖片)

  《霍比特人:意外之旅》的48幀視效曾引發爭議

  李安當年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也嘗試運用了大量新技術

  李安給主演范·迪塞爾說戲

  電影超長版海報

  近日,李安導演的戰爭題材新片《比利·林恩漫長的中場休息》在美國Future of Cinema大會(“電影未來研討會”)上播放了11分鐘的電影片段,4K、3D、每秒120幀高幀頻拍攝等技術噱頭,引起圈內強烈反響,有人贊其可能引領未來電影行業的技術變革。這是李安繼《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採用3D技術拍攝制作之后,又一次新興技術與電影嫁接的嘗試,他將其稱為“撼動舊思維、擁抱潛力無限的數字技術的試驗”。

  4K、3D這兩個概念比較容易理解,前者和畫面清晰度有關,后者則是三維呈現方式。但“120幀”在普通觀眾看來卻有些玄乎——要知道,目前影院播放的影片通常為每秒24幀,最大幀頻也才到《霍比特人:意外之旅》的48幀,120幀的確將達到現有電影拍攝、播放技術的極致。VR之后,120幀是否會成為下一個引發電影技術革命的關鍵詞?

  A

  【掃盲】

  什麼是120幀電影?

  目前國際上,電影普遍採用每秒24幀拍攝技術,放映也採用此標准。那什麼是“幀”?一副靜止的圖像被稱作一幀,電影中,每一秒會收錄24張連拍圖片,組成一秒完整的連續影像。人類視覺暫留現象恰好符合每秒接收24幀的標准,不會察覺到畫面中斷,所以24幀拍攝及播放這種電影行業標准已經延續了近百年。

  這一標准在2012年12月《霍比特人:意外之旅》中出現了變化,這部電影採用每秒48幀拍攝及播放。該片導演彼得·杰克遜分析:“採用48幀拍攝的結果是,看起來畫面上的速度是正常的,但畫面的清晰度和平滑度則大大增強。你看每秒24幀的電影也許覺得還行,過去90多年裡我們看過成千上萬部這樣拍攝的電影,但其實這樣的影片每一幀都會模糊,尤其是在快速運動的鏡頭中。如果電影鏡頭快速搖移,圖像就會有抖動或者頻閃。”

  等到李安上場,他直接將原有電影拍攝中的每秒幀數提高5倍,採用索尼最新型的F65攝像機,用120幀每秒的超高幀頻進行4K清晰度下的3D拍攝。所有業內人士都覺得李安太瘋狂,盡管李安在《比利·林恩漫長的中場休息》試片之前還謙虛地說:“我很掙扎,我們是第一個做這件事的人。但是用這樣的技術怎麼來呈現藝術?這個更難。”

  B

  【試水】

  畫面更加清晰連貫

  實際上,當年《霍比特人》達到48幀,曾引發不少爭議,尤其是第一部《霍比特人:意外之旅》被指畫面太過清晰,甚至連甘道夫的毛孔都看得一清二楚,讓不少觀眾感覺不太舒服,減少了電影畫面的美感。彼得·杰克遜也曾回應:“電影原教旨主義者可能會批評缺乏模糊和頻閃的電影沒有藝術品味道,但你會很快習慣電影的新面貌,並發現它給我們帶來了更逼真和更舒適的視覺體驗。”

  四年之后,畫面更加清晰連貫、亮度加強的《比利·林恩漫長的中場休息》試片過后,出現了不同的觀影體驗。有人指“高幀頻電影”有類似電視錄像視頻的觀感,有人則認為:“幻想題材電影(指《霍比特人》)用這種形式並不合適,反而紀實題材更加適合。”

  美國主流媒體《綜藝》的David S. Cohen評論道:“它不是隻賣新穎,形式與內容結合得好,畫面的清晰度有助於故事講述。”他舉了一個例子,視頻內容是戰爭場面與橄欖球比賽中場秀之間相互穿插,“畫面因清晰度而更加震撼,爆炸場景讓觀眾嘖嘖出聲,特寫畫面讓人感覺非常近,如徒手打斗的近景,我看到了一場殊死搏斗的最近距離,非常難忘!”

  有觀眾在IMDb上發表評論:“這段11分鐘的120幀電影讓我覺得鏡頭、幕布消失了,看到了最真實的畫面。”

  C

  【隱憂】

  太逼真反而不適應

  雖然《比利·林恩漫長的中場休息》的試片受到了全球電影人的關注,並且獲得了高度評價,但基於48幀影片曾經暴露出的種種問題,也帶來不少人的隱憂。

  首先,畫面過於逼真,可能反而會讓人覺得“虛幻”。有人反映:“48幀的《霍比特人》相比較24幀的版本,有種明顯的油畫感,在光線比較亮的情況下尤其如此。”對於適應了較“慢”觀影體驗的觀眾突然被拉“快”節奏,視覺感官方面必然會不適應,有人形象地舉例:“這就像當年3D電影不把人看吐了麼,你見過現在還有人吐嗎?新技術要慢慢適應!”當然,不少人對於“逼真感”仍有隱憂:“蒙太奇到哪裡去了?鏡頭搖晃感覺挺好啊!干嗎要這麼清晰?”

  其次,有可能出現景深和失焦等技術問題,有知乎網友舉了一個48幀電影的例子反証120幀電影存在的風險:48幀情況下,當人在前景、背后群山環繞時,‘焦點內’應如刀鋒般銳利,‘焦點外’應如奶油般化開﹔如果達到120幀,反差會進一步加大,甚至會出現背景嚴重虛化、隻剩前景人物的情況。

  雖然還有很多技術難題可能會被攻克,但最大的問題在於播放。目前,全球大部分影院都隻能播放24幀電影。所以必須要有行業創新以及產業資本加持的配合,才足以讓120幀電影發展這條路走得更遠。

  劇透

  《比利·林恩漫長的中場休息》的故事

  《比利·林恩漫長的中場休息》根據本·芳汀同名小說改編,被認為是伊拉克戰爭版的“第22條軍規”。

  故事主角是一名19歲的得克薩斯男孩比利·林恩,他在加入美軍步兵部隊后,被派往伊拉克戰場。2005年他和同事們在一次交火中大難不死、逃過一劫。為了展示伊戰成果,布什政府把比利等人召回國,讓他們在感恩節當天橄欖球比賽中場休息時與碧昂斯等娛樂明星同台,同時向他們授予榮譽勛章。不過在這之后,比利·林恩和其他老兵又被送回伊拉克戰場。

  據悉,電影展示的大部分場景是比賽那一天,戰爭的部分則通過閃回形式展現。

  這部《比利·林恩漫長的中場休息》因為題材、導演、上映時間等因素,被業界看好是明年潛在的“奧斯卡獲獎大熱門”。除了兩次問鼎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李安之外,該片編劇也是曾憑借《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獲得過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的西蒙·比弗尤。(記者 龔衛鋒)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