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黨報評論創新急需突破口
在地方黨報的宣傳報道中,評論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其被譽為報紙的靈魂和旗幟。但是,地方黨報的地方屬性,又使評論在報道實踐中不時受到局限。主要表現為:在一些重大事件上,難以走出自我角色限制,缺乏“發言高度”“評論亮點”﹔對一些突發事件、熱點新聞,因採訪和報道受限,往往錯失最佳評論時機﹔在實施輿論監督時,往往為避免“引火燒身”,容易在關鍵時刻失語。也正因此,地市黨報的評論很容易陷入“千報一面”的同質化陷阱。
如何走出這種困境從而發揮好“第一提琴手”的作用?借鑒《嘉興日報》的《嘉興時評》近9年改革實踐,以及其他城市黨報評論創新的優秀經驗,筆者欲從評論形式、評論內容、傳播手段探討地市黨報評論創新的突破口。
圍繞中心工作開展系列評論
黨報評論要做得好,無論何時何地,都必須牢牢把握黨報評論的首要任務——“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特別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節點,更應該積極主動用好話語權,圍繞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發表有影響力的系列評論。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嘉興時評》一直堅持的原則。以2015年為例,《嘉興時評》發表評論240多篇,其中有關“五水共治”“五氣共治”等環境治理的評論25篇,其他如轉型升級服務年、樓宇經濟等均有10篇以上評論見報。這些評論圍繞市委、市政府的各項中心工作展開,評論作者不同,但都能著眼於全市發展大局,或表明立場、觀點、態度,提高思想認識﹔或傳達、詮釋黨委、政府聲音,解開思想困惑﹔或豐富深化內涵,提供思想支持﹔或有的放矢、激濁揚清,澄清思想誤區,為建設“兩美”嘉興明確方向、統一思想、凝聚人心、匯聚力量、鼓舞士氣。
如果在此基礎上加強評論的宏觀統籌,做好先期策劃,選取關鍵節點,有針對性地圍繞市委、市政府具體中心工作推出系列評論,一方面可以使評論的立意更高、視野更開闊、內容更充實、更能體現本地特色。另一方面,以系列評論的形式權威發聲,以黨報的公信力引導輿論,還可以更好地為黨委、政府明確工作目標,明晰工作思路,指明前進方向,在干部群眾中統一思想、振奮精神。
以本地特色言說民意
作為新聞方陣中最獨特的樣式,評論同樣要按照新聞規律辦事,體現貼近性原則。相比國內一些時評的“隔空喊話”“異地批評”,地方黨報既然立足地方,自然需要在“評身邊事、說百姓理”方面做足文章,以“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方式言說“尋求黨心與民意的共鳴”。
之前,全國各地的地方黨報也紛紛將“推進地方化,走出同質化”作為評論創新的突破口。從廣東的《東莞日報》到江蘇的《徐州日報》、江西的《宜春日報》,越來越多地方黨報開設了針對本地新聞的評論專欄或版面。
而《嘉興時評》開辦近9年,緊扣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問題,累計發表評論超過2000篇。這些有針對性和思想性的觀點與看法,既起到了輿論監督、推動改革發展的作用,又使本地讀者獲得了思想啟迪和鄉情滿足,在全市黨政部門、企業、百姓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特別是近幾年,該社利用全媒體平台,打造了許多有影響力的系列報道,比如《用雙手托舉生命的“最美媽媽”吳菊萍》《救助眼癌女童小洛含》等。這些本地熱點、本地話題,也和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一起,構成了《嘉興時評》的重要選題來源。不少評論見報后迅速引起讀者熱議,並被轉載到當地網站、論壇、市民博客中,成為嘉興地區重要的輿論生產者和引導者。其中一篇評論《誰來接“最美媽媽”的下一棒?》見報后,一位90多歲的老黨員專程拿著當天的《嘉興日報》趕到報社,一定要評論記者將1000元錢轉交給遠在杭州就醫的吳菊萍,由此引發了一場“最美媽媽”與耄耋老人之間的愛心傳遞。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評身邊事、說百姓理”為《嘉興時評》在激烈的觀點競爭中贏得了發展空間。
圍繞熱點新聞互補互動
黨報評論有極高的信譽度和權威性,信息資源豐富,而網絡評論則數量大、速度快、題材豐富、觀點多元、互動性好,二者有明顯的優勢互補性。在解釋黨的政策、評論重大時政問題等方面,黨報有極高的威信﹔在評論社會熱點問題、快速傳播新聞論點和受眾互動參與方面,網絡評論具有先天優勢。
新媒體時代,黨報評論的改進不應僅僅局限於觀點內容和語言風格方面,傳播手段同樣是不容錯過的創新突破口。自2014年啟動“新媒體建設年”開始,在媒體融合背景下,《嘉興日報》在傳統的門戶網站之外,立足自主開發、投入可控、形式多樣、先行先試的原則,推出了“掌上嘉興”客戶端和嘉興在線“微官網”等多款新媒體產品,開始構建新媒體矩陣,也為黨報評論搭建起了立體化的網絡傳播渠道。目前,以“嘉興日報”微信公眾平台等為載體,《嘉興時評》有了比紙質媒體活躍度更高、互動性更強的新媒體展示平台,讀者閱讀數、轉發量不斷刷新。
從“評論記者工作機制”的角度看,由於黨報評論工作的特殊性,一些熱點事件、突發新聞,無法做到“第一時間報道新聞,第一時間發布評論”。如果能利用好全媒體傳播平台,實現報網聯動,以網絡評論捕捉“第一落點”,再根據公眾對網評反饋,及時調整角度、整合觀點,無疑有助於報紙評論對“第二落點”的更好把握。
當前,媒介生態正在發生深刻變革,可以預見,未來一段時間,評論創新仍將是黨報新聞改革的重要內容。對於地市黨報而言,這是挑戰更是機遇,唯有從評論形式、評論內容、傳播手段等多方面尋求突破,讓黨報評論更加符合新媒體時代的言論傳播要求,才能有效地擔負起“體現黨的主張,反映人民心聲”的歷史使命。(汪瑩)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