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級衛視時政新聞欄目的報道常規和新聞偏向
——以《浙江新聞聯播》為例
(來源:西部學刊)
摘要:《浙江新聞聯播》作為省級衛視的時政新聞節目,其新聞類型、消息來源、新聞主體、話語引述等方面都暗含著媒介組織的新聞報道常規。它既自上而下式地沿襲央視《新聞聯播》的傳播框架,又有其作為中國經濟改革大省的品牌新聞欄目的特性。
關鍵詞:報道常規﹔新聞偏向﹔消息來源
一、樣本選取與研究對象
(一)確定樣本
筆者選取了2015年10月8日至17日連續十天的《浙江新聞聯播》作為研究對象。選擇這一時間段內的新聞內容作為研究對象是基於以下考慮:首先,這個時間段內沒有各種節日、重大的活動與會議,能夠體現常規報道的真實狀貌﹔其次,選擇連續的時間線內的新聞樣本進行研究,反映新聞部門在一個連續時期內篩選、處理消息的工作流程和常規。
這十天的《浙江新聞聯播》去掉提要、片尾和導語的時常一共10526秒,平均每天1052.6秒(17分32.6秒)。
(二)樣本單位——新聞數量
需要說明的是,在統計新聞數量的過程中,一個新聞標題下的內容算為一條新聞。遇到一個標題下有兩條相同主題、不同事件的新聞時,將其算作兩條新聞。如果報道后配有本台短評,將其算作兩條新聞。樣本中10月9日有一條本台短評。此外,口播新聞雖然沒有同期聲畫面,但作為一條獨立新聞,它也有主題且產生意義,因此在本研究中也算作一條新聞。10月12日有一條口播新聞。
據此計算,樣本中一共有新聞160條,平均每天播出16條。其中,10月11日播出新聞條數最多(20條),10月15日播出條數最少(13條),條數波動幅度為65%。
二、樣本分類
筆者將研究樣本按照新聞主題分為黨政新聞、領導人活動、經濟發展、科教文衛、社會事件、旅游休閑、城市建設、服務信息等8類。
(一)黨政新聞
黨政新聞指反映黨政部門工作活動的新聞的總稱。在本樣本中,黨政新聞共有22條,佔新聞總數的13.75%﹔總時長1310秒(21分50秒),佔新聞總長度的12.45%。
(二)領導人活動
領導人活動主要為省委、省政府領導的視察、講話、座談等內容,從題材上看也屬於黨政活動的一個重要內容。因其在節目中安排的位置、篇幅、時長乃至動用的新聞資源都遠遠超出其他類型的新聞,故單獨拿出來歸類。在筆者選取的該樣本內,有24條新聞是領導人的活動方面的新聞,佔全部新聞條數的比例為15%﹔領導人活動新聞的時長為2587秒(43分7秒),佔全部新聞長度的比例為24.58%。
若是將黨政新聞和領導人活動合並計算,便能更清楚地看出其所佔的比重。總條數46條,佔新聞總數的28.75%﹔總時長3897秒(1時4分57秒),佔新聞總時長的37.02%。平均每天播出黨政新聞和領導人活動389.7秒(6分29.7秒),超過每天平均播出時間(17分32.6秒)的三分之一。
(三)經濟發展
有27條新聞是經濟新聞,佔全部新聞條數的比例為16.88%﹔經濟新聞的時長為2838秒(47分18秒),佔全部新聞長度的比例為26.96%。
(四)科教文衛
根據社會分工的不同進行分類,有40條新聞是科教文衛新聞,佔全部新聞條數的比例為25%﹔科教文衛新聞的時長為1775秒(29分35秒),佔全部新聞長度的比例為16.86%。
(五)社會事件
有8條新聞是社會事件新聞,佔全部新聞條數的比例為5%﹔社會事件新聞的時長為301秒(5分1秒),佔全部新聞長度的比例為2.86%。
(六)旅游休閑
有16條新聞是旅游休閑新聞,佔全部新聞條數的比例為10%﹔旅游休閑新聞的時長為829秒(13分49秒),佔全部新聞長度的比例為7.88%。
(七)城市建設
有14條新聞是城市建設新聞,佔全部新聞條數的比例為8.75%﹔城市建設新聞的時長為627秒(10分27秒),佔全部新聞長度的比例為5.96%。
(八)社會服務
有9條新聞是社會服務新聞,佔全部新聞條數的比例為5.63%﹔社會服務新聞的時長為259秒(4分19秒),佔全部新聞長度的比例為2.46%。
三、樣本性狀分析
筆者選取了消息來源、新聞主體、同期聲使用、時效性等四個維度對樣本進行了性狀分析,以剖析《浙江新聞聯播》節目的報道常規和新聞偏向。
(一)消息來源
以往國內外學者對媒介組織的生產研究中,都關注到消息來源對媒介組織議題選擇的建構功能。周小普在對央視《新聞聯播》的樣本分析中,便將新聞來源和消息來源區分開來,他認為新聞來源是新聞的報道者,而消息來源是為新聞的報道者提供新聞事實的人員,即事實來源。筆者選取的消息來源即周小普筆下所說的“事實來源”。根據消息來源機構所處的視角、地位將消息來源分為黨政部門、事業商業機構和社會人員三類。
在該樣本中,有106條新聞是來自黨政機構的消息,佔全部新聞條數的比例為66.25%﹔來自黨政機構的消息的全部時長為8175秒(136分15秒),佔全部新聞長度的比例為77.66%。有46條新聞是來自事業商業機構的消息,佔全部新聞條數的比例為28.75%﹔來自事業商業機構的消息的全部時長為1874秒(31分14秒),佔全部新聞長度的比例為17.8%。有8條新聞是來自社會人員的消息,佔全部新聞條數的比例為5%﹔來自社會人員的消息的全部時長為477秒(7分57秒),佔全部新聞長度的比例為4.53%。
(二)新聞主體
新聞主體指一條新聞中報道的主要對象或是行動的施動者。綜合新聞類型和消息來源的分類,筆者將新聞主體分為黨政部門(人員)、事業商業機構(人員)和普通百姓。其中,參照本研究中新聞類型的分類,筆者在這一部分的樣本分析中,亦將領導人從黨政部門(人員)分類中剝離出來獨立成類進行研究。
1.黨政部門(人員)
有59條新聞的新聞主體為黨政部門(人員),佔全部新聞條數的比例為36.88%﹔新聞主體為黨政部門(人員)的新聞的全部時長為3950秒(65分50秒),佔全部新聞長度的比例為37.53%。
2.領導人
有24條新聞的新聞主體為領導人,佔全部新聞條數的比例為15%﹔新聞主體為領導人的新聞的全部時長為2587秒(43分7秒),佔全部新聞長度的比例為24.58%。
合並計算的話,以上兩部分總共的新聞條數為83條,佔全部新聞條數的比例為51.88%,超過了一半的新聞總數﹔兩部分的全部時長為6537秒(108分57秒),佔全部新聞長度的比例為62.1%,接近三分之二。
3.事業商業機構(人員)
有65條新聞的新聞主體為事業商業機構(人員),佔全部新聞條數的比例為40.63%﹔新聞主體為事業商業機構(人員)的新聞的全部時長為3326秒(55分26秒),佔全部新聞長度的比例為31.6%。
4.普通百姓
有12條新聞的新聞主體為普通百姓,佔全部新聞條數的比例為7.5%﹔新聞主體為普通百姓的新聞的全部時長為663秒(11分3秒),佔全部新聞長度的比例為6.3%。
(三)話語引述
電視作為一種聲像傳播方式,同期聲和畫面、配音一樣,是一種重要的聲像表現手法。就其種類而言有兩種,一種是現場的環境聲,另一種是人物的談話聲。話語引述便是著眼對該樣本同期聲中的人物談話的研究。筆者將話語主體分為黨政部門人員、事業商業機構人員、專家學者和一般群眾。
在該樣本中,共有人物談話同期聲137個。黨政部門人員的話語被作為同期聲引述53次,佔總次數的38.69%﹔事業商業機構人員的話語被引述42次,佔總次數的30.66%﹔專家學者的話語被引述3次,佔總次數的2.19%﹔百姓群眾的話語被引述39次,佔總次數的28.47%。
(四)時效性
本研究中所說的時效性指一篇新聞報道在寫稿時所採用的時間狀態。就分類而言,筆者將其大致歸納為五類:今天(文本中有明顯的時間狀語)、昨天(包括經推斷時間為前一天的新聞)、近日(諸如日前、最近等一類時間狀語)、無時間(從文本中無法明顯辨識出新聞發生的具體時間)、將來(所報道事件的時間狀態指向未來)。經過統計,這五種新聞的時間狀態在樣本中存在的條數和佔比分別為:89條,55.63%﹔16條,10%﹔30條,18.75%﹔19條,11.88%﹔6條,3.75%。
筆者採用了周小普對央視《新聞聯播》時效性分析的加權處理方法,對採用不同時間狀態的新聞進行打分,最終為樣本打出一個平均時效分。[1]打分規則具體為:今天(5分)、昨天(4分)、近日(2分)、無時間(0分)。需要說明的是,“將來”的時間狀態因為指向未來,無從談論時效,因此不予打分,亦不計入加權范圍。經過加權處理和計算,筆者選取的這十天的樣本平均時效分為3.69分。根據打分規則來看,樣本的時效性在昨天之前。從加權處理的結果看,《浙江新聞聯播》所報道的新聞平均發生在昨天之前。究其原因,雖然“今天”新聞佔了55.63%,但由於節目中有不少的“最近”和“無時間”新聞,大大影響了這檔新聞節目的平均時效性。
結論
綜合對十天的《浙江新聞聯播》的樣本分析結果來看,作為省級衛視的時政新聞欄目,無論是新聞分類、新聞主體還是消息來源的選擇,黨政部門皆具有極強的存在感。若將這一結論放在新聞生產的過程中去理解,便能發現其中的必然性。媒介組織在選擇消息來源時,從源頭上已將黨政部門作為最重要的依賴,記者得到新聞素材后,無可避免地統一媒介組織和黨政部門的立場。有學者經過對特定議題的量化分析后便指出,我國城市媒體由於過度依賴政府消息源,而使得新聞報道成為政府文件的復制,甚至成為部門利益的表達場所。[2]
從新聞類型上看,黨政新聞和領導人活動佔新聞總數的28.75%,佔新聞總時長的37.02%﹔從消息來源來看,來自黨政部門的消息佔新聞總數的66.25%,佔新聞總長度的77.66%﹔從新聞主體來看,黨政部門(人員)和領導人的新聞佔新聞總數的51.88%,佔新聞總長度的62.1%。
從以上的分析中不難發現,新聞類型、消息來源和新聞主體三者都存在著一致的規律:《浙江新聞聯播》在處理黨政部門和領導人新聞時,慣用的處理方式是,在相對較少的新聞條數中,播放時長盡可能長的黨政新聞和領導人新聞。在我國社會主義的新聞業傳統中,黨政部門往往是“壟斷性”的新聞主角,這樣一種主角分配模式對應的是我國社會主義新聞業理論對於新聞業的角色要求,例如,宣傳和傳達政府的政策並向公眾提供解說,這種角色實際意味著一種“政府表達”,而非民間表達。[3]
若將視角扭轉過來,便會發現其他諸如行業新聞、服務信息之類的新聞類型,新聞條數的比例比新聞時長的比例要大,與黨政新聞的情況恰恰相反。也就是說,雖然播放的其他類型新聞條數比較多,但從新聞時長來看,在一期節目的容量其實並不大。這是《浙江新聞聯播》兼顧各類型新聞平衡報道採用的一種策略。
參考文獻:
[1]周小普,徐福健.《新聞聯播》樣本分析及研究[J].現代傳播,2002(3).
[2]李艷紅.新聞報道常規與弱勢社群的公共表達——廣州城市報紙(2000—2002)對“農民工”報道的量化分析[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
[3]沈曉靜.《新聞聯播》的話語建構對新聞價值的影響[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11(06).
(作者系西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