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6年:第4期

大學生微信政治參與的現狀及引導路徑

燕道成 陳  曦
2016年05月26日16:37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 要:新媒體時代,大學生微信政治參與成為新的民主政治發展趨勢。微信的出現為大學生政治參與帶來新的變化,主要體現在參與身份的復雜性、參與途徑的創新性、參與過程的互動性以及參與程度的可控性四個方面。通過問卷調查統計,大學生微信政治參與呈現良好態勢,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政府、高校、媒體、微信服務商採取相應的措施加以引導。

關鍵詞:微信﹔大學生政治參與﹔現狀﹔引導路徑

一、大學生微信參政:民主政治發展的新趨勢

隨著微信的功能不斷完善,微信在民意表達、制造輿論以及信息服務方面展現出顯著的優勢,成為繼微博之后的又一政治參與新平台。大學生是經常接觸使用微信這類新媒體的重要群體,也是微信政治參與的群體之一,大學生通過微信進行政治參與這一現象反映了民主政治發展的新趨勢。

1.大學生微信政治參與的內涵

在《中國大百科全書政治學卷》中,政治參與被定義為“公民自願地通過各種合法方式參與政治生活的行為”[1]。大學生政治參與是指“大學生借助網絡表達自己的政治意願,以達到維護和實現自己的利益、影響某一政策的制定或改變政治決策、監督決策而實施的政治運行過程”[2]。筆者結合微信的特色功能以及大學生的群體特征,認為大學生微信政治參與主要指:大學生利用微信這一媒介,通過朋友圈、微信公眾號參與政治事件和政策的討論,表達政治主張和看法,影響政策議題的參與行為。

2.微信給大學生政治參與帶來的新變化

大學生是新媒介技術的敏感群體,對掌握新媒介傳播方式有便捷的渠道和巨大的擴散效應。而微信的高用戶粘度、跨平台溝通、交互跟隨性病毒式傳播等特征契合了大學生政治參與的心理需求,帶來了大學生政治參與的心理狀態與參與效能的新變化。

(1)參與途徑的創新性:政務微信成為問政新平台

在新媒體環境下,政府部門順應新媒體發展趨勢開通了微信公眾平台,即政務微信。政務微信具體是指通過服務號、訂閱號實現將政府與民生、人和公共服務連接起來的信息服務新平台。政務微信雖然目前正處於起步階段,但發展速度極快,據騰訊微信團隊聯合騰訊研究院發布的 《“互聯網+”微信政務民生白皮書》顯示,截至2015年8月底,全國開設的政務民生微信公眾號已超過8.3萬個,部委微信公眾號擁有率超過40%,涵蓋公安、醫療、交通等多個政務民生熱點領域[3]。政務微信為大學生群體提供了表達政治訴求的快捷通道,既降低了大學生政治參與成本,又增強了政治信息的傳導和反饋系統,有助於政府准確即時地了解大學生的政治意願要求。

(2)參與過程的互動性:基於強關系政治信息互動

強關系和弱關系構成了微信的主要關系鏈,“所謂微信強關系,是指微信用戶經過互相確認所形成的網絡社交關系﹔所謂微信弱關系,是指微信用戶未經彼此確認而形成的社交關系。[4]”在大學生微信政治參與中,大學生通過訂閱微信公眾號接收陌生用戶推送的時政信息,這是基於弱關系的時政信息傳播過程。而在強關系方面,大學生在朋友圈進行政治信息互動幾乎是建立在“朋友”“親人”等現實關系基礎之上的,關注、分享轉發、評論、點贊政治信息內容都屬於大學生政治信息互動行為。由於微信的朋友圈是以親人、朋友、同學為主構建的熟人圈,交流互動更加頻繁密切,某類政治信息或某個政治事件可以在短時間內被聚集起來的熟人群體討論,熟人之間信任度較高易形成統一論調,形成朋友圈輿論,再經由微博或傳統媒體的介入,形成新一輪輿論高峰,最后吸引政治決策機構的關注,實現影響政府公共政策。

二、大學生微信政治參與現狀

筆者對大學生微信政治參與行為狀況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230份,回收有效問卷209份,有效率為91%。問卷問題主要是圍繞當前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使用微信情況、微信政治參與途徑、微信政治表達、微信政治參與方式等方面進行設計。

1.獲取時政信息渠道通暢

在問卷調查中,回答大學生微信接觸情況一項時,有46.89%的大學生選擇“總是使用微信”,有40.67%的大學生選擇“經常使用微信”,有9.09%的大學生選擇“有時使用微信”,有3.35%的大學生選擇“幾乎不使用微信”。以上數據表明,微信在當前的大學生群體之中覆蓋面較廣,已經成為大學生的一種重要生活方式。從整體上來看,目前利用微信了解政治內容的大學生比例較高,佔總體的60.77%。但仍然有32.23%的大學生不通過微信了解政治內容,這也從另一方面說明微信政治性的功能並沒有得到完全重視和充分利用。在涉及通過微信獲取時政信息具體途徑的調查中,有23.6%的大學生選擇使用政務微信,有50.4%的大學生選擇關注官方傳統媒體微信公眾號,有73.2%的大學生選擇關注網絡媒體微信公眾號,有45.7%的大學生選擇自媒體微信公眾號,有50.4%的大學生選擇朋友圈,而選擇其他途徑的隻有2.4%。(如圖1所示)這說明網絡媒體微信公眾號在傳遞時政類信息內容方面最具影響力,其次是官方傳統媒體的微信公眾號和朋友圈,大學生主要願意通過關注網絡媒體的微信公眾號、官方傳統媒體微信公眾號以及瀏覽朋友圈來獲取時政信息。

2.關注政治內容范圍廣泛

當被問及“在微信政治表達中所關注的政治內容有哪些領域”時,“民生問題”選擇頻率最高,有78.74%的大學生選擇關注民生問題,這說明大學生關心社會、關注民生,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當然,關注民生問題也是當前政治參與的一種發展趨勢,隨著新媒體日益滲透和介入個人生活,並成為公眾表達自我和維權的有力工具,民眾注意力越來越隨著新媒體的傳播導向而指向更為微小的公民生活世界,並時常把個體生活事件放大為公共事件,民眾更加關注自身和他人的民生問題與命運,關心個案正義[5]。據問卷調查統計,有64.57%的大學生選擇關注“國際局勢”,有45.67%的大學生選擇關注“反腐倡廉”,有41.73%的大學生選擇關注法律法規,還有7.87%的大學生選擇關注“其他”(如圖2所示),這說明在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接觸的信息內容更加廣泛,更具國際視野,同時關心國家政策和國際局勢,渴望實現政治理想,滿足自我較高層次的精神需求。

3.政治表達相對隨意

在傳統的政治表達過程中,政治表達趨於理性,表達主體多是專業知識水平和社會地位較高的群體,他們在一定的政治概念的基礎上對表達對象進行抽象概括和深度總結,最終實現政治表達,這樣的政治表達專業要求高、渠道單一、內容相對嚴肅,大學生參與此類政治表達的情況較少。而在自媒體時代,微信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相對私密的話語平台,朋友圈則是微信中私密環境下的的一個個性化自由表達平台,大學生在這裡可以相對自由地發表自己的政治觀點見解,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傳統的、規范化的政治表達方式被不斷解構,政治表達出現碎片化趨勢。據筆者調查,當涉及評論朋友圈與政治相關內容的態度時,有34.65%的大學生選擇“隨便說說”,有29.92%的大學生“觀點獨特、有理有據”,有20.47%的大學生選擇“並不發表自己的觀點,只是引用他人觀點”,有11.81%的大學生選擇“其他”,具體來說,選擇“其他”的大學生多是“只是看看,幾乎不會發表政治觀點”,隻有3.15%的大學生選擇”言辭激烈,感情色彩濃厚”。(如圖3所示)可見,多數大學生願意通過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政治表達。部分大學生能夠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與政治熱情,查閱資料,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這說明部分大學生具有有一定的政治素養與政治分析能力,能為新媒體環境下的民主政治建設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但在面對復雜的政治信息時,多數大學生由於自身有限的知識水平和社會閱歷,缺乏政治精英對待政治事件的敏銳洞察力和對事件深入跟蹤了解的態度,所以大學生總體上在政治表達方面有一定的主觀隨意性。

4.參與程度的低層次性

雖然微信為大學生提供了新的參政渠道,但由於政務微信功能尚待完善、部分信息真假難辨等種種因素,大學生的微信政治參與受到一定的局限,大學生在政治參與方式上多是“圍觀式政治參與”。“圍觀式政治參與是在20世紀90 年代后期出現的一種新的政治參與形式,其主要特征是以網絡為平台,通過話語參與一定的政治事件或議題,展開虛擬的集體政治行動,影響政治發展、政府決策,以實現自身價值或權益的政治活動。[7]”為了解大學生微信政治參與的程度,筆者圍繞知情(瀏覽)、表達(評論、轉發)、參議(建言獻策)、監督(公開譴責)這四個維度進行問卷設計,釆用李克特五級量表進行測量,參與度由低到高依次為“從未”“偶爾”“一般”“經常”“總是”。由表1可以看出,大學生在利用微信進行政治參與過程,在政治知情方面參與程度較高,而在政治表達、政治參議方面以及政治參與程度較低。

三、大學生微信政治參與引導路徑

微信在為大學生政治參與提供即時便捷途徑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新的問題。針對大學生微信政治參與存在的問題,高校、政府、媒體以及微信服務商都應探索有效途徑,積極採取措施,不但要提高大學生的政治素養和微信政治參與能力,而且要引導大學生政治參與行為的規范化、理性化,營造良好的大學生微信政治參與環境。

1.高校:豐富思想政治教育路徑,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參政行為是否理性與大學生的政治素養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因此,不斷提高大學生的政治素養顯得極其重要。一方面,教師應當及時了解大學生利用微信進行政治參與的動態,結合大學生的自身特點,對進行正面積極的政治思想教育,引導大學生增強自我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樹立正確的新媒體政治參與觀,有序、理性地參與微信政治生活。另一方面,各高校也應順應時代發展,開通高校微信公眾號,組織專門人員管理微信公眾平台並推送原創的、時效的政治思想教育內容,同時,“實現廣播、電視台、報刊、校園網、微信公眾平台等校園媒體一體化,優勢互補,避開短板,共同打造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立體式、一體化的宣傳網絡,不斷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性和實效性。”當高校對大學生進行多層次、多方位的全面思想政治教育時,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會得到潛移默化的改變[8]。

2.政府:建立健全政務微信平台,完善輿論引導體制

目前,微信的政治性功能並未充分開發和利用,政務微信平台還處於初步發展階段,功能也亟待完善,有不少政府部門的政務微信存在“僵尸號”現象,只是為了響應國家政策號召,並未真正成為與公眾溝通。政務微信應該根據自身的個性化定位,深入轉變話語方式,傳播符合主流價值觀、弘揚正能量的原創性信息,增強其主流輿論的引導,完善個性化服務,對大學生的政治訴求給予充分的重視和及時的解答,保証大學生的政治訴求得到充分的表達。此外,政府也應制定符合新媒體時代的互聯網法律法規體系,加強新媒體的管理和建設,完善新媒體的監管體制,為大學生微信政治參與營造良好有序的新媒體環境。

3.媒體:積極培養微信意見領袖,實現正確輿論引導

在微信公眾帳號之中存在政治意見領袖。廣播、電視、報紙、門戶網站等媒體幾乎都在微信上創建了官方微信公眾號,另外,不少現實生活中或是微博上的政治意見領袖也在微信上擁有自媒體賬號,用戶為了及時獲取時政信息會主動訂閱各種公眾號。當微信上出現一些極端言論或真假難辨的政治信息時,大學生往往會尋求一些自己信服的權威媒體的觀點。意見領袖的觀點會對大學生的參政行為產生較大的影響,意見領袖的態度有時會比法律監管所產生的引導效果更好。因此,對於政府主管下的主流媒體而言,應積極正當微信公眾號中意見領袖,正面引導輿論,弘揚正能量。此外,主流媒體、門戶網站以及其他媒體也應該恪守媒體職責,堅守新聞專業精神,有效引導輿論,避免大學生利用微信進行非理性的政治參與行為。

4.微信服務商:及時出台監督管理辦法,加強技術監控力度

微信服務商已經出台了《微信公眾平台服務協議》《微信公眾平台運營規范》《微信朋友圈使用規范》等一系列的服務協議和監督管理規范,在一定程度上規范了用戶微信使用行為,有利於微信健康生態秩序的建設。但由於微信的信息傳播環境較為復雜並在不斷發生變化, 在微信監管方面可能還會出現新的問題和挑戰,這就要求微信服務商的相關部門,敏銳地發現問題,積極出台相應的監督管理辦法解決問題。此外,微信服務商還應該培養網絡信息技術人才,加大對虛假信息的監控力度,完善監管和處理機制。

參考文獻:

[1] 中國大百科全書編委會.中國大百科全書政治卷[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2.

[2] 王浦劬.政治學基礎[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3] 梁辰.微信發布政務民生白皮書:政務微信總量破4萬[EB/OL].http://tech.qq.com/a/20150422/025037.htm.

[4] 方興東,石現升.微信傳播機制與治理問題研究[J].現代傳播,2013(6).

[5] 趙春麗.當前微博政治參與特點與發展趨勢研究[J].社會主義研究,2013(5).

[6] 王曉燕.“偏離”與“重構”一一角色社會化進程中的當代大學生政治心理變遷[D].上海大學,2008.

[7] 王雁.大學生網絡政治參與的困境探討[J].中國青年研究,2014(2).

[8] 高翩翩.新媒體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析——以高校微信公眾平台為例[J].新聞戰線,2014(6). 

(責編:王妍(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