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70后到00后心中的"姐姐" 鞠萍:我屬於三億小觀眾

2016年06月04日06:38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鞠萍:我屬於三億小觀眾

  提起“鞠萍”,從70后一直到00后,可能都會下意識地接上“姐姐”這個稱呼。說來也奇怪,當年的蓬頭稚子,如今多為人父母,或早已忘記了電視機裡有鞠萍姐姐相伴的童年歲月。然而名字的魅力卻是長久的,一不留神,就溜上了心頭。

  該是有多少的愛與陪伴,才能讓一代人如此長久地記住這個名字?

  鞠萍的名字是與《七巧板》《大風車》等經典少兒節目連在一起的,自1985年《七巧板》開播以來,熒屏上活潑開朗、美麗大方的鞠萍已伴孩子們走過了三十二年時光,也打磨出一塊金字招牌。直到現在,往舞台上一站,她仍是一個時代的符號。

  幾天前在全國政協禮堂與她碰面。那時她正在慶“六一”少兒藝術精品展演的舞台上,帶領著一幫孩子排練走台。氣場沉著,指揮若定,如此老練,我險些認不出來。直到排練停歇,她朝我招一招手,微笑。

  那仿佛是從記憶深處裡浮現而出的笑容,終於使我斷定這就是“鞠萍姐姐”。

  一路踱步至后台,她風趣盎然,有說有笑,親切一如往常,率真爽直卻出人意表。和熒屏裡看到的從容不迫相比,現實中的她顯然要“忙”許多。不到半個小時,她的電話接了兩個,前來求合影或採訪的人有三波。她一面化妝,一面自嘲“管得太多”,笑得煞是爽朗。“六一期間,一天三地兒,往往上午在浦東,中午在重慶,晚上就去了漳州,第二天清早還得飛山東。”如此風風火火的鞠萍,才是“姐姐”在幕后的真實寫照。

  其實,早在鞠萍還是孩子的時候,就無不透著這股干淨爽朗的氣息了。出生於1966年的鞠萍,從小就乖巧聽話。媽媽說,她是從坑裡撿來的,她信了十幾年﹔爸爸帶她去醫院包扎縫針,她沒哭過一聲。她愛唱愛跳,尤其愛模仿演戲﹔孩子們愛跟著她玩,她也喜歡張羅,於是打小就成了“孩子王”。既是文藝骨干,又是組織核心,那時的她幾乎就是優等生的樣板。

  然而“木秀於林”,多少會引來些麻煩。由於出類拔萃,也生得俊俏,還在念中學的小鞠萍不時受到“壞孩子”的騷擾。媽媽不放心,決定讓她畢業后報考氛圍更加單純的北京幼師。原本就夢想當老師的鞠萍,欣然同意,也順利考中。正是從那時候起,鞠萍褪去了孩子的身份,卻結下了與普天下孩子的不解之緣。

  從幼師畢業后,鞠萍留校任教,此后又因機緣巧合被舉薦到中央電視台。1984年11月25日,鞠萍正式在央視報到。

  “如果沒有去央視,我會留在幼師,做一個盡職的老師,生活會有另一番幸福。但是因為央視,我能將自己的表演天賦、藝術才能和幼教經驗充分發揮出來,可以說,沒有央視就沒有我的今天。”如今已50歲的鞠萍,仍念念不忘這份恩情。

  1985年6月1日,一檔別開生面的欄目《七巧板》在央視正式拉開序幕,也開始了中國少兒電視節目的“鞠萍時代”。十年時間裡,鞠萍每周四都通過《七巧板》與全國的小朋友見面,《大風車》開播后更是天天見,由此也樹立起一個深入人心的“鞠萍姐姐”的形象。然而,少有人看見她在背后的自律與堅守——為了當好“姐姐”,她要隨時注意自己說話的語氣﹔愛美燙了頭發,卻被孩子批評“像大人”,第二天就給拉直回去﹔早期工作忙,疏於回信,傷了小朋友的心,於是她從此堅持半數以上親自回復。

  “在小觀眾的腦子裡,我就是留著短發、穿寬鬆衣服的鞠萍姐姐。”她平靜地說,“我知道,我已經不屬於自己,而屬於三億多小觀眾了。”

  鞠萍的自律,來源於兒時童真的延續。從優等生到優秀主持人,她將學生時代的優良美德成功轉化為數十年的職業習慣。談及觀眾對自己的喜愛和肯定,她依然像被表揚的孩子那樣喜形於色,毫不偽飾。然而面對孩子,她的童真儼然有了母性的光輝,“嚴於律己”成了“寬以待人”。這得益於多年與“小伙伴”打交道的經驗,也源於她身為人母的天性。

  “兒子已經二十三了,這麼多年,我從來沒有強求過他。”在鞠萍看來,父母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的力量,比任何規矩都管用。最讓她得意的,便是自己的樂觀感染了兒子,養出一個陽光四射的大小伙兒。“陪伴孩子最重要的事,不是上什麼補習班,而是帶他們去看看世界——在陽光下奔跑,是最好的‘補鈣’。”

  如今,年紀漸長的鞠萍逐漸從台前退居幕后,三十多年的豐富經驗讓她無論在編導、主持還是教育領域都得心應手。好在兒子早已自立,她得以騰出手來,全心為普天下的孩子們奔走。在鞠萍現在唯一主持的節目《大手牽小手》裡,她親自幫孩子們圓夢想、看世界。只是,鞠萍姐姐還是那個笑容可掬的鞠萍姐姐,新一代的小朋友們則轉眼又要長大了。(博林)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