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社交工具的未來,人以群分? 產品被賦予不同功能

2016年06月04日06:48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社交工具的未來,人以群分?

  中老年人在微信中傳播正能量,“二次元”粉絲在專屬QQ群裡交流喜歡的動漫,“70后”們依舊習慣使用短信,微信則成為受所有人歡迎的全民社交工具。

  社交網絡的未來,人們也許會被年齡、性別、興趣分割成一個個“小世界”。越來越細分,越來越小眾,或許會成為社交媒體的下一個發展方向。什麼人用什麼社交工具,會成為今后的趨勢。

  人們都愛用什麼社交工具?

  “當年戴著紅領巾一起長大的小學同學,今天又一起戴上了紅領巾。”12位年逾花甲的“紅領巾”,坐在草地上來了張合影。這是市民肖敏在“六一”兒童節那天發在朋友圈的文字和一組照片。與朋友在微信中聊天,發布自己的生活狀態,在朋友圈分享好文章,已成為肖敏每天的日常。

  弘揚正能量,是肖敏對於自己使用微信的一個概括。翻看她的朋友圈,抒情詩朗誦、鋼琴曲、名家散文都是她經常轉發的鏈接,“想讓自己的晚年再豐富多彩一些,有好的心態和向上的動力。”

  其實,無論是肖敏這樣的“50后”,還是剛剛進入青春期的“00后”,微信已成為男女老少通吃的社交工具。

  根據全球調研巨頭Kandar發布的《中國社交媒體影響報告》,微信已是中國社交媒體領域當之無愧的霸主,使用率連年增長,2015年的使用率達到了75.9%,自2014年打敗了QQ空間后一直處於第一位置。QQ空間的份額從2013年開始大幅下滑,但仍然佔據第二位,微博則是季軍。

  社交產品被賦予不同功能

  如果說微信已成為中老年人最主要使用的社交工具,那麼對於相對年輕的“80后”、“90后”來說,微信、QQ、微博等社交網絡則被賦予了不同的功能。

  14歲的中學生芊芊,2008年就開始玩微博,是最早的微博用戶。有了微信之后,微博就漸漸被芊芊“打入冷宮”了。“微博涉獵很多陌生的范圍,你可以關注大V,也可以關注很多平民。QQ的范圍更小一點兒,但也會有興趣相投的陌生人用QQ交流。但微信,我隻有認識的,至少見過面的人才會加。”芊芊說。

  根據搜狗手機輸入法數據,“70后”在社交軟件上使用前三名依次是微信、陌陌、手機QQ,這個年齡階層的用戶社交圈已經相對固定,且思想成熟,大部分社交關系依賴於微信這樣的熟人社交。

  對於伴隨互聯網成長起來的“80后”,騰訊系的兩大產品微信與手機QQ佔據了他們絕大多數的社交生活,其次是陌陌、微博及短信。而在“90后”“00后”中,主要的社交生活依靠手機QQ、微信及陌陌,短信這種社交方式已經逐漸被他們遺忘。

  社交網站的細分小眾化趨勢

  當微信、QQ成為人們主要的社交工具時,微博看起來更像是一個人們獲取新聞資訊、關注名人動態的媒體平台。而更古老的人人網、開心網,則已成為幾乎無人問津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

  在社交網絡發展更早的美國,細分化的社交媒體開始逐漸壯大。

  在Business Insider的報告中,Facebook和Twitter這兩個社交網絡都有明顯的性別傾向。根據2013年的問卷結果,在使用傾向上,女性用 Facebook的意向比男性高了10%。Twitter則開始向男性用戶傾斜。

  而在Piper Jaffray的一項調查裡,美國的青少年把Instagram選為自己最重要的社交網站,Facebook和Twitter的地位已經不保。

  越來越細分,越來越小眾,或許會成為社交媒體的下一個發展方向。

  “人們選用哪種社交網站,跟他的社交關系是分不開的。小時候可能用QQ,工作后由於社交關系都沉澱到微信了,他就會從QQ轉向微信。”自媒體服務平台易贊CEO契約表示,社交網站的細分化將是百分之百的必然趨勢。

  “人的興趣是細分的,很多亞文化也在這個社會慢慢滋長。微信、QQ這些社交網絡巨頭已經佔領了大眾化社交領域,垂直化細分化才是未來社交網站的出路。能打敗微信的,不可能是另一個微信。”契約表示,對於互聯網企業而言,他們也希望其用戶更純粹,這樣商業化會更容易。(袁雲兒)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