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西部學刊》>>2016年5月下

編外廣電人員從業生態與職業發展研究的現狀、問題與路徑

陸高峰
2016年06月06日14:06 |
小字號

來源:西部學刊

改革開放,特別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明確提出后,我國廣電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隨著廣電行業市場化運營步伐加快和節目播出數量、時間的快速增長,加之中央和一些地方廣播電視台採取超常規發展的頻道、頻率擴張戰略,原有的廣電用人機制和人員數量、人才結構已經無法滿足廣電行業快速發展的需求,於是廣電行業逐漸打破原有事業單位依靠編制用人的束縛,開始大量使用編制外的“臨時工”“合同工”以及“組聘”“頻道聘”和“台聘”等“聘用人員”,導致編外人員大量增長。

有資料顯示,“截至2003年5月底,央視台本部共有各類人員9500余人,其中正式編制內職工2500余人﹔編外人員達到7000人,佔人員總數的73.48%,是正式員工的2.8倍。”[1]而1994年成立的湖南經濟電視台更是硬性要求“實行全員招聘,絕不允許產生新的鐵飯碗、大鍋飯”。截至2004年,湖南廣電集團“4200多名員工中,有2000多名員工屬於聘用制”,[2]聘用人員接近50%。

早在2003年,湖南大學戴鬆曾對湖南省廣播電視人員作過調查,被調查的65家湖南廣播電視媒體總人數為7216 人,其中在編人員5050人,招聘人員1643人,臨時人員523人,分別佔70%、22.8%、7.2%。招聘和臨時聘用的非在編人員總體佔30%。其中省級電視台非在編人員高達55.3%,市級電視台非在編人員佔39.3%,省市電台非在編人員也佔到44.3%。而且愈是一線採編人員,非在編人員比例愈高。“調查顯示,招聘及臨時編制的新聞採編人員,在省級電視台已佔74.5 %,在市州廣播電視台(頻道)佔42 %”。[3]

如今,勞務派遣、人事代理等通過公開招聘的編外用人方式已經成了廣電行業、特別是中央和省市級廣播電視單位最主要的用人方式,這些通過公開招聘進入廣電行業的編外人員具有年齡輕、學歷高、精力旺盛等特點,也已經成了廣電單位的業務主力和骨干。編外用人方式在給廣電業蓬勃發展帶來活力的同時,身份差異、經濟待遇差異、政治待遇差異、勞動和養老保障差異、工作穩定性差異等,也導致大量編外人員出現心理失落以及職業認同感和單位歸屬感的降低、職業流動性增加、職業效能降低等消極不良影響。

由於廣電行業具有經濟和社會效益的雙重功能,更有引導輿論、維護意識形態的重要功能,如果不能及時減少、消除這些負面因素的影響,不僅不利於廣電行業的長久發展和廣大編外廣電從業人員的職業發展,而且還會給國家對內對外傳播的輿論安全帶來隱患。

一、編外廣電人從業生態與職業發展研究現狀

目前國內對傳媒從業人員從業生態和職業發展研究的成果甚少,至於專門研究編外廣電從業人員從業生態與職業發展的研究文獻更是鮮見。

(一)國內編外廣電從業人員研究現狀

從中國知網(www.cnki.net)包含期刊、碩士學位論文、博士學位論文、國內會議、國際會議、學術輯刊、商業評論等8個數據庫的聯網檢索來看,研究文獻以“編外”“編制外”“非編”和“體制外”等編外傳媒從業人員為題進行相關及相近研究的文獻隻有寥寥數篇。從2005年上半年發的楊曉民的《堅持制度創新 推行編外人員勞務派遣制度》(《電視研究》5期)到2012年發的李如軍的《發行員用工制度改革探析》(《新聞實踐》11期)共10篇文獻,其中專門研究廣電編外人員的隻有《堅持制度創新 推行編外人員勞務派遣制度》《加強縣級台編外人員隊伍建設的探索與思考》和《做好廣電編外專業技術人員的思想政治工作初探》等5篇文獻。

(二)國內廣電從業人員職業發展研究現狀

專門研究廣電人員職業發展的論文目前同樣十分稀少。從吳勝、徐犇2008年發的《電視購物節目“主持人”職業發展的思考——以西安電視台“樂購”頻道為例》(《新聞知識》10期)到楊錦2014年發的《電視節目主持人職業發展的瓶頸與突破》(《新聞窗》10期)共6篇文獻,從費愛菊2006年發的《我國廣電產業人力資源管理實踐與員工忠誠的實証研究》(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碩士論文,5月)到牛英豪2013年發的《全媒體時代電視節目主持人職業發展的瓶頸與突破研究》(河南大學碩士論文,5月)共4篇碩士論文。專門研究編外廣電人員職業發展的文獻尚未發現。

就我國對於國內編外廣電從業人員研究現狀、國內廣電從業人員職業發展研究現狀而言,僅從數量這一角度,即可窺見一斑﹔而且,發文時段也就這麼幾年,其研究力度的微弱狀態也不難想見。

(三)海外廣播電視從業人員職業發展生態研究現狀

由於歷史文化差異和現實條件所限,國外學者對於廣電從業人員職業發展生態狀況的研究,經過查找EBSCO、PQDT、Elsevier等大型外文數據,除了少量如《Traumatic stress in Japanese broadcast journalists》(Journal of Traumatic Stress, 2010, 23)涉及廣播電視從業者心理壓力等研究文獻外,尚未有發現。即便是境外學者研究國內傳媒人職業發展的相關文獻,也隻有美國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潘忠黨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學陳韜文教授發表的《中國新聞改革過程中的媒體范例評價、媒介角色信念和工作滿意度——對兩個城市的新聞從業者的問卷調查》(2003中國傳播學論壇暨CAC/CCA中華傳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等少量文獻。

(四)現有研究的不足之處

現有廣播電視從業人員職業發展的研究尚存在以下不足:(1)數量極少。現有關於廣播電視從業人員職業發展研究的文獻隻有10篇左右。(2)缺少系統性、整體性的深入研究。現有的廣播電視從業人員研究,研究范圍大都針對某一地區、某一單位,沒有全國性較大范圍的研究,缺少對廣播電視從業人員整體和全局的准確把握與分析。(3)缺少實証調查研究。現有廣播電視從業人員研究,研究方法大都通過主觀判斷和定性分析,缺少實証調查的定量分析,研究成果的准確性和指導性都存在不足。因此,有必要用媒介從業生態視角和實証調查的方法,在全國性較大范圍內對廣播電視從業人員職業發展進行系統性深入研究。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