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樹上開花”在電視懸念中的應用
摘 要:在大眾傳播時代,懸念設置在電視節目結構和敘事方式中被普遍重視和使用,故事化和懸念設置成為人們最樂於接受的敘事方式。因此,分析電視懸念的設置和方法也就成了當務之急。本文試以兵法為研究方法,去分析、解讀、歸納電視制作人在節目中所做的懸而未決的處理方式。本文以“樹上開花”一計為切入角度,歸納出電視懸念借機“布勢”之效,並將“樹上開花”一計在電視懸念中的應用劃分為“天時”、“地利”、“人和”與綜合運用四類。
關鍵詞:懸念﹔兵法﹔電視懸念﹔樹上開花
中圖分類號:G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6)06-0112-02
一、引 言
“懸念”是一種敘事手法,是結構內容的一種手段﹔而“兵法”則是認識問題、解決難題的思路和招法。那麼,這兩者之間,首先不矛盾,其次,會有交集。在電視懸念中,“懸念”被作為敘事手段應用,可視為電視懸念之“術”﹔“兵法”則是謀略電視節目的計策和操作,可視為電視懸念之“道”。當懸念以兵法的形式在電視節目中呈現時,可以更巧妙地傳達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積極有效地引導輿論,完成敘事意圖,達到敘事效果,使宣傳通俗化[1]。從這個角度上說,懸念與兵法有著共同的目的:豐富了電視節目內容形式,提高了電視節目傳播效果。兩者都是可以進可“道”,退可“術”,進退自如,張弛有度。否則,電視懸念也只是好謀無斷或有勇無謀。
二、兵法“樹上開花”與電視懸念
兵法其實就是一種戰略運籌與戰術運用的完美結合,是求異思維與實務操作的優美組合。它起源於戰爭,卻可以出離戰爭,而成為一種思維方式或行為方法應用於政治、外交、商務、人際、傳媒等諸多方面。“樹上開花”屬三十六計中並戰計,這一套中的計策,意在打破這種相對靜止的僵持狀態,有意識地努力創造出己方的優勢地位,從而最后獲得成功。在電視節目中,一潭死水、毫無懸念的狀態是最要命的,想讓節目在海量的信息素材中脫穎而出,推陳出新,在這套計策上下功夫就是值得的。
兵法“樹上開花”原文:“借局布勢,力小勢大。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也。”其意是,借助別人形成的局面布成有利於己的局勢,自身氣力不足但陣勢磅礡。就像鴻雁在翱翔天際,它豐滿華麗的羽翼讓它更加有氣勢。樹上開花原意是指,本來開不出花的樹,可以用彩色的綢子剪成花朵粘在樹上,假花靠樹枝立足,而樹枝也因絹花的點綴更美麗。
這一計的實質就是借勢造勢,在電視懸念設置中也無例外。這裡的“樹”,是被借來布局的東西,可能是實體的,就像人或者物﹔也可以是無形的,就像輿論、聲勢等。搭配方式也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強強聯合,也可以是虛張聲勢、狐假虎威。不過不管如何,樹上開花一定要順勢而為,不可逆勢而行。
三、電視懸念中的“樹上開花”
“樹上開花”一計在原案中有三個要點:一是“布勢”,二是“剪粘”,三是“威敵”。而用到電視節目中,則“威敵”很難體現,可能更多的是借機“布勢”、虛張聲勢、拉開架勢,甚或相互借勢。其實所謂“樹”,就如同寄居蟹的殼,需要母本和宿主。要想在樹上開花,首先要找到這棵樹,而且允許借樹造勢﹔其次,要有些天賦,優勢轉化才夠鮮明﹔其三,機會、機遇的使然。愛因斯坦曾說,成功是1%的靈感加99%的努力,但這1%是決定性的。
據此,將這一計在電視懸念中的應用分為“天時”、“地利”、“人和”與綜合運用四類。
(一)樹上開花之“天時”
這裡的“天時”不僅是指有利於攻戰的自然氣候條件,更是指時間上的時機概念,也有機遇、機制的意思。也就是促成事情、事件發生的條件、環境等。
近年來,選秀節目風起雲涌,風生水起,蔚然成風。而平民參與的選秀節目更是受到觀眾的特別關注,因為這些“草根”們不論是有幸登陸央視春晚,還是通過明星模仿秀參與欄目錄制,還是經過層層關卡成為選秀優勝,都是很接地氣的類型。而如果沒有相應的平台支持,沒有更新的觀念支撐,就算有參選者自身具有的能力和水平做支點,也撬不動鐵板一塊的舞台。
可見,電視的舞台打開一扇門,門檻降低了,草根們也進來了,也給屏幕增添了新的亮色,平民在電視舞台上開花,或電視舞台在平民上開花,都是可以有的,且枝繁葉茂花正紅。原因很簡單,因為電視本就是以普通百姓為消費對象和傳播對象的大眾媒體,如果表現的對象或客體失去了普通人群,那就不是“唱衰”而是真衰了。
《中國好聲音》的紅火,讓它招惹來一個強勁對手:《中國最強音》,其形式與“好聲音”恰似雙胞胎。緊接著《中國夢之聲》又橫空殺出,讓“好聲音”一下變成了“三胞胎”。相似的名稱,相似的賽制,相似的明星陣容,估計觀眾在換台時,會誤以為手中的遙控器壞掉了,怎麼老是在一個頻道裡切換不出來了呢。不僅如此,在炙手可熱的盛名之下,“中國好老公”、“中國好老師”、“中國好老板”諸如此類的“中國好xx”體的新詞層出不窮。這類詞在人群中流行其實借的就是《中國好聲音》的名氣,有了前人,后者的起點不低,出位就不大費力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