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西部學刊》>>2016年8月下

基於情境危機傳播理論的城市危機傳播應對策略【2】

馬相彬
2016年09月12日13:31 |
小字號

四、研究結論與對策建議

(一)危機回應策略實施前的信息公開

在媒體社會化語境下,公眾成為最大和最重要的信息消費群體,使得危機傳播的中心化逐漸被消解,危機傳播不再只是信息傳播的線性過程,而是話語沖突調和的動態過程。由於把關和信息壟斷在一定程度上的弱化(或可稱為政治規制讓位於技術話語),這也就打破了原來的信息不對稱局面,因而若此時政府仍採用傳統的“捂蓋子”“瞞報、慢報”模式,不但不利於危機的解決,反而會加重利益攸關受眾的憤怒和猜疑,形成新的信任、公信力危機,正如庫姆斯所言“及時公開是危機決策的前提。”

同時,及時公開信息可避免謠言等次生危機的傳播,也有利於採取“否定策略”對謠言進行有效遏制。初級傳播階段,容易產生二次反饋謠言及引起謠言危機,構成新的危機情境,進而加深原有危機的解決難度和整體危機的危害程度。因而及時公開信息,使利益攸關受眾感覺自己處於被尊重的信息對稱狀態下尤為重要。

(二)制定與危機情境匹配的危機回應策略

積極運用重建型和增強型策略。從研究中可以發現,當前面對危機事件,政府回應以否認和弱化策略為主,很少或者不會有效運用重建和增強策略,而根據SCCT,重建型和加強型危機回應策略相對來說是最有效的,其次是弱化型危機回應策略,公眾相對來說最不相信的是否認型危機回應策略。在多數情況下,道歉、關心同情等策略能減弱憤怒和抵觸,還表現出政府心懷民眾、勇於擔當的執政理念,有利於避免新的次生危機﹔重建策略中的賠償和承諾也是較為有效的危機應對策略,賠償代表著對過失的當前階段補償,而承諾則是對將來的保障﹔迎合討好等增強策略容易使受眾感到尊重和在情感上得到交流。

依據危機情境制定危機策略。正如梅羅維茨“媒介情境論”所言,每一種獨特的行為都需要一種特定(獨特)的情境,危機情境是利益關系人對於危機的感知、看法和理解,是應對策略制定的依據。根據已有經驗,利益攸關受眾對於意外事故型危機中組織的責任歸因較小,因而政府應採取弱化型回應策略﹔而對於過失、故意型危機,由於利益攸關者認為組織負有較大責任(直接責任和監管不到位等間接責任),因而必須採取重建、增強型傳播策略,如使用道歉、賠償、迎合討好和承諾等策略,能降低其對政府的憤怒和不信任。此外,對於大部分危機而言,除証據模糊的謠言外(應採取直接否認的策略),不宜採取直接否認策略,否則會給受眾呈現“蠻橫”“不真誠、不平等”的認知,增加憤怒情緒。

(三)注重危機史的管理和關系史的維護

危機具有歷時的整體性,不僅在當下,每次危機事件的解決都會是危機歷史中的一環。在危機事件中,利益攸關受眾內心積壓的危機歷史、關系史(不滿、憤怒、不信任等)會被激活、喚醒,影響對當前危機情境(責任歸因、危害、恐懼程度等)的評估和認知。反之好的評價、口碑和印象則會有助於穩定情緒,減弱危害。在水污染事件中,存在與本次危機有關的危機歷史,被利益攸關受眾“趁機棒打”,反復擺上台面,加重了當前危機程度。因而政府應當完善應對每次危機、注重危機解決品牌的經營﹔注重日常關系的維護和自我呈現,積極給民眾呈現對話的姿態,以有益於從整體層面提高危機傳播應對效果。

參考文獻:

[1]於晶.“從媒體到受眾”政府危機傳播效果的二級評估模式建構[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2(2).

[2]聶靜虹,婁擁軍,王博.論危機情境與政府話語策略[J].社會科學研究,2013(1).

[3]溫瓊娟.“修辭情境”對情境危機傳播理論的影響[J].武漢冶金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5(1).

[4]洪俊浩.傳播學新趨勢[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

[5]雷曉艷,張昆.社會化媒體背景下政府形象危機的情境及其修復[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4(3).

[6]來向武,王朋進.緣起、概念、對象:危機傳播幾個基本問題的辨析[J].國際新聞界,2013(3).

(作者系華南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傳播系碩士研究生) 

(責編:劉雨霏(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