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媒體走轉改】雪山新村:“重建+扶貧” 讓人人都能享受產業發展紅利【2】
村民新居
為了避免村民在發展民宿時走“單打獨斗式”傳統產業發展模式的老路。2014年6月在李德安的帶領下,雪山村成立了寶興縣雪山福民專業合作社,全村146戶586人全部入社。“扶貧攻堅離不開群眾的參與,要打造高端民宿,就需要合作社對全村的農家樂進行統一的經營和管理。”李德安說,比如為了避免村內無序的競爭,合作社會根據需要作出總體規劃:30%的農戶搞餐飲娛樂、30%的農戶搞民宿客棧、30%的農戶搞林下養殖、10%的弱勢群體搞環境治理。而在接待游客方面,合作社會設立了統一的游客接待中心,根據掌握的實時客流量和農家樂入住率,及時協調,為農戶和游客提供便利。“建合作社,就是要讓全村人都享受到重建成果,全民致富奔康。”同時擔任合作社理事長的李德安說。
2015年9月21日,雪山村民宿旅游業開始試營業。短短三個月時間,合作社的營業收入達40萬余元。全村146戶586人,人人享受到100元的重建新村產業發展紅利金。在分紅現場,76歲的潘族組組長王有義數著鈔票,“成立合作社后,沒想到短短幾個月就能分紅,真是‘搖身一變成股東,脫貧奔康希望高’。”“目前,全村共有貧困戶10戶,按照現有的經營模式,他們在今年就會全部脫貧。”對於脫貧,李德安信心滿滿。
新居
李德安告訴記者,2015年,雪山福民專業合作社邁出第一步,盡管紅利尚微,但短短3個月的試營業,已經初顯成效;2016年,將是雪山村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一年,據統計,今年到目前為止,雪山新村已經接待游客6萬余人次。李德安估計,今年一年村裡的民宿和餐飲將實現產值300余萬元。李德安說,分紅后合作社盈利的資金將全部用於新村后期再建設、農房維修,以及根據全村村民的勞動支出進行合理分配等,為新村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