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6年·第9期

報紙副刊的傳播意義與運營策略研究

呂曉峰
2016年09月28日14:11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 要:現代報紙一般包括新聞、評論、副刊和廣告四大基本構件。簡單來說,副刊與其他三個報紙構成要件的區別在於:新聞提供事實,評論提供意見,廣告推銷商品或觀念,而副刊提供娛樂與知識。本文將結合對副刊定義、演進過程,傳播意義與文化特征,編輯方針與運營策略,現實問題與發展趨勢等問題的探討,分析中國當代報紙副刊的一般情況。

關鍵詞:報紙副刊﹔副刊編輯﹔新媒體

中圖分類號:G2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6)09-0084-02

副刊“是報紙上用文學體裁反映社會,文藝色彩較濃能給讀者提供美的享受的固定版面,定期出版,一般有刊名。[1]”副刊的名詞最早出現於北京《晨報》。“五四”時期,我國報刊史上迎來了副刊的一個繁榮期,出現了許多傳播新思想、新文化、新文藝的副刊,其中《晨報》副刊、《京報》副刊、《民國日報》副刊《覺悟》和《時事新報》副刊《學燈》並稱為民國“四大副刊”。

一、副刊的傳播意義與文化特征

副刊的特性主要體現在新聞性、可讀性、綜合性、思想性和平民化五個方面。在報紙的容量配置中,副刊雖然不負責對新聞事件進行報道,但是卻可以用文字形式策劃主題,對報紙的主要報道對象與興趣點進行跟蹤。可讀性是副刊自身性質的要求。副刊表現內容和表現形式的文藝性,既是副刊區別於報紙其他構成要件的重要特點,也是副刊吸引受眾、實現其新聞性的必要保証。副刊綜合性的特點是與“大副刊”概念的提出密切相關的。按照大副刊的要求,“報紙除了以文藝為主的副刊外,還要有外延廣泛、豐富多彩的其他內容。[2]”副刊的思想性和平民化則是與報紙的輿論導向意義和受眾特點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副刊的傳播意義大致可以從報紙的屬性、報紙從業者的工作特點和信息時代的媒介特征三方面進行理解。

從報紙的屬性來看,報紙在內容排布上受到時間、空間和意識形態三方面限制因素的影響。由於報紙發行周期短,重復閱讀率低,版面設計相對固定,當傳播受限,出現版面空白時,副刊可以起到填充版面的作用。另一方面,現代信息社會的文本閱讀是一種讀圖時代的“淺閱讀”,誰能夠抓住讀者的眼球,誰才能在大浪淘沙的激烈競爭中博得一席之地。報紙副刊以文藝、娛樂信息為主的傳播特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娛樂讀者的作用。

從報紙從業者的工作特點來看,一方面他們由於意識形態和媒體角色的限制,往往無法直接在報紙的新聞信息中表達自己的想法,副刊可以作為其影射現實的特殊場所﹔另一方面,面對信息時代激烈的受眾佔有競爭,紙媒提出“新聞拉客、副刊留客”的報紙經營理念,也需要副刊發揮其自身優勢,吸引受眾。

從信息時代的媒介特征來看,副刊的傳播意義主要體現為媒介功能互補的產物。一方面,副刊在現代報紙中所佔有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另一方面,電子媒介的興起和讀圖時代的到來對報紙的沖擊日益加劇,副刊在其中則恰恰扮演了一個媒介功能互補產物的角色。

現代副刊的文化特征,也即其內容設計要求,大致包括“時代感、地域性、新穎性、趣味性、豐富性、共賞性”[3]六個方面。

一份副刊是否具有時代特征是衡量閱讀價值的首要評判標准。各個時期的副刊所面臨的社會現狀不同,承擔的歷史任務不同,表現形式與時代要求也各有不同。同時,對於同一份副刊而言,不同季節、不同地區的受眾對副刊內容的要求也會有所差異,所以在保証副刊時代感的同時,還要特別注意副刊的“時鮮性”。

地域性是副刊的另一個重要文化特征,即在內容上呈現具有貼近性的本地題材,並利用當地讀者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表現。

“喜新厭舊”是讀者普遍的閱讀心理,副刊在編輯過程中隻有抓住讀者感興趣的新鮮信息,才能贏得讀者的青睞。

趣味性也是副刊的一個重要文化特征。副刊與正刊不同,由於報道內容不涉及到嚴肅的新聞話題,為了更好的實現“副刊留客”,副刊在內容排布上更多的選取具有趣味性和可讀性的文本,確保抓住受眾的眼睛。

豐富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體現在一張報紙可以有多個副刊,另一方面則體現為一張副刊中文章內容、版面形式的豐富多樣。

共賞性也是副刊的一個顯著文化特征。副刊內容的選取上,一方面注重報紙專業受眾群體的閱讀偏好,另一方面要照顧到普通受眾的大眾性需求,在專業受眾群與普通大眾之間求得平衡,實現共享。

二、副刊的編輯方針與運營策略

(一)報紙副刊的編輯方針

1.報紙副刊編輯方針要服從報紙整體定位。每份報紙都有自己的經營定位。這種定位由報紙的風格、受眾群、組稿方向、內容配置、版面語言、傳播渠道等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如果將一份報紙比作一棟房子,那麼新聞和評論是房子美麗的外牆,而副刊則是屋內富麗堂皇的裝修。但是如果要想“拉客”、“留客”,房子裝修的整體風格必須令人賞心悅目。報紙副刊的編輯方針就是如此,隻有與報紙整體的編輯方針保持一致,才能保証讀者對報紙的認可度和報紙的公信力,才能實現雙贏發展。

2..報紙副刊編輯方針要體現新聞性、可讀性(文藝性)、綜合性三大特性。前文在分析副刊的特性時已經點明,新聞性、可讀性、綜合性是副刊最基本的三大特性,也是副刊能夠贏得讀者,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沒有新聞性的副刊,就像沒有冠的公雞,既不被認可,也無法自信。沒有可讀性的副刊,就沒有讀者的信任與支持,也就沒有了立足的根本。沒有綜合性的副刊,就沒有了與專刊的區別與界限,也不可能贏得更多的受眾。

3.報紙副刊的編輯方針還要在廣大讀者與少數族群間求得平衡,做到雅俗共賞。總的來說,有以下幾點值得注意:第一,講求高雅,不能脫離群眾,避免玄而又玄,也不能孤芳自賞﹔第二,講求通俗,不能粗制濫造,更不能成為文化快餐﹔第三,雅與俗不是以題材類別進行劃分而是以滿足大多數讀者的共同性需求為要旨。隻有做到這幾條標准,才能真正實現雅俗共賞,才能在廣大讀者與少數族群之間求得平衡。

(二)報紙副刊的運營策略

報紙副刊的運營策略包括提升副刊自身品位和建設高水平編輯——作者隊伍兩個層面的含義。品位是副刊的核心競爭力。報紙副刊的優勢與特點在於其“知識的科學性、信息的權威性、思想的深刻性、形式的藝術性、語言的文學性﹔擁有一支高水平的作者隊伍,培養一支高素質的讀者群體。[2]”

提升副刊的品位,應著意於三個方面:提升政治品位﹔提升文化品位﹔不斷轉變和更新觀念,創造特色文化品牌。隻有同時從這三個方面入手,提升副刊的綜合品位,副刊才能真正成為雅俗共賞的文化大餐。建設高水平的編輯——作者隊伍是報紙副刊成功運營的另一個因素。一方面,副刊要有一支水平過硬的編輯隊伍,同時要提升組稿對象的專業水准和組稿方法的科學性,多措並舉,建設一支高水平的編輯——作者隊伍,形成編輯與作者之間相互依存、相互欣賞、相互信賴、保護作者與維護個性相協調的良性合作關系。

三、副刊的現實問題與發展趨勢

隨著人類信息社會的步伐不斷邁進,作為傳統媒體的報紙也日益受到新媒體時代融媒體的猛烈沖擊,作為報紙有機構成部分的副刊當然也不能幸免於難。當前副刊發展的現實問題主要體現在邊緣化、同質化、媚俗化和過度商業化四個方面。

1.受到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與數字媒介的沖擊,傳統媒體的地位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紙質媒體時代作為“傳媒之王”的報紙被逐漸邊緣化﹔那種靠小說在副刊上連載而一夜成名的作家和洛陽紙貴的文學作品早已經成為歷史的匆匆過客﹔運用現代網絡技術手段成長崛起的新生代網絡作者異軍突起開始佔領文藝娛樂陣地,副刊的邊緣化已成事實。

2.同質化是報紙副刊盲目擴版所帶來的一大惡果。20世紀90年代以后,“隨著報業改革和經濟利益的驅動,各類報紙紛紛增加和擴大專副刊來吸引大批的讀者,以提升報紙發行量……但由於缺乏辦刊經驗和及時准確的調整規范,有得報紙專副刊隻重視‘大而全’﹔有的以為重視內容上的‘囤積’,導致新聞版的版面被蠶食和弱化。結果是各類專副刊在內容版式上大同小異同質化現象嚴重,市場上專副刊雖多,但真正有特色的少,能夠成為品牌的更少。[3]”

3.媚俗化是報紙副刊面對數字媒體沖擊的“過度反應”。由於信息時代的“眼球經濟”和信息傳播從“內容為王”轉向“圖片為王”,報紙副刊在面臨巨大沖擊的同時也不得不開展絕地反擊。在此過程中,很多副刊混淆了高雅文化與低俗、媚俗、庸俗文化的區別,錯誤的認為滿足信息時代的受眾需求就是百分百迎合大眾文化,而迎合大眾文化就要媚俗,從而陷入了追星捧月、八卦秘聞和消極人生觀、世界觀的宣揚之中,喪失了品味,也失去了受眾的支持。

4.過度商業化則是廣告泛濫帶來的遺毒。副刊所提供的具體服務和實用信息是為了適應市場需求,順應讀者心理和方便群眾生活。部分副刊由於經濟形勢、財政狀況和自身專業素養缺失等原因的影響,將副刊的實用性視為招財進寶的“聚寶盆”,導致“有償新聞”、“軟文”滿天飛,最終導致副刊的過度商業化,也降低了報紙的信譽與權威。

檢視副刊的傳播特征、文化內涵與現實問題,我們分析報紙副刊發展的未來趨勢,副刊專刊化和副刊數字化也許是未來副刊發展的必由之路。

厚報時代的到來使副刊在現代報紙中的地位與作用日益凸顯。然而,與此同時,讀圖時代傳播特征與閱讀習慣也不斷警示我們,僅僅依靠厚度取勝已經無法適應信息時代的競爭需求,副刊專欄的出現已經為副刊的專刊化拉開了序幕。在未來副刊運營過程中,綜合性文藝副刊被細分專刊逐步取代已是大勢所趨。

參考文獻:

[1] 黃奇杰.報刊編輯案例評析[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

[2] 甘險峰.當代報紙編輯學[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8.

[3] 鄭興東,陳仁風,蔡雯.報紙編輯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責編:劉雨霏(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