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論文]新媒體背景下網絡流行語成因分析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流行語是一定階段在特定社會群體中普遍使用的話語表達方式,是以模仿為特征的集群話語行為產生的話語結果,其表現形式可以是詞語或語段,也可以是語法格式或話語標記。特定文化內涵依托特定話語形式在社會群體中通過仿效而不斷擴散,其形式意味和文化涵義得到公眾廣泛認可,便成為了流行語。
當前流行語大量出現與新媒體的普及有著十分重要的關系,可以說,新媒體是流行語的孕育場,也是流行語得以廣泛傳播的媒介與載體。新媒體特別是微博、微信、博客等普及后,大量網絡語言開始進入大眾日常生活,逐漸成為日常交流的重要工具。新媒體的語言更自然、更隨意、更平易,新媒體更加豐富了語言傳播的內容和形式,提高了語言傳播的速度,擴大了語言傳播的范圍。流行語的大量使用,也從某一側面透視出我國當前社會文化的一些特征。
一、2015年網絡流行語的類型
(一)常規語句
2015年度一些常規語句在網絡上迅速擴散成為了流行語,而且走入了大眾日常生活。2015年1月, 快看世界科技有限公司CEO陳安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到了家人的擔心公眾的質疑曾讓她一度消沉過,說了一句:“我的內心幾乎是崩潰的”,節目播出后很多網友都爭相借用這句話來表達自己的心境。2015年,有一份辭職申請被發到了網上,上面隻有10個字:“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可以說,這句話結構和內涵都均屬常規,但作為辭職申請卻顯得簡潔且別致,富有新意。網友評論說這是“史上最具情懷的辭職信,沒有之一”。隨后,“世界那麼大”體迅速紅遍網絡充滿公眾日常生活。某房地產網站的電台廣告語:“走直線,走直線,走直線,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此廣告一經推出,迅速傳遍各大電台。
(二)非常規縮略語
有些流行語是一句話的縮略,且縮略完全不符合傳統縮略原則,均是無厘頭的簡縮。比如“城會玩”是“你們城裡人真會玩”的縮略,“然並卵”是“然而並沒有卵用”的縮略,類似的還有近些年出現的“冷無缺,喜大普奔,不明覺厲,人艱不拆,來信砍,經拿滾,人干事,說鬧覺余,十動然拒,細思恐極”等流行語,都是生拼硬湊起來的,總是讓人一頭霧水,完全不知所雲,必須結合一定程度的解釋,才能讓人明白其中的意思。
(三)明星語錄
2015年5月29日上午,李晨發布了一條圖文微博,隻有簡潔的兩個文字“我們”,配圖是他與范冰冰的合影。隨后,范冰冰轉發了這條微博,並配以同樣的文字“我們”。很快,許多網絡達人爭相轉發引用。“我們”這個詞爆紅。今年賈玲的一組清秀舊照在網絡瘋轉,照片中的賈玲扎著馬尾小辮,五官清秀,身材苗條,而今天的賈玲珠圓玉潤,體型豐滿,兩者形成鮮明對比。於是,有網友調侃說“原來賈玲也是女神!”后來賈玲談到其網絡瘋傳的清秀舊照時,戲稱自己深情演繹了“明明可以靠臉吃飯,偏偏要靠才華”這句話。隨后,這句結構和內涵都十分普通的話語迅速走紅。
二、網絡流行語得以流行的因素
(一)新媒體強大的傳播力量及超快的傳播速度
當前流行語大量出現與新媒體的普及有著十分重要的關系,可以說,新媒體是流行語的孕育場,也是流行語得以廣泛傳播的媒介與載體。新媒體具有強大的傳播力量及超快的傳播速度,新媒體的運用推進了整個社會進入“人人都有話語權”的微時代,這是使一些普通甚至無厘頭的言語迅速蔓延成為流行語的主要原因。
網絡的監管制度與傳統媒介平台存在著巨大差異。傳統媒體中,成本、社會效應、外界評價等限制因素都會直接影響到監管,於是,對於語言的約束也就十分嚴格﹔而網絡語言,監管就比較寬鬆。在網絡中,隻要想溝通,就可以進行對話,你可以用最為通俗、朴實、凝練的語言,滑稽、通俗的圖片進行交流,也可以隨意轉載傳播,不受太多約束,所以很多有趣的、個性突出的、吸引眼球的語句字眼可以很迅速地傳播出去。
如果說互聯網出現初期,由其帶來的語言變化還囿於網上,很少進入大眾語言生活,那麼新媒體特別是微博、微信等的普及使大量新型語言表達方式開始由線上轉入線下,由特定交際領域進入大眾日常生活,已逐漸成為日常語言表達方式的一部分。新媒體具有創新性,與傳統媒體相比,時效性更強,傳播主體、傳播內容、傳播形式和受眾更廣泛,互動性更強,比如說以微信為代表的自媒體可以互動,具有即時性、平民化、廣泛性的特征,有些語言一旦出現,有人進行轉載擴散,很快就會傳播到各個地方和不同人群,迅速流行起來。
(二)年輕人追求時尚的心理
網絡流行語迎合了年輕人追求特立獨行個性和追求時尚的心理。年輕人是經常上網聊天的主力軍,他們追求時尚,急於張揚個性,引人注意,有時候就刻意在語言表達方面表現得與眾不同,且急於融入到網絡語言使用的大軍中,否則,就會覺得自己落后於人了。於是,他們努力拋棄傳統中規中矩的語言,使用並創造網民樂於接受的形象生動的網絡語言。這些年輕的網民也是信息傳播的主力軍,是轉載和刷屏的主要力量,是網絡流行語的極大推動者。
三、網絡流行語透視出的社會文化特征
(一)平民化
王一川在《大眾文化的含義》提到“大眾文化是以大眾傳播媒介為手段,按商品市場規律去運作的、旨在使大量普通市民獲得感性愉悅的日常文化形態。”
網絡流行語的使用體現了文化的大眾化平民化趨向。很多網絡流行語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他們來自於網絡,最初是少部分人發現並轉載使用,之后轉載的人群不斷擴大,於是就流行起來。這些流行語最初限於網絡傳播,隨后又從網絡進入到日常生活。與以往相比,2015年流行語多集中表現為一句話,十分常規的話語,“我的內心幾乎是崩潰的。”“明明可以靠臉吃飯,偏偏要靠才華。” “我帶著你,你帶著錢。”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這充分體現出文化的大眾化平民化趨向。
(二)娛樂性
2015年有不少流行語的產生都和娛樂新聞或娛樂明星有關。2015年2月份,一個由成龍代言的曾被打假的廣告被網友們挖出來進行了新一輪惡搞,網友把這個廣告和龐麥郎的《我的滑板鞋》進行同步變成《我的洗發水》,其中,成龍在廣告中形容頭發烏黑亮麗的一個"duang"字配上夸張的手勢,特別形象吸引受眾眼球,“duang”字就迅速流行起來。戛納電影節后,“披著東北花被”的張馨予在微博上發照片,說自己是農村小媳婦,還稱你們城裡人真會鬧,“你們城裡人真會玩(城會玩)”這句話很快就流行起來。原本意思是諷刺某些人做的事情常人無法理解,后來就變成了朋友之間互相調侃的一句話。《奔跑吧兄弟》中王寶強說了一句“嚇死寶寶了”,網友迅速傳播,這句話很快就流行起來,成為流行語。明星賈玲的一句話:“明明可以靠臉吃飯,偏偏要靠才華”被網友頻頻刷屏。
(三)從眾化
當一種網絡流行語走紅之后,網友們會爭先模仿,這正是一種從眾心理的體現。同時網絡媒體也可以催化這種從眾心理,"然並卵”“城會玩”“嚇死寶寶了”,很快從網絡走向校園,走向街頭巷尾,成為男女老少茶余飯后使用頻率非常高的詞語。據調查,大學生使用流行語有些是在完全了解的情況下使用,有些是不知道的情況下也跟風使用,這完全是盲目跟風從眾的心理狀態。
四、結語
網絡流行語的出現和傳播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生活,網絡流行語的使用成為了一種時尚標志。2015年網絡流行語更集中表現為常規語句及非常規的縮略語。這些流行語從網絡走向校園,走向大眾日常生活,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並使用,這種現象體現了這個時代的文化特征。新媒體的傳播環境孕育了越來越多的流行語,新的流行語出現和使用也反過來為新媒體的語言注入了新鮮血液。(作者系:黃河科技學院)
參考文獻:
[1]鄭晉鳴.傳統媒體網絡語言運用偏差及規范[J].青年記者,2015,4.
[2]姚喜雙.新媒體背景下的廣播電視語言研究[J].語言文字應用,2012,3.
[3]李凌燕.新媒體語境下流行語的生成傳播機制及規范策略[J].學海,2014.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