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期刊欲借智能平台重返主流地位 "域出版"私人訂制

2016年10月28日06:41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借智能平台 期刊欲重返主流地位

“目前高校社科期刊數字化轉型還沒有一個令人滿意的方案出現。”在看到“域出版”平台之前,教育部社科司出版處處長田敬誠對期刊的未來顯得很悲觀。但他體驗過這個智能平台后表示:“這種理念的產生,是期刊出版產業的新曙光。”10月20日,在研討會現場,有來自全國的2000余名期刊業者報名學習,超出了主辦方的預期,除了主會場,不得不又開設了分會場。“我以前沒有用過,聽說這是個新技術,領導專門派我來北京學習。”《大連民族大學學報》的一位編輯告訴《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

“這個平台是700多位技術人員,歷經2年多時間研發而成的。”“域出版”技術研發方、超星集團副總經理汪新紅告訴記者,目前已經有7000多種期刊進入平台,並且這個平台將免費提供給期刊界使用。

定制獨一無二的個性化期刊

“域出版”平台的誕生不是靠某個人的力量,而是來自期刊行業的集體發力。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研究會副理事長、《南京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執行主編朱劍是“域出版”概念的首提者。在他看來,“域出版”即是以“專域”為編輯、出版和傳播的基本單元,單元主題鮮明,外部邊界清晰,內部有嚴密的邏輯結構。所有的“專域”都要依托平台完成編輯出版程序,分門別類置於“域出版”平台之上,開放傳播。

據介紹,“域出版”的產品有“專域”和“專域組合”兩種。前者可以是單一媒體性質的,如單一的平面媒體、音像媒體,也可以是復合媒體性質,融各種載體的信息為一體。而“專域組合”中,指令可以來自於編輯,也可以來自於作者、讀者,所有讀者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自由選擇不同的“專域組合”成為獨一無二的個性化期刊,也就是所謂的私人定制。

汪新紅演示了“超星學習通”APP在“域出版”方面的功能。它能夠集成文、圖、影音等各種信息,還能追溯既往,如過刊等。在編輯方面,它可以對各類信息(如作者投稿、記者採訪)進行審核、搜索、文字處理、配圖、插入鏈接、排版、合成等,由此完成“專域”的制作﹔它還能實現包括傳統模式在內的各種模式的出版,同一信息可以在不同的終端上以不同的格式顯示,即時更新、連續出版﹔在服務上,它可以實現私人定制,比如你關注某一課題研究,就能為相關課題在期刊發表的文章建個文檔。如果你想了解這本期刊的情況,在文章底部就有期刊的鏈接,點擊后就會出現期刊往期刊登過哪些文章、哪位作者的文章刊登量最高、哪方面話題關注度高、瀏覽量有多少等關於這本期刊的許多信息。

由此可以看出,“域出版”主要有集約化、數字化、跨單位、跨媒介、跨時空、跨人群等多個特點。

重建有序的知識傳播

在有豐富期刊出版經驗的朱劍看來,傳統的傳播秩序正在被顛覆,而“域出版”能夠為構建互聯網時代傳播新秩序奠定堅實基礎。朱劍認為,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的中心和主流地位構成了巨大威脅,這是技術革命導致的必然結果。因此,傳播秩序新舊更替的時候到來了。“無序”已經成為主要數字傳播平台的一大特征,典型的表現就是在拆解了傳統的傳播單元——書、報、刊后,卻未構建起新的傳播單元,未經組織的單篇文獻成為事實上的傳播單元。“當一個數字平台上聚合了數以億計的單篇文獻后,無序將是必然的結果。”朱劍如此表示。

要建立契合中國傳媒現狀的平台內部秩序,就必須重建傳播的基本單元,這個基本單元必須要具備以下特征:主題鮮明,外部邊界清晰,內部結構嚴謹﹔每個單元既可獨立存在,也可與其他單元靈活組合﹔以單元和單元組合為基礎,可以實現平台的所有功能。朱劍說:“這是構想和設計‘專域’時所抱持的基本原則。”

那麼,傳統期刊與“域出版”間如何合作呢?朱劍說,不同媒體建立“專域”的方法和路徑是各有特色的,這需要媒體人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並與平台技術人員進行無間合作。並不是所有傳統期刊都可以直接進入“域出版”平台而成為一個獨立“專域”,重構自身的外部形式和內部結構將是必要程序。以學術期刊為例,部分紙本時代的專業和專題期刊已基本符合“專域”第一個特征,可以經數碼轉換后直接進入平台,而大部分期刊特別是綜合性期刊則需要經過超越單一期刊的重構。

但朱劍提到,不管哪類傳統媒體,“域出版”平台都為其滿足“專域”第一特征進入平台,並實現第二、第三特征提供了充分條件以及與此配套的制度設計,例如通過期刊聯盟制作專域,集合學術專家、編輯專家和評價專家及受眾的評價機制等相關制度設計。

“我們相信,‘域出版’平台實際上為傳統期刊通過媒體融合重返主流地位提供了一條可行路徑。”朱劍如是說。(記者 劉蓓蓓)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