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環境下傳統報紙的困境與對策研究
摘 要:二十一世紀以來,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的新媒體對傳統報紙產生了巨大沖擊。在面對讀者日益匱乏、運營模式難以為繼、人才流失、報紙結構不合理等諸多問題時,傳統報紙將以何種姿態尋求發展、涅槃重生是本文重點研究方向。本文認為,傳統報紙謀取發展主要有兩方面:第一,保持“內容為王”的核心價值特點,在留住老讀者的同時吸引新讀者,以優秀的專業品質提供保障﹔第二,尋求與新媒體的融合,將信息的戰場延伸到移動端,主動適應時代與技術的進步。
關鍵詞:新媒體環境﹔困境現狀﹔對策分析
新媒體在當下十分普及,可以說人們無時無刻不在接受著新媒體的傳播。據第十三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顯示:平均每個人每天用手機閱覽的時間為62.21分鐘,相比較於2014年增加28.39分鐘﹔相對而言閱讀報紙和期刊的時間大幅減少,而中國的網民卻在穩步攀升,截至2016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7.10億,規模極其龐大。
一、傳統報紙面臨的困境
(一)傳播方式局限,時效性差
早前,在《騰訊網總編輯王永治對未來媒體發展的10點預測》中有提出“報紙除了倒閉沒有別的出路”。其觀點指出到2018年很有可能三分之二以上的紙媒將會“關停並轉”,不是新媒體搞死了舊媒體,而是用戶放棄了紙媒轉移到了新媒體。並且紙質這種介質已經相對落后,年輕一代已基本不適用,因為閱讀和攜帶都不方便。誠然他的觀點在一定程度上很正確,傳統報紙的傳播介質就是紙質,而紙質無論在成本還是便捷性上都無法與千千萬萬網絡終端的手機、電腦相比。在信息快餐的時代下,相對於報紙的出版而言,可能在幾個小時甚至一天前,百姓已然知道這個信息,因此也沒有了再次閱讀的必要。而網絡新聞則可以依托互聯網的優勢進行二十四小時的全天發布。另外,由於紙媒的局限性,出現在報紙上的隻能是文字和圖片,缺乏對事件的生動描述,無法同網絡視頻新聞一樣有多元化的介紹。因此,傳統報紙的劣勢也顯得更加突出。
(二)報刊版面不足,信息內容單一
據世紀華文的監測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報紙總體零售量下滑到30.5%。面對如此巨大堪稱“斷崖式”的下滑量,隨之而來的就是廣告投資的大幅下降。由於沒有了廣告收入這一主要收入來源,使得報紙的整體質量,發售情況又受到了新的巨大影響。《全球傳媒藍皮書:全球傳媒發展報告(2015)》指出,互聯網的年均增長達到驚人的17.6%,其漲幅在2011年就超過了報紙,成功成為了僅次於電視的第二大的廣告投放媒體﹔而報紙則的廣告投放率就一直處於下降之中。在面臨新媒體沖擊下的傳統報紙的銷量受到巨大影響,廣告費正逐年下跌。因此,報紙為降低成本,也不得不將版面縮減以減少成本,因此形成內容更加不豐富的惡性循環。現如今廣告投放也有了多元化的方式,傳統報紙的廣告並不能吸引投資者的目光。由於受到版面的限制,報紙在刊登內容上也有著很大的局限性,在同類信息的信息量上很難與開放性的網絡信息相媲美,往往用戶或讀者想再了解相類似的信息事件時,網站上的相關鏈接就成了首選。
(三)傳播方向單一,交流互動性差
相對於新媒體的及時評論、轉載而言,傳統報紙在其互動性上的缺點則顯得相當致命。在報紙刊登了一則事件或就某一事件發表了新聞評論后,往往不能第一時間把握讀者的觀點與看法,因此不能及時使輿論導向回歸正軌,促進事情的解決。通過讀者回信等方式終究沒有網絡留言方便快捷。及時的讀者反饋和信息溝通交流會使二者處於相對平等的地位,這樣也更有利讀者了解信息,滿足需求。
面對互聯網的沖擊,部分傳統的紙質媒體迫不得已將原有的紙媒轉變為網絡電子版以迎合時代需求。誠然這樣會有一定的效果,但總體顯得比較被動,不具備競爭優勢,因而也帶來了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所以在網絡媒體飛速發展的今天,紙質媒體迫切需要尋求到一條持續發展的道路以適應當前時代需求,充分挖掘網絡媒體信息傳播的缺陷和不足的特點,就其劣勢有針對性地制定發展策略,明確紙質媒體自身信息傳播的特點和優勢,發揚自身優勢特點,來彌補網絡媒體所不具備的功能。由此才能在網絡媒體蓬勃發展的背景下佔據一席之地,奠定未來發展根基。
二、傳統報紙的轉型融合與發展對策研究
(一)技術轉型
不可否認,信息傳播的主戰場已經轉移到了移動端。在“兩微一端”的大量普及中,許多報紙也都主動出擊,希望在互聯網上搶佔先機以擁有更大影響力。傳統報紙的轉型有其固有的難度,無論是從採編流程、管理程序、職責劃分都與原先有著極大不同,傳統報紙在資源、品牌及人才方面有著深厚的沉澱,但是由於對新技術和新輿論場的陌生,造成了新舊媒體之間的隔閡。無論是新舊媒體,內容都是最根本的要素。傳統報紙應當順應互聯網發展趨勢,豐富媒體的傳播手段,例如創辦手機報、微博、手機客戶端等新平台,形成多元化的傳播方式,繼續發揮其主流媒體的作用,增強對重大事件的全方位、立體化的報道,提升社會影響力。另外手機客戶端裡的新聞推送大大加快了新聞傳播速度與范圍,再通過與其他應用軟件的合作,可開展更多的便民服務例如公交車實時查詢,天氣查詢等等,極大方便市民生活。同一體制下,原報紙團隊、網絡採編、運營團隊完全融合,使其既有紙媒資源又有網絡資源,生產出的新聞既可經由網站、手機終端發布,也可經由報紙刊登,進而用戶也可根據自身要求選擇何種方式閱讀,真正實現各取所需。
(二)內容為王
雖互聯網在信息的傳播速度與廣度上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但隨之而來的是大量的信息過剩。《芝加哥論壇報》編輯規則寫道:“假如讀者有理由懷疑我們工作的可信度,質量無從談起,讀者也會離我們而去,這一點在這個競爭如此激烈的多媒體世界中顯得尤為重要。”越是在信息過剩的大環境中,精品內容越發顯得彌足珍貴,堅守“內容為王”。
不知何時,“微”已經默默融入了大家的生活,因此微信、微博、微電影等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雖然這些“微”形式填補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零碎時間,卻也使得信息碎片化的生成。這樣的信息雖然可以提高人們對零散時間的利用效率,但是多用於簡單事件或八卦周邊上,長此以往會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弱化對復雜事物的思考能力等諸多問題,畢竟千千世界的所有問題並不可以都用“微”的形式來解釋。對報道事件的來龍去脈進行比較全面的描述,同時向讀者提供獨到的見解分析,引發讀者的邏輯思考和深度認知,是一個專業新聞採編團隊的核心目的。也正是因為傳統報紙的優秀團隊具有這樣的能力,才使得報紙有原先那麼輝煌的社會地位。不可否認的是近些年來由於種種原因,一些違背本心的報紙為了吸引讀者眼球而過分追逐於八卦、花邊等新聞,導致在傳播的內容上膚淺、低俗,從而直接損害了紙媒的影響力和公信力。如今,紙媒更應該靜心反思,重拾傳統,加強深度報道,重新樹立品牌形象。好在現在也有很多人意識到碎片化信息的危害,呼吁遠離微信朋友圈的言論不絕於耳,這也是紙媒沖出逆境的又一扇希望之窗。
(三)職責使命
新媒體使得人人都有一支麥克風,在發聲的同時也伴隨著謠言的屢次出現,網絡上以訛傳訛的現象更為惡劣和嚴重,其中既有因對事件了解不深刻而導致的誤解,又有別有用心者的惡意誹謗,其結果都將給當事人帶來巨大傷害。正是由於新媒體越來越多的成為“虛假新聞”的傳播源頭,“撥開雲霧”的職責就落到了傳統媒體的肩上。面對新媒體上的眾說紛紜,普通公眾往往難分真偽,而恰好直面當事人的採訪,實地調查,專業考証是擁有採訪權的傳統媒體的優勢所在。同時,在傳統報紙的層層審查中保証了其新聞的真實性可靠性,充當了把關人的角色。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力,而傳統報紙也應當誓死捍衛這一原則,在社會上挑起“公信力”的大梁,做為主流媒體,公眾更願意相信報紙上所刊登發布的消息。
(四)報紙情懷
幾乎每個城市都擁有獨一無二的都市報,它們是伴隨著幾代人成長的時代見証者,因此很大一部分人對其有著獨特的情懷。通常可以見到家中爺輩父輩都保留著閱讀報紙的習慣,而報社接受訂閱報紙的也絕大部分屬於這部分人群。如何帶有針對性調整報紙內容是留住此類讀者的關鍵。例如定期刊登一些攝影者拍攝的關於老城的老照片有利於勾起老一輩的懷舊情懷,也提供了大家茶余飯后的話題焦點,促使其與老友家人談論起過去的點點滴滴也有利於老一輩交流情感,與后輩分享趣事,此舉不失為一個簡單有效的方法。這並不是簡簡單單的一份報紙,更是一種習慣,一種情懷,也是多少人割舍不去的。做為傳統媒體更應該做好自身的本職工作,不辜負幾代人的期望,將這一行業發揚光大,成為時代的象征和佼佼者。
三、總 結
面對新媒體的猛烈沖擊,傳統報紙切不能自亂陣腳,而應堅守自身之長處,發揚傳統優勢,進一步將新聞做精、做優,依靠品質贏得讀者,憑借信念贏取希望。報紙仍有其發展的空間和存在的價值,適者生存、取精棄糟是不變的法則,望報紙有著更加光明的未來。
參考文獻:
[1] 蔣偉峰.新媒體環境下傳統報紙生存困境及出路[J].中國報業,2016(2).
[2] 張琦.新媒體環境下報紙發展困境及對策[J].中國報業,2015(2).
[3] 柳靜.新媒體環境下傳統報紙的生存困境和出路探析[J].東方企業文化,2012(18).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